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時榮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高職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具備高素質高水平職業技能的優秀人才,其效果一般通過學生的就業質量、就業率這兩大指標來體現,升學率并不是主要衡量指標,卻是家長和學生普遍最向往和理想的畢業去處。如何在職業教育中走出一條升學之路,幫助學生實現理想,進入更高層次院校深造,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一大課題。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五年一貫制高職隸屬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認真學習高職理論和實踐課程前提下,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良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仍熱切渴盼進入更高層次院校深造,尤其對應用型本科類院校淮陰工學院更是心向往之。很多同學把進入全日制本科院校學習,作為大專畢業后的人生理想。
經過調查問卷發現,五年一貫制高職錄取的學生,97.5%以上因各種原因,中考成績不理想,未達到四星級高中分數線,60%以上的中考生在報考五年一貫制高職時都很注重是否能通過高職這條通道進入全日制本科學校學習。這個比例在家長中更高,90%以上家長關心畢業后是否有機會升入本科學校。基于學生和家長提升學歷的迫切需求,江蘇省教育廳設置了五年一貫制高職“專轉本”考試,本人有幸承擔五年一貫制高職“專轉本”《電工學》的升學教學工作。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經過四年兩個月的職業培養,形成了作業態度端正,情商高,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融洽,團隊協作好,實踐動手能力強等特點,但這些卻不是升學考試取勝的核心因素。
在高職前四年的學習中,重視基本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對基礎知識重視不夠,以致在復習備考初期,學生雖有強烈的認真復習備考意愿,卻對基本的諸如“參考方向”“基爾霍夫定律”“獨立源”“阻抗”“理想運算放大器”等課程專業名詞非常陌生。數據分析發現,大約5%的學生對物理學特別感興趣,他們中考不理想但物理成績很好,對電學敏感、感興趣且基礎好;大約15%的學生表示經常聽到這些名詞,但沒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程度;約80%的學生表示聽過這些名詞,在大腦中有一個模糊概念。總之,學生基礎薄弱且個體差異大。在同行教師中,同仁普遍都深刻了解現狀,知難而退,普遍不愿意承擔專轉本考試輔導教學工作。
基于以上現狀,歸結起來,《電工學》基礎非常薄弱,基本是零基礎。作為教師,面對這種現實壓力,教師必須制訂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
淮陰工學院專轉本招生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考試科目有《英語》、專業科目一《數字電子技術》、專業科目二《電工學》,其中《英語》課程老師與專業科目老師的隸屬,與二級學院不相通,僅有一面之緣或根本