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鈺
(湖北漢江設計集團孝感市城鄉規劃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孝感 432000)
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居民對城市道路路面美觀度、實用性以及道路質量等的要求不斷提高[1]。面對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交通運輸量、道路功能多元化等重大變化,加強城市道路改造設計已成為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應遵循和體現精細化、以人為本、道路設計轉向街道設計等理念,才能科學合理地調配各種元素,有效地避免可能存在的矛盾,確保城市道路改造后符合城市形象要求,符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且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優質人居環境的要求。因此,本文對城市道路改造設計的理念及要點進行分析。
城市道路是城市總體規劃內容之一,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交通運輸提供便利,并在促進城市發展和塑造城市形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在國家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背景下,全國各省市積極補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識別城市道路運行狀態,力求有效地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和承載能力。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研究并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與運行狀態監測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36個主要城市中工作日高峰道路網平均運行速度為20.5km/h,總體處于中度擁堵狀態,絕大部分城市速度處于20~25km/h之間,另有13個城市速度低于20km/h,擁堵態勢較為嚴重。36個主要城市周末高峰小時平均速度為23.2km/h,交通狀況明顯好于工作日”[3]。
城市道路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不僅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服務交通運輸,更在促進城市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全國各省市城市道路規劃和改造工作的逐步推進,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情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運行數據見表1,由表1可看出城市交通健康指數、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等參數及同比變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道路規劃和改造帶來的變化。

表1 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運行數據
城市道路改造是對現有的城市道路進行規劃和設計的重要途徑,是充分結合周邊環境變化、功能需求以及城市綠化要求而開展的一系列道路施工工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道路改造設計也應順應城市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及時對道路進行合理的設計和改造,并立足充分的調研,有序地推進道路改造設計工作的開展,切實發揮城市道路的重要作用,達到緩解交通壓力,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環境的目的。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改善城市交通網絡、促進城市發展、塑造城市形象等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人本主義理念、精細化理念、道路設計轉向街道設計理念等。
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應充分體現對“以人民為中心”和關注可持續發展等兩大原則,具體如下:
(1)“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進行設計,強調城市道路改造設計應當立足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對城市道路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創新,確保城市道路可以兼顧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日常出行需求[6]??傊?,“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在進行城市道路改造設計時應當對該城市所處區域的城市資源、道路總體布局情況等進行深度地分析,并充分結合人民群眾的需求,依據人性化原則,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合理地設計。
(2)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在城市道路設計過程中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既要考慮城市道路改造設計在當下的功能和作用,也要關注城市道路的使用壽命,將城市道路改造設計與城市整體發展緊密關聯起來,同時,確保城市道路改造設計的耐久性,延長城市道路的使用壽命,進而更好地發揮其在城市建設中的價值。
在城市道路改造時,在有限的道路條件下,遵循精細化的設計理念,有助于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同時,通過精細化的設計不僅可以確保城市道路在改造后達到預期的各項功能,更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精細化的設計理念要求對城市道路空間予以深度的挖掘,通過各部分之間的緊密聯系和有效結合,切實有效地提升各部分的利用效率。此外,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將道路改造工程與道路周邊特色、建筑等予以緊密地結合,既可以拓展城市道路的功能,塑造良好的城市道路形象,也可以在與周邊特色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傊ㄟ^精細化的設計理念確保城市道路改造取得預期的效果,符合城市居民的期待,可以在服務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讓城市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感。
