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杰
廣州市從化區太平林業工作站 廣東省廣州市 510000
森林(林木)采伐作業調查設計,簡稱伐區調查設計,是在采伐前,調查區域森林面積內的林分蓄積和整體的出材量,并編制成有關報告,作為采伐作業前的重要文件,是申請采伐、劃定采伐范圍和數量、采伐憑證核發的必要文件,是當前行政手段中,精確控制采伐限額使用和控制林木采伐數量和材積的重要依據,也是木材生產的“施工圖”,開展采伐作業的指南,不可或缺。伐區調查設計是開展林分利用和開展森林經營的重要步驟[1],在采伐作業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采伐前中后,有關行政部門還會隨機對采伐作業開展隨機抽查,進行監管,因此采伐設計報告編制的科學性、精確性要求越發突出,必要開展伐區調查設計問題的調研,并開展針對性的對策研究。
通過分析廣州市從化區伐區調查設計現狀,總結了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期進一步完善廣州市從化區采伐設計,促進伐區調查設計整體水平的提升。
廣州市從化區位于廣東省中部,丘陵半山區,面積為1974.5km2,東與龍門縣交界,南鄰增城區、白云區,西與花都區、清遠市接壤,北鄰佛岡縣、新豐縣。從化區地處珠江三角洲向粵北山區過渡地帶,自北向南傾斜,西南低,東北高,呈階梯狀。分為山地、丘陵、臺地、階地、平原和水域等6 類,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臺地為主。境內最高點為良口鎮天堂頂,海拔1210m,最低點為太平鎮太平村,海拔16.2m[2]。
廣州市從化區地處低緯度地帶,屬南亞熱帶季侯風氣候,溫暖多雨,溫差不大,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21.9℃,年平均降雨量2279.3mm,主要集中在4 月~8 月。
廣州市從化區區域內原有自然森林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雨林,多樣性和豐富度極佳,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現存植被的數量和類型發生了很大變化,原生植被除少數分布在森林公園、高山上外,其余基本不復存在。目前的森林群落類型主要有4 種,分布是亞熱帶針闊葉混交林群落、亞熱帶常綠闊葉季雨林群落、亞熱散生馬尾松芒箕群落、和高丘山地草甸、灌木群落。
缺乏地方性調查數表是當前采伐設計的最大問題。調查數表是編制采伐設計的最重要依據,是采伐精度的保障,是工作效率的保障。目前,在使用的《廣東省森林資源調查常用數表》[3]屬于全省性調查數表,是廣東省林業局于2009 年編訂的,其中只劃分了3 個類型的材種出材率表,杉木、馬尾松和闊葉樹,其他只能大致參考,實際出材相差較大,本地樹種較多,成長模型千差萬別,只有3 類模型,對本地的采伐設計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導致設計精度得不到保障。實際設計中,涉及最多的桉樹之間沒有地方性調查數表,進行采伐設計時,出材率計算難以保障精度[4]。
從化區伐區設計的人員總體林業背景偏弱,林業相關專業的只占35%,其中園林專業占了一半。中層技術骨干年齡偏大,30 歲以下的占到了50%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也偏弱,其中多數是初級,具有林業中級職稱的只占了20%,高級工程師僅有1 名。
從化區從事伐區設計人員裝備主要為G310 集思寶GPS,平原區域精度為5m,在林區,經過測試,郁閉度超過0.6 以上,信號就變得不穩定,精度變差,誤差可以達到10m 以上。尤其是在落差較大區域,信號屏蔽作用更明顯[3],在采伐作業設計面積精度要求95%以上的標準下,這款GPS 手持機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高的需求。其他的調查器材還保持在20 世紀90 年代的水平,遲遲得不到更新和維護,精度有所下降。
通過對部分伐區設計的重新檢查,發現個別技術員的調查設計相對粗糙,調查技術不精細,具體表現在對采伐區域的地形圖識別有誤,畫圖能力存在短板、小班定位不準確、出材率和測量出的誤差超出了允許誤差范圍、實地調查不嚴謹,制圖不符合規范和文本制作不符合要求、附件缺失、數量前后不一、格式有問題等[5-7]。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相應提出以下對策
地方性數據是當前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從化區采伐數量最多的為桉樹,其次為杉木。桉樹在從化區有好幾種,需要在本地采伐設計中遇到區域開展抽樣,對不同區域內的不同樹齡、不同品種的桉樹開展測定[8],對采伐時的抽樣可以采取機械布點、每點隨機抽樣30 株,開展出材率測算。其他樹種也參照此法,開展測算,除了細分樹種,不同起源也要進行分類計算和統計,爭取做到主要樹種都有不同徑階的地方性數表,提高制表精度,有利于采伐設計的精度,有利于后期監管和監督[9]。
要從根本上提高采伐設計質量,多途徑提高設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建立起完整的工作機制,從前期準備、外業調查和內業整理全面細化工作,對采伐調查設計的技術全面梳理,對不同水平的技術人員開展分層培訓,除了專業技能的提升,還要加強地理信息軟件的應用培訓,著重對采伐相關的技術規程和最新版的《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開展重點培訓。加大業務考核力度,細化考核要點,與其他周邊縣區的調查設計單位開展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業務水平的共同提高。
加大裝備改善力度,改進設計模式。充分利用林業一張圖,結合工作需要,利用好GIS,盡快全面進入數字化作圖和變更系統。通過購買高精度的GPS 和北斗雙模定位裝置,進一步提高定位精度,減輕調查強度。利用數據平臺,采購集成化的平板裝備,提高采伐設計調查作業速度和精度。采購新型無人航拍機,開展采伐區域的定向航拍,有利于快速拍攝目標區域的全景圖,加快采伐范圍的圖上作業,有利于提高設計速度和效率,也有利于后期的對比檢查。對調查所需的儀器和設備進行定期檢查、保養,尤其注意對數據和軟件及時備份,保障設計工作的持續開展。對于常用的測高、胸徑測量儀器也及時更新,及時采購最新的調查工具,以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
調查數據精確度是采伐設計水平的關鍵。數據精確度需要從不同角度去控制細節來保障。伐區面積調查是外業調查的重點,從化區目前主要采用地形圖測繪和GPS 繞測。小面積的伐區設計可以采用GPS 繞測,大面積的調查主要采用在一張圖上定點劃定四至,通過軟件計算面積數據,后期可以采用無人機補充航拍調查[10]的方法,進行精度測算,保障面積精度達到95%。蓄積調查是調查的重點,小面積時,需要采用每木調查法,計算樹種樹高和胸徑;大面積采用標準地法時,盡可能保障樣地數量分布均勻。胸徑測量要根據實際,尋找最佳的部位測算胸徑。樹高的測定精度的保障處理采用測高器和激光測高儀測高外,還需要日常開展樹高測定的訓練,提升目測速度和精度,保障工作盡快完成。內業工作要求需要按照相關規程認真計算、做好表格和附件圖的繪制[11],認真細致完成全套工作。
目前,單位內還存在著總體待遇不高、文化水平不高、臨時聘任的合同工,對于編制外人員,需要增加外業補貼,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目標性的員工福利,發放節日性的福利禮物,進一步提高工作積極性,留住技術中間力量。
采伐設計的進一步現代化、規范化對于森林采伐管理具有重大意義。當前對于采伐的事中事后監管,主要是依賴采伐設計的精確和規范,多角度、多手段完善本地區的采伐設計有助于本地的森林采伐管理和監管。目前該區的采伐設計單位較為單一,為了促進競爭,激發市場服務儀式,可以適當引進其他地區的采伐設計調查機構,形成競爭,對提高調查設計整體水平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