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河南省統計局,河南 鄭州 450008)
人口問題始終是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演變,人口老齡化成為人口發展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成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常態。河南2000年初步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1796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8.1%,處于從輕度老齡化社會末期向中度老齡化社會的過渡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不斷加深的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既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也蘊藏著發展的新機遇,所以需要對中長期人口發展趨勢認真研究,積極應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超千萬的省份有山東、四川、江蘇、河南、廣東、河北。河南既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老齡化進程與全國基本一致,但人口結構發展趨勢、老齡化情況表現出不同特征。
“兩頭升”是指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上升,低年齡段人口數量和比重小幅上升。2020年河南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3.5%,較2010年上升5.1個百分點(見表1)。2020年河南0—14歲人口為22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3.1%,比2010年增加324萬人,比重上升2.1個百分點,扭轉了上一個10年間少兒人口比重降低4.89個百分點、減少388萬人的態勢。“中間降”是指15—64歲人口(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下降,2020年河南勞動年齡人口由2010年的6642萬人下降到6297萬人,減少3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70.6%下降到63.4%,下降7.2個百分點。河南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升,中間降”的特征,反映出河南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弱,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表1 河南和全國老年人口基本情況
從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河南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不斷增長,近10年增長態勢更加明顯。2020年河南65歲及以上人口比2010年的786萬人增長70.5%,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升5.1個百分點,與上一個10年比重上升1.4個百分點相比增長顯著。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數增長也很快。從2000年到2010年,河南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1.0%增至1.5%,上升了0.5個百分點,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由95萬人上升到139萬人,增加了44萬人;從2010年到2020年,河南省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1.5%增至2.4%,上升了0.9個百分點,8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由139萬人上升到239萬人,增加100萬人,總量和比重增速明顯加快。2010年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8.9%,河南為8.4%,河南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到2020年這一比重均達到13.5%,河南與全國老齡化水平基本相當,但老齡化進程快于全國,主要是由河南大量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流出造成的。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但是在中國以及河南情況正好相反。由于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向省外、城鎮轉移,多數老年人留在了農村,造成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和比重均遠大于城鎮,這種情況一方面延緩了城鎮人口老齡化進程,另一方面加深了農村老齡化程度。2010年河南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9.1%,高于城鎮1.9個百分點,2020年河南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占農村常住人口的17.4%,占城鎮常住人口的10.4%,農村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7.0個百分點,差距比2010年擴大5.1個百分點。按照河南城鎮化發展進程看,這種城鄉差距將會持續較長時期。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戶規模不斷縮小,家庭結構趨向“小型化”。2020年河南家庭戶規模為2.86人,比2010年降低0.61人。傳統家庭的養老功能隨之弱化,空巢化現象突出,獨居老人不斷增多。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指老年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包括老兩口共同生活或單獨生活)占比為51.1%,其中獨居(指一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比例達10.9%。60—69歲低齡段的老年人口身體狀況大部分較好,能夠幫助照料家庭,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為45.7%。進入70—79歲時,隨著孫子女的長大,老年人需要承擔的家庭負擔減弱,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下降為38.9%。隨著年齡進一步增加,80歲及以上老人的照護需求增加,與子女同住的比例上升為49.3%,同時健康狀況變差,獨居比例降低,機構養老比例逐漸上升。
普查結果顯示,家庭養老仍然是河南老年人口養老的主要方式。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與子女一起居住的占44.0%,與配偶共同居住或獨居的占51.5%,選擇機構養老的僅占0.7%。河南老年人健康狀況總體良好,身體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占86.7%,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10.9%,不健康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5%。據此測算,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45萬人,而選擇機構養老的人數僅有13萬人(住養老機構的老人里包含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說明至少有超過32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仍然采用居家養老。獨居老人中雇傭保姆的僅有0.14%,大部分獨居老人需要子女的不定時照護。不斷加重的家庭照護負擔限制了家庭勞動力的釋放,對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形成擠壓,進一步推高了社會撫養負擔。
