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浩, 劉永翔*, 李 俊, 陳維祥, 邵美婷
(1.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2.貴州威寧鶴鄉果核桃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貴州 威寧 551700; 3.貴州大學 管理學院, 貴州 貴陽550025)
產業振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關系著中國健康優質植物食用油供給和國家糧油安全[1]。核桃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品質優良,是世界四大堅果之一;核桃樹木材質佳、用途廣。因此核桃具有較高的果、材、葉、觀賞等用途和價值,有利于維護我國糧油安全、木材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致富和美麗鄉村建設,核桃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得到廣泛承認[2-3]。《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2019》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核桃種植面積為807.63萬hm2,產量468.92萬t,核桃油產量3.07萬t,規模以上核桃油加工企業4 035個。中國核桃生產規模、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核桃產量占世界60%[4]。核桃產業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發展對緩解中國糧油供給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貴州山區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核桃生長,2019年貴州核桃種植面積排名全國第六,核桃及其加工品作為主推的生態特色食品,被納入貴州省十四五規劃和十四五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為進一步推進貴州核桃產業發展,需要深入分析貴州核桃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剖析貴州核桃產業發展的優劣勢,進一步提高貴州核桃產業的競爭力。目前國內學者關于核桃產業發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云南[5-6]、新疆[7-8]、安徽[2-3]、浙江臨安[9-10]等地區,主要涉及某一地區的產業發展現狀分析[2-3,5-6,8,10]、生產(產量)發展現狀[9]、產品市場消費[7]等方面,關于某一地區新發展階段核桃產業發展戰略分析的研究較少;熵值法[1]、計量模型[9]、問卷調查[6]和全產業鏈分析[11]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均有應用。貴州核桃產業研究則多以貴州赫章縣為主,關于貴州省整體核桃產業發展的研究不多。為更好地推動貴州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筆者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利用SWOT(態勢分析)方法,分析在新發展階段貴州省核桃產業發展優劣勢,并針對性提出推動貴州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2020年貴州省核桃林面積為25.26萬hm2,其中,面積大于333.33 hm2的有46個縣,大于3 333.33 hm2的有31個縣,大于6 666.67 hm2的有11個縣,種植面積前三的赫章縣、盤州市和興義市面積分別達到3.22萬hm2、2.02萬hm2和1.55萬hm2[12]。《貴州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2020年貴州省核桃產量達8.79萬t。
根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網站信息不完全統計,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中以核桃為主要產品的有3家,分別是畢節市貴州威寧鶴鄉果核桃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黔東南州貴州省黎平縣薄殼山核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黔西南州興義市天瑞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核桃系列產品為主的省級龍頭企業1家即貴州陽光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以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核桃系列產品一體化的科技型企業,是貴州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首批“15+1”農產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在畢節地區建有核桃種植示范基地1 000 hm2,公司開發的核桃乳系列產品已經全面上市[13]。
