雷 雨,李賽君,羅 意,黃飛毅,段繼華,康彥凱,陳瑩玉,丁 玎,董麗娟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國家中小葉茶樹種質資源圃(長沙)/國家茶樹改良中心 湖南分中心/農業部茶樹及茶葉加工科學觀測實驗站/湖南省茶樹種質資源圃/湖南省茶樹品種與種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125
茶葉品質的形成與茶樹品種密切相關[1]。目前,雜交育種仍然是選育突破性品種和茶樹種質遺傳改良的主要途徑[2-4]。‘福鼎大白茶’是目前全國引種最廣的茶樹良種,也是我國茶樹育種的骨干親本,其試制性廣、抗性強,品質優,也是全國茶葉區試標準對照種[5-7]。湖南省茶葉研究所選育出的早生優質茶樹良種‘碧香早’就是以‘福鼎大白茶’為母本、‘云南大葉茶’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該品種品種特性鮮明,適制性較強,特別是適制名優綠茶及特色高檔工夫紅茶等品質優良,此外還可基于品種特性加工特色茶產品[8],該品種在國內茶區得到較廣泛推廣應用?!>更S金茶1號’是從保靖黃金茶群體種中選育出的茶樹良種,特早生,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好,制茶品質優,特別是早期春茶氨基酸含量高達7.47%,是同期一般綠茶的2倍以上[9-10]。本研究以優質、高產為選育目標,從‘福鼎大白茶’和‘保靖黃金茶1號’的雜交后代中選育出特早生優質茶樹新品種‘金梔’(選育代號為2012-6-53-12’),選育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2010年以‘福鼎大白茶’為母本、‘保靖黃金茶1號’為父本開展人工雜交授粉,2011年獲得雜交種子315粒,播種育苗后成苗258株。2012年秋季對一年生茶樹的樹型、生長勢、抗性等進行苗期鑒定,從中初選27個優良單株移栽入選種圃。2013—2015年連續3年對優株的產量性狀、品質性狀及抗性進行鑒定。其中,選育代號為2012-6-53-12’(定品種名為‘金梔’)的優良單株表現突出,2015年秋開始進行扦插擴繁,2016年冬布置品種比較試驗和生產試種試驗。
參試新品系為‘金梔’,采用國家級茶樹良種‘福鼎大白茶’(CK1)和‘櫧葉齊’(CK2)為對照。品比試驗區設在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試驗基地(長沙縣高橋鎮),地處東經113°19′、北緯 28°29′,海拔 64 m,年平均氣溫 16.8℃,絕對最低溫-15℃,無霜期275 d,降雨量1400 mm。試驗地為第四紀紅壤,pH值4.6 ~ 4.8,肥力中等。試驗小區長9 m、面積13.5 m2,種植規格為 150 cm×33 cm×33 cm 雙行雙株,三次重復。施肥、耕作等田間管理一致,與基地生產茶園相同。
參照《茶樹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11]測定與觀察植株形態、葉片、芽葉性狀、發芽密度等。
連續兩年于3月初在品比試驗地每小區分別選取剪口下越冬芽10個,掛牌固定觀察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初展期,以達到30%為標準,參試品種(系)各3次重復,每個品種(系)共 30 個芽,每隔 2 ~ 3 d 觀察 1 次。
從2020年開始連續兩年全年采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按小區計產并折算為單位面積(667 m2)產量。
2019—2021年春、夏季分別采一芽二葉制蒸青樣,參照相關國家標準分別測定水浸出物(GB/T 8305)、咖啡堿(GB/T 8312)、茶多酚(GB/T 8313)及氨基酸(GB/T 8314)等的含量。
春、夏季分別采第一輪一芽二葉鮮葉制烘青綠茶和紅條茶,參照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分別進行審評。
采取大田自然鑒定法,采用5級評分法調查各品種(系)的抗寒和抗旱性。每品種(系)各調查10個單株,調查成熟葉片的受害程度,根據受害指數(DI)確定抗性指數和抗性強弱。
病蟲害隨發生情況調查。
于當年10 ~ 11月扦插,分別于翌年5月調查茶苗成活率及11月調查茶苗出圃率及生長勢,參照國家茶樹種苗標準(GB 11767—2003)評定扦插苗質量等級。
茶樹良種‘金梔’屬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葉片稍上斜狀著生,葉長12.5 cm,葉寬4.4 cm,葉面積38.5 cm2,葉面微隆,葉齒密度中,葉緣微波。芽葉黃綠色,茸毛中等。盛花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綠色,子房有茸毛,花柱3裂,雌蕊高于雄蕊(表1)。