河南老齡人口不僅規模大,而且增長速度遠快于常住人口,加上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持續減少,造成全省人口撫養比快速上升。2010年以來,人口撫養比呈持續上升趨勢,2020年河南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分別為36.4%、21.3%,分別高于全國10.2個、1.6個百分點,與2010年相比分別上升6.7個、9.5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上升速度快于少兒撫養比。人口撫養比已從41.6%上升到57.7%,人口總體負擔已經越過人口紅利。
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納入保障范圍,初步實現了城鄉居民一致的養老保險體制。2020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7504.39萬人(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全覆蓋。但保障水平差異很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相對較高,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在2600元左右,這兩部分人員主要集中在城鎮,分別占60歲及以上人口的6.9%和22.3%。2020年河南省基礎養老保險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03元,加上部分人員個人繳納部分,領取到的養老金約150元左右,各縣(市、區)在政策執行時根據自身財政能力,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補貼力度,最高的鄭州市可以達到每人每月195元。
202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河南60歲及以上人口的生活來源依靠國家轉移支付的養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22.5%,依靠勞動收入的占30.2%(主要是農村居民),依靠家庭成員供養的占38.4%。分城鄉看,城市以離退休金、養老金為主,鄉鎮和農村則以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為主。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108元,僅為城鎮居民的46.4%,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整體看,河南養老保障水平城鄉差距大,特別是農村老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員供養和自己的勞動收入,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均普遍存在。
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是長期過程,一旦形成短期內很難改變,在生育率持續走低、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河南老齡化程度將不斷加深。
河南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929萬人,2020年增長到1796萬人,20年間增長93.3%,年均增長3.4%;65歲及以上人口20年間增長106.8%,年均增長3.7%。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預測,河南60歲及以上人口在2035年將達到2541萬人,在2040年將達到2470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25.4%、24.9%,將比2020年老年人口增長40%左右。65歲及以上人口2040年將達到1860萬人,比2020年增長40%左右,約占常住人口的18.8%。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2035年將達到368萬人,2040年將達到325萬人,約比2020年增長36%(見表2)。受1958—1962年齡段人口銳減,以及20世紀70年代前后是河南出生人口高峰期兩個因素影響,這部分人口在2035年左右逐漸進入65歲及以上年齡,老年人口總量在2035—2040年達到峰值后,將出現先短期下降,后逐年增加的波動趨勢。

表2 河南老年人口數量預測
按照對老齡化程度的一般劃分,當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20%—30%時,為中度老齡化社會,超過30%時則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據此測算,河南將在2025年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35年左右進入中度老齡社會中期,老年人口比重約為25%,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如果按實際贍養比(實際具有贍養能力的人數和老齡人口的比例)測算,河南將會“老得更快”。老年人口撫養系數急劇上升,社會養老負擔越來越重。根據歷次人口普查資料計算,河南老年人口撫養系數持續上升,1990年為9.0%,2000年為10.6%,2010年為11.8%,2020年為21.3%。依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預測,河南老年人口撫養系數2035年將達到30%,即約每3個成年人就要撫養1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從世界各國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程度結合來看,高生育率國家都是貧窮國家,中低生育率國家則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因此有理由認為,過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率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就是在相對龐大的人口規模和相對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對過快的人口增長抑制經濟增長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發展類型實現了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轉變,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逐步調整,初步實現了穩定的低生育水平。河南與全國一樣,在這波人口調整的大潮中,經濟得到長期高速發展,但人口總量在得到控制的同時,勞動力人口趨于減少,老齡化加速等問題成為今后制約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人口變動主要通過勞動力供給、消費、儲蓄、技術進步等路徑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在人口變動中,勞動力數量、老年人口數量及其分別占人口的比重是變化的核心要素。因此,我們利用全要素生產函數分別從勞動力數量及結構、老年人口數量及結構來測度人口因素對河南經濟增長的影響。
1.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勞動力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力數量,可以分解為人口總量和勞動力占人口比重;二是勞動力質量,可以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即人力資本來代表勞動力質量分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本理論,將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納入增長模型,并進行推導得到如下模型:

其中,Y為總產出,用年度GDP表示。K為總資本,用年度資本形成總額表示。L為勞動力數量,用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表示。H為人力資本,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A為全要素生產率,表示技術進步。ε為隨機和不可觀測的因素。
利用1990—2020年河南各指標數據,得到回歸方程:

R2為0.998,說明解釋變量可以解釋99.8%的因變量。標準化后,Ln(K)、Ln(L)、Ln(H)的系數分別是0.68、0.15、0.17,據此可以得到資本、勞動力、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測算結果顯示,1990—2020年,促進河南經濟增長的各要素中,投資作用最為顯著,其次是技術進步,人口因素的貢獻率為6%,其中人力資本的貢獻占5%,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有1%,而且主要是在發展的前半期,后半期隨著技術進步,勞動力數量的優勢逐漸減弱。整體看,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2.老年人口數量和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利用同樣的方法,建立老年人口數量及結構對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的分析模型,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其中,YT為第三產業增加值,P為人口總量,OP為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NO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H為人力資本(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
從測算結果看,河南第三產業發展的各階段,各要素中依然是投資要素和技術要素進步發揮主要作用,合計貢獻率達到85%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約為6%。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原因在于前期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老年人口增長增加了社會撫養負擔,反而抑制了消費,1990—2009年老年人口數量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0.5%,2000—2020年的貢獻率提高到3.9%。進一步把老年人口數量分解為總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兩個變量,觀察對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結果顯示,各階段人口總量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趨勢與老年人口數量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趨勢一致,但總人口對第三產業的貢獻率為9.5%,高于老年人口的貢獻率,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長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影響較小,僅有0.4%,充分說明第三產業的發展更依賴于人口的規模,在規模一定的前提下,比重增長遠低于總量增長對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
依據模型測算結果,進一步測算出勞動年齡人口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為0.75,也就是說,勞動年齡人口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0.75個百分點。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2020—2025年,河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5.6%,年均提高1.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年均提高0.83個百分點;2030—2035年勞動年齡人口年均降低0.5個百分點,導致經濟增長年均降低0.38個百分點。
依據老年人口對第三產業增長的模型結果測算,老年人口數量對第三產業增長的彈性系數為0.71,推測2020—2025年、2025—2030年、2030—2035年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分別帶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0.57、1.77、2.1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第三產業占GDP總量的50%—55%計算,對三個時期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分別達到年均提高0.3、0.9、2.0個百分點左右。將老年人口數量分解為人口總量、老年人口比重兩個變量,對第三產業增長的彈性系數分別為4.64和0.32,合計對第三產業增長的影響為2020—2025年和2025—2030年年均提高1.1個百分點,2030—2035年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對2020—2030年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達到年均提高0.6個百分點左右。2030—2035年老年人口總量對第三產業的影響程度遠大于人口總量、老年人口比重兩個變量合計影響程度,主要原因在于這一時期人口總量會下降,老年人口數量卻持續增長,造成對第三產業增長影響程度的差異較大。
隨著生育政策逐步放開,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落實生育政策,完善政策法規,給予育齡婦女在生育、就業方面更多的關照,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完善家庭護理、嬰幼兒托養和教育等普惠公共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解除家庭生育的后顧之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以前瞻30年的眼光,順應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勞動力供給變化、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指導,通過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逐步減少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將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物質和勞動力投入向主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轉變,加快河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大對養老產業投融資支持力度,扶持養老企業發展,培育養老服務人力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和社會力量相互補充,共同推動的健康養老產業和服務體系。
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是各級政府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在政府主導下,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合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實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工程,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河南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在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加大社保政府補貼力度,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維持在合理區間并保持持續增長,既增強老年人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又激發勞動年齡人口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增加繳費金額。在家庭養老能力提升的同時,讓社會養老保障能力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