貴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有2個核桃品種即赫章核桃和核桃箐核桃。赫章核桃含油量高,是中國十大名優核桃之一。據統計,2019年赫章縣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10.73萬hm2,掛果2.13萬hm2,產量3.84萬t,年產值近15億元;核桃乳、核桃糖、核桃油、核桃工藝品等系列產品的年產值高[14]。核桃箐核桃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特產,果仁飽滿,出仁率≥50.0%,脂肪含量≥55.0%,蛋白質含量≥15.0%[15]。
目前,貴州搭建了各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動的核桃科技支撐體系,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植保植檢站、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貴州省林科院核桃研究所、市州林業技術推廣站、縣級核桃局等單位的專家和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支撐工作,舉辦核桃產業發展技術培訓班以及開展核桃低產低效林改造示范、核桃采收、初加工及冬季管理技術現場培訓,貴州省林科院核桃研究所為貴州省核桃標準化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提供技術支持,通過一系列病蟲害防治、密度調整等技術措施,解決了不結果、掛果少等難題[16]。
根據《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末貴州核桃種植面積為44.51萬hm2,2018年末為43.68萬hm2,2019年末為33.88萬hm2;至2020年,貴州省核桃林面積下降至25.26萬hm2[12],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可能的原因是部分主產區對核桃產業重視不足、部分核桃種植區應掛果未掛果現象突出。
根據貴州省近10年統計年鑒(圖1)數據看出,貴州核桃產量2011—2018年持續上升,從2011年的1.74萬t增至2018年的14.24萬t,產量增加12.5萬t。貴州核桃產量在2018年達到一個小高峰,2019年大幅下降,產量較2018年減少4.52萬t,減幅達31.74%,2020年貴州核桃產量小幅度下降。2018—2019年貴州核桃大幅度減產的可能原因包括遭受自然災害造成減產。

圖1 貴州省2011—2020年核桃產量
3.1.1 自然稟賦優勢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境內平均海拔1 100 m左右,全省9個市(州)均有核桃種植[17]。貴州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無嚴寒酷暑,雨量充沛,相對濕度高,受地形和大氣環流影響,氣候呈多樣性。全省90%以上面積是山地丘陵,為核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3.1.2 區位優勢 貴州是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之一、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正成為是一帶一路西部重要的陸海連接線,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中國西部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村組通硬化路的省份,民航機場覆蓋全省9個市(州),90%的市(州)通高鐵。貴州與周邊省份聯通后可鏈接東南亞、南亞、西亞,鏈接沿海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同時貴州又是“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發展綠色、生態的產業是必然。核桃產業是綠色、安全、生態的產業,是我國對外重點輸出產品、技術的重要領域[18]。在貴州發展核桃產業,對優化對外貿易、特色技術出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1.3 規模優勢 《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2019》數據顯示:全國核桃種植面積超過10萬hm2的省份共12個,貴州省排名第六。2021年成立貴州省核桃產業創新聯盟后整合各類資源,當年全省核桃產業總產值約32.63億元[17]。
3.1.4 良種優勢 貴州省經過良種審(認)定的核桃品種有14個,其中,黔核7號、黔林核3號、黔林核4號、黔林核5號、黔林核6號、黔盤核3號、黔普核1號等10個良種適合畢節、六盤水、黔西南以及海拔1 100 m以上的核桃適生區種植[19],良種優勢明顯。
3.2.1 資源底數不清 貴州地區種植核桃歷史悠久,貴州山核桃是貴州特有種,野生資源十分稀少,經濟價值、科學文化價值高,受生境退化或喪失、直接采挖或砍伐等嚴重威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類型[20]。貴州有豐富的核桃種質資源,目前發現的有3大品種類群和10個品種類型,貴州省林科院核桃研究所于2015—2017年開展貴州優良核桃種質資源調查,并于2019年出版《貴州優良核桃單株》,書中共收錄121株核桃、泡核桃優良種單株,其中,烏蒙山區56株,苗嶺山區35株,婁山山區14株,武陵山區16株,由于調查范圍的局限,可能會遺漏一些優良的核桃單株[21]。
