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趙山 田澍龍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迅速的經濟帶動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混凝土的需求量總體上一直呈上升趨勢,與混凝土相伴的砂的消耗量也是居高不下。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所用砂為天然砂,但隨著基礎建設規模的不斷加大,天然砂資源日益減少,混凝土用砂矛盾需求日益突出,迫切需求有新的替代天然砂的材料,機制砂自然成為最佳的選擇。本文將蘭州地區機制砂用于混凝土的配制,設計配制比例,研究了機制砂的性能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為蘭州地區機制砂的應用提供參考。
使用機制砂生產的混凝土同樣要滿足設計強度,并且耐久性符合要求,運輸中坍落度損失應在合理控制范圍之內,在施工現場保證正常泵送和澆筑。具體要求如下:
(1)雜質會影響混凝土的穩定性,因此用于混凝土的機制砂應經過清洗、篩分等流程,不可含有雜質;
(2)如果是尾礦破碎生產的機制砂用于混凝土,需要符合安全的相關規范,且應在生產時著重注意粉塵對空氣的污染等環保問題;
(3)混凝土用砂標準中對砂子按照不同粒度分為粗砂、中砂、細砂和特細砂四種級別,用于混凝土的機制砂需要按照標準對其細度模數的劃分進行選擇;
(4)用于混凝土的砂表觀密度≥2500kg/m3,砂子堆積密度≥1400kg/m2。總體來說,不管是什么原料生產的機制砂均應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的要求,如果砂中雜質含量較大,可以選擇洗砂機清洗過濾雜質。
(1)水泥
根據混凝土凝結時間、強度、變形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宜優先選用C3S含量高,C3A含量低于8%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所選水泥還需滿足質量穩定、需水量低、流動性好、活性較高等要求。本研究選用祁連山P·O42.5級散裝水泥,其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P·O42.5水泥的性能指標
(2)粗骨料
粗集料的性能對混凝土的性能有較大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集料的強度與界面的黏結力,以及骨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成分。粗集料的顆粒強度、針片狀顆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徑等也是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強度和性能的控制因素,選用蘭州雁灘5~25mm碎石,其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粗骨料性能指標
(3)外加劑
外加劑宜選擇減水率高、坍落度損失小、適量引氣、低收縮率比的高性能減水劑。由于石粉含量的存在以及機制砂破碎面吸水等因素,機制砂混凝土用水量往往比天然砂混凝土大,使用減水率高的減水劑可以減少用水量,強度得到保障,同時也降低了水泥用量,節約了成本。另外,機制砂由碎石破碎而得,棱角比較多,混凝土中骨料之間的摩擦阻力大,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可使用適量的引氣外加劑,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骨料之間的潤滑性,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等。根據要求選用蘭州地區偉業公司所生產的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高性能減水劑其性能指標如表3所示。

表3 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指標
(4)摻合料
粉煤灰顆粒為珠狀體,機制砂混凝土摻入粉煤灰可以提高拌和物的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減少泌水,提高抗離析能力,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勻質性。同時機制砂配比中膠凝材料用量相對提高,也可降低成本。選用西固電廠生產的Ⅱ級粉煤灰,其性能指標如表4所示。

表4 粉煤灰性能的指標
(5)拌和水
采用飲用水,水中不得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與硬化的有害雜質,pH值應≥4。
(6)機制砂
選取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生產的機制砂,各項試驗參數見表5~10。根據表5試驗數據得機制砂細度模數U=3.2、含石量1.0%;根據表6試驗數據得機制砂總壓碎值Y=25.7%。

表5 機制砂篩分試驗數據

表6 機制砂壓碎值試驗數據

表7 機制砂石粉含量試驗數據(亞甲藍法)

表8 機制砂吸水率試驗數據

表9 機制砂密度試驗數據

表10 膠砂強度對比試驗數據
(1)根據選定的原材料進行試驗,優化混凝土的各項性能,最終確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施工混凝土。以C30為依據進行配合比設計(見表11)。

表11 C30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
(2)該配合比經大量平行試驗,其基本工作性能見表12。

表12 C30混凝土性能
(3)配合比的確定及強度對比(見表13)。

表13 試配配比及強度對比試驗數據
以上試驗表明,在科學的配比設計下,機制砂拌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與基準保持一致,和易性良好,無泌水、抓地、離析、分層等現象,各項指標良好。
目前,機制砂混凝土與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在性能方面還有所差別,尤其是高性能、高強度混凝土的研制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改善,比如砂率、石粉含量,是否摻用礦物細摻料及摻量的多少等,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由于機制砂質地粗糙,表面棱角分明,導致混凝土的流動性較差。此外,在制備高強混凝土時,需要大量的膠凝材料,除了石粉以外,還需要添加硅粉以提升混凝土的強度,但是,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需水量也相應增大,進而增加了混凝土的黏度,這樣,將直接影響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給工程施工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機制砂的各項性能指標是決定機制砂混凝土質量的基礎,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機制砂質量,特別是石粉含量、壓碎指標這兩個主要指標;現階段由于推廣面小,對機制砂混凝土缺乏認識,必須加強對機制砂混凝土的試配研究,優化機制砂配合比的設計。總的來說,機制砂用于混凝士中既可以緩解天然砂資源的不足,又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及環保效益,機制砂混凝土將成為以后主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