表1 ‘金梔’植株形態特征Table 1 Pl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inzhi
調查結果見表2?!饤d’除2021年一芽一葉期比對照‘福鼎大白茶’早2 d外;其余年份的一芽一葉期和一芽二葉期均比對照早4 ~ 7 d??梢?,茶樹良種‘金梔’屬于特早生種。

表2 ‘金梔’物候期調查表Table 2 Phenological period questionnaire of Jinzhi
‘金梔’發芽密度及百芽重見表3。每1 089 cm2的發芽個數為112個,發芽密度為中;一芽三葉長為7.4±0.6 cm,比對照‘福鼎大白茶’長10.45%;一芽三葉百芽重為78.10 g,比‘福鼎大白茶’重20.97%。

表3 ‘金梔’發芽密度及百芽重Table 3 Bud density and hundred bud weight of Jinzhi
表4結果可見,‘金梔’的五年生茶園樹幅比‘福鼎大白茶’寬24.34%,樹高與‘福鼎大白茶’相當;春季茶樹生長勢優于‘福鼎大白茶’,夏秋茶生長勢與‘福鼎大白茶’相當。

表4 ‘金梔’五年生茶園茶樹高幅度及生長勢調查結果Table 4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height range and growth potential of tea plants in Jinzhi five year tea garden
鮮葉產量見表5?!饤d’連續兩年的春茶及夏秋茶產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兩年平均春茶產量比對照高96.47%,夏秋茶比對照高22.32%,全年產量比對照高39.48%;春茶產量占全年產量32.60%,比對照‘福鼎大白茶’(23.15%)高40.82%。

表5 ‘金梔’鮮葉產量 (kg/667 m2)Table 5 Yield of fresh leaves of Jinzhi (kg/667 m2)
連續三年(2019—2021年)對品比區的‘金梔’及對照品種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含量進行測定(表6),‘金梔’春季水浸出物含量豐富高達38.34%,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2.61%(>20%)和4.52%(>4%),屬于茶多酚及氨基酸優異種質資源;夏季水浸出物與‘櫧葉齊’相當,但氨基酸含量高于‘櫧葉齊’。

表6 ‘金梔’主要生化成分 (%)Table 6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Jinzhi (%)
由表7和表8可知,‘金梔’制綠茶尚翠綠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清香帶花香,滋味鮮醇,三年綜合評分均高于對照‘福鼎大白茶’;制紅茶緊結尚潤顯金毫,湯色紅亮,梔子花香濃郁,滋味醇爽,連續三年綜合評分均高于對照‘櫧葉齊’,尤其是香氣得分,比對照‘櫧葉齊’高1.5分。可見,‘金梔’是一個紅綠茶兼制型茶樹新品種。

表7 ‘金梔’綠茶感官審評結果Table 7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Jinzhi green tea

表8 ‘金梔’紅茶感官審評結果Table 8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Jinzhi black tea
2020—2022年三年抗性田間調查結果表明(表9),‘金梔’耐旱性中;耐寒性較強,連續兩年凍害指數分別比對照‘福鼎大白茶’和‘櫧葉齊’低55.56%和25.00%。試驗期間未發生明顯病蟲害。

表9 ‘金梔’抗寒性與抗旱性調查結果Table 9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old resistance and drought resistance of Jinzhi
通過2015—2016年連續兩年扦插繁殖情況可知(表10),‘金梔’的扦插成活率、出圃率均高于對照‘福鼎大白茶’,茶苗生長勢強,扦插繁殖能力強。

表10 ‘金梔’扦插繁殖情況Table 10 Cutting propagation of Jinzhi
茶樹新品種‘金梔’屬灌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樹姿半開張,葉片稍上斜,葉色綠,葉面微隆,芽葉黃綠色,茸毛中?;ㄆ跒?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淡綠色。生長勢強,鮮葉產量高;內含物豐富,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2.61%(>20%)和4.52%(>4%),屬于茶多酚及氨基酸優異種質資源;制綠茶尚翠綠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清香帶花香,滋味鮮醇;制紅茶緊結尚潤顯金毫,湯色紅亮,梔子花香濃郁,滋味醇爽??购芰^強,抗旱性中,扦插繁殖力強。
‘金梔’是一個特早生優質紅、綠茶兼制型茶樹新品種。
適宜種植在湖南茶區。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的地塊,于當年12月至次年2月種植,種植密度為單行雙株140 cm×33 cm,或雙行雙株 150 cm×33 cm×33 cm;幼齡茶園 3次定型修剪,高度分別為 15 cm、30 cm 和 45 cm;成齡茶園分批留葉采摘,采養結合,茶園按常規茶園栽培管理,高溫干旱天氣注意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