3.2.2 產量有待提高 目前貴州省有7.93萬hm2應掛果未掛果的面積急需進行改造[22]。《貴州省核桃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貴州省核桃栽培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提出,3年完成低產林改造6.67萬hm2,建設20個示范點等發展目標。針對部分核桃不掛果、不保果的主要問題,貴州省林業局全面推進核桃基地改造,但仍存在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實施進度緩慢、部分核桃產業項目建設質量不高等問題[12]。
3.2.3 企業帶動能力和產品品牌競爭力弱 目前,貴州省有核桃經營主體142家,但主要生產堅果,核桃乳、核桃油、核桃仁等精深加工的產品少,市場份額低[17]。貴州一些好的核桃品牌如“赫之林”“鶴鄉果”知名度不高、了解的人不多,大部分核桃產區沒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22]。
3.2.4 技術支撐力度不夠 貴州核桃產業發展專家庫中現有專家38名[23],與貴州33.88萬hm2核桃種植面積相比,專家數量極少。即使貴州省內科研機構、高校、地方農業林業技術推廣單位開展了一定的核桃生產技術培訓,仍無法完全滿足核桃農戶、生產基地、示范園區等對核桃技術的需求。
3.2.5 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2020年7月之前貴州省核桃產業發展主要依靠扶貧部門牽頭,農業、林業、水務等相關部門支撐,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扶貧資金;2020年7月核桃產業移交到貴州省林業局之后,省林業局從有關林業工程項目資金中劃出部分資金開展核桃低產低效林改造、基地建設等,但資金仍嚴重不足[22]。
3.3.1 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2014)68號〕,從國家層面提出中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要保障油類農產品供給安全。貴州省委、省政府視核桃產業為脫貧富農產業之一,2011年頒布《貴州省核桃產業化扶貧建設規劃(2011—2015)》,2012出臺《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意見》,2020年組織專家審議《貴州省核桃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送審稿)》《貴州省核桃栽培提質增效實施方案(2021—2023)(送審稿)》《核桃栽培管理技術指南(送審稿)》等,從規劃種植面積、組織核桃研究機構到加強對低質低效林改造撫育等,從政策支持到技術支撐,全方位多角度促進貴州核桃產業發展,延伸貴州核桃產業鏈,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3.3.2 市場發展潛力大 現代醫學的發展、加工技術的優化升級凸顯了核桃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加之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和飲食的追求,核桃產品豐富多樣,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我國每年人均消費核桃堅果不到0.2 kg,英國德國為0.5 kg,美國為0.62 kg[24]。我國每年人均核桃堅果消費量不及美國的1/3,若我國年人均核桃堅果消費量達到英國、德國的水平,按14億人口計算核桃堅果需求量為70萬t;若達到美國的水平,則核桃堅果需求量為86.8萬t;加上核桃深加工產品對原材料的需求,實際需求量遠遠不止這些。核桃堅果也是我國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2019》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核桃堅果出口量達12.53萬t,加上核桃深加工產品的出口,核桃實際出口量遠高于12.53萬t。目前,我國核桃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消費及市場對其他核桃產品(如核桃乳、核桃甜品、核桃油、文玩核桃、核桃工藝品等)的需求。因此,核桃需求側缺口大、供給側供給不足[25-27],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3.3.3 緩解國家糧油安全需要 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關乎國家戰略安全、人民健康生活。核桃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是健康油。2020年我國食用油籽進口額432.7億美元,出口額16.0億美元,貿易逆差416.7億美元;食用植物油進口額87.2億美元,出口額2.0億美元,貿易逆差85.2億美元,食用油貿易逆差合計501.9億美元[28],按2020年12月31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52計算,食用油貿易逆差高達3 272.39億元人民幣,假設用這筆支出的10%,即327.24億元人民幣補貼出油率較高的核桃種植,可有效保障國內糧油安全[26,29-30],同時產出的還包括核桃青皮、核桃殼等原材料,按需加工后仍能創造巨大價值。