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應當樹立起“高品質”的設計理念,實現由傳統道路設計向街道設計轉變。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設計和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大多關注的是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在“高品質”設計理念下,則會兼顧道路的交通功能和公共空間功能。因此,在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應當樹立起“高品質”的街道設計理念,并將其應用到城市道路改造的實際項目中。在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和落實過程中,城市交通資源正在逐步朝向集約、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通過堅持“高品質”的街道設計理念可以構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統,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綠色出行環境,滿足市民步行和騎行的通行空間。同時,也使得步行和非機動車的通行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城市道路是影響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便利性的重要基礎設施,對城市的繁榮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城市道路改造設計時應在遵循“以人為本”、精細化、高品質街道設計等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加強對城市舊路的試驗檢測,分析城市舊路路面情況,切合實際地制定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加強對城市道路改造的維護管理。
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開展舊路試驗檢測工作。通過開展舊路試驗檢測工作,主要可以及時發現舊路存在的主要病害問題,獲得更加細致的檢測方案,可以為設計者進行合理分析,優化和改進城市道路改造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在加強城市舊路試驗檢測工作時,應當注意:
(1)舊路試驗檢測內容應當盡可能地全面。檢測內容包括路面彎沉值、道路橫坡度、路面平整度以及通過現場取芯測得路面各結構層的厚度等。通過檢測可以全面地了解舊路的實際狀況,并可以較為準確地分析病害所在,對于合理地確定改造方案以及為后續相關道路的設計提供有效地參考。
(2)設計人員應對試驗獲取的數據進行深度地分析,準確地把握該道路改造的基礎情況,進而可以結合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應對方案,最終形成符合客觀實際,能夠解決問題的城市道路改造方案。
(1)詳細地調查收集與城市舊路路面有關的所有資料,包括道路縱坡、橫坡、路面結構和材料組成、相關路口交通量、建設單位的勘察測量等資料,全面地了解城市舊路路面的現狀情況。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路面結構層厚度進行計算和分析,最終確定材料強度和性能指標。
(2)根據路面結構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方案。一方面應當按照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綜合考慮路面結構方案的經濟成本,包括改建費用、日常養護費用等;另一方面,應通過可行性研究,對比不同方案的優劣,最終確定合適的方案。常見的方案包括:選用分離式或結合式水泥混凝土加鋪結構、瀝青混凝土加鋪結構、復合式路面加鋪結構等。
在制定城市道路改造方案時,應當準確地把握道路實際情況,并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制定符合城市實際情況的城市道路改造方案。
(1)全面地排查道路沿線的停車需求情況。例如,包括該路段當前的停車需求量,調查沿線的道路、住宅小區、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專營性停車場的停車資源等均應進行準確地統計,在此基礎上合理地設置人行道、分離帶、停車位等。
(2)結合周邊人群流量情況和公共交通情況,合理地增加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通行空間,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人民群眾的過街需求。例如,通過天橋過街、智慧化交通設施輔助等多種形式,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慢行環境。
(3)注意對舊路的調查和改造。定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舊路的各項數據,及時發現舊路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治或補強。例如,對坑槽、裂縫、下沉、錯臺等問題均應及時加以處理。同時,出于對舊路利用最大化的考慮,可以通過縱斷面設計與橫斷面設計的結合方式對舊路予以改造。
總之,在制定城市道路改造方案時必須要立足城市道路的客觀情況和城市交通需求,采用合適的方案改造或加固城市道路,確保城市道路發揮應有的作用,滿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更好地服務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1)城市道路改造后應當從制度化、規范化的角度出發,形成完善的道路養護制度,明確道路養護和管理工作的主體。城市道路改造后,應當由政府或交管等相關部門全程監控道路的養護狀況,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提升對道路的養護管理水平,確保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質量,發揮其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優化城市交通以及服務城市建設與發展層面的作用。
(2)加強在城市道路改造及養護層面的資金保障機制。政府部門應當從財政投入角度,為城市道路質量檢測、城市道路改造以及城市道路養護管理等提供資金支持,以確保各環節的質量,發揮城市道路應有的作用。
(3)制定科學合理的道路養護管理方案。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地結合城市道路改造后道路的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道路養護管理方案,確保道路養護工作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且符合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城市建設與發展對城市道路的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改善城市交通網絡、促進城市發展、塑造城市形象等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城市道路改造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人本主義理念、精細化理念、高品質街道設計理念等,從而有效地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城市舊路的試驗檢測,對城市舊路路面進行分析,確定路面結構方案設計,切合實際地制定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加強對城市道路改造的維護管理,從而有效地提升城市道路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切實地發揮城市道路設計在緩解交通壓力、美化城市形象以及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