3.4.1 國際市場競爭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顯示,2019年全世界核桃(帶殼)產量超過5萬t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伊朗、土耳其、墨西哥、烏克蘭、智利和烏茲別克斯坦,其中,中國產量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伊朗第三。部分國家和地區核桃外形美觀、品質優良、售價較高、市場需求較高,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對貴州核桃出口產生重大威脅。
3.4.2 國內市場競爭 因核桃產業具有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等特點,國內諸多省份都在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2019》數據顯示,云南、四川、陜西、山西、新疆、貴州、甘肅、河南、湖北、廣西、河北及山東核桃產量均超過10萬t,其中云南產量最高,其次是四川,貴州核桃產量排名第六。云南、新疆等地在發展歷史、技術水平、品牌建設、市場銷售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全國其他核桃主產區的穩步發展,使得貴州核桃產業發展面臨激烈競爭。
3.4.3 產品標準化競爭 美國、伊朗、智利等核桃生產大國,云南、四川、新疆等國內生產大省,從生產到加工標準化程度較好,產品競爭力較強,沖擊貴州核桃產業發展[18]。
3.4.4 自然災害威脅 氣象災害方面,全球變暖造成核桃生長環境的變化,影響核桃產量。貴州境內地勢復雜,夏季常有洪澇、冬季低溫等氣象災害,核桃防凍防澇難度大。病蟲害方面,核桃常見病蟲害包括核桃長足象、白粉病、舉肢蛾、蚜蟲等,對核桃幼苗生長、果仁發育、葉片主干發育等造成危害,核桃生產病蟲害防治壓力大。
貴州核桃產業應圍繞優勢+機遇、優勢+威脅、劣勢+機遇、劣勢+威脅4種可能存在的形勢,分別實施推進戰略、創新戰略、扭轉戰略和防御戰略。推進戰略的核心是發揮貴州核桃的優勢,抓住政策支持的機遇,在現有基礎上,明確貴州核桃的發展定位,提升貴州核桃產業發展自信,推動貴州核桃產業規模化發展。創新戰略的核心是發揚貴州核桃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從品牌建設、產品開發到發展病蟲災害防治技術,整合多主體資金,推動貴州核桃產業高質量發展。扭轉戰略的核心是在資金和技術支持下,摸清資源、繁育良種,打造貴州核桃知名品牌,延長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貴州核桃產業高附加值發展。防御戰略的核心是整合資金、項目、品牌、良種、技術等方面的資源,為貴州核桃產業發展建立穩健的保護機制。
明確貴州核桃產業的發展定位,遵循市場導向原則,以市場需求為指引,科學合理地規劃貴州核桃產業的未來。政府通過財稅、市場準入、價格、行業規范、產品標準等方面的政策,鼓勵核桃產業發展,強化貴州核桃的競爭優勢,增強貴州核桃產業發展信心。
摸清、整合貴州核桃資源,選繁優良品種,引進或改良核桃品種,挖掘高質品種,優化貴州核桃品種,培養出品質極佳的核桃良種。鼓勵各類營業主體開發核桃系列產品,提高核桃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
發展核桃產業,要堅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的邊界,切忌盲目上馬核桃種植項目,改造低產低效林,在適度規模的基礎上提高核桃產業的效益,在核桃林成片的地方要注意生態和水土保持。建立貴州核桃的種植、加工、包裝等一系列行業質量標準,保證貴州核桃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優勢;根據核桃苗木生長不同階段,合理選擇林下經濟模式,在不影響核桃生長發育前提下,提高核桃林的農業產出,提高核桃農戶經濟收益。
宣傳核桃的營養價值,提高民眾對核桃的認可度,擴大需求。從貴州生態綠色產業視角出發,宣傳貴州核桃的營養價值、生態有機生產等優勢,打造貴州核桃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形象,著力宣傳在貴州省內有一定市場認可度、知名度的核桃產品品牌,擴大貴州核桃影響力。利用紙媒、平媒、實體等傳統銷售渠道和新媒體、電商、直播等新興銷售渠道,線上線下聯動,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擴大貴州核桃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增強貴州核桃、貴州核桃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從技術和資金二個方面支持貴州核桃產業。在技術方面,利用國內外、整合省內外科研力量,從良種優化、栽培技術升級著手,加強良種選育與推廣,加強與核桃其他主產區的技術交流,強化貴州核桃抵御氣象災害、病蟲害的能力,加強核桃豐產穩產技術、綠色防控技術、高值化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等基礎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提高核桃產出投入比,將核桃產業由以量取勝轉變為以質取勝;高度重視人才培訓,廣泛開展核桃高接換優、樹體管理、病蟲害防治、施肥、成熟采收、脫果皮、無煙烘烤、分級包裝等全過程實用技術培訓推廣,建立“核桃專家對口幫扶服務核桃產業發展重點縣”工作機制,推行科技人員一對一幫扶包保制度,將科技支撐服務和培訓工作責任細化落實到單位和個人。資金支持方面,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省級地方財政資金支持,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投資核桃產業發展,多渠道豐富核桃產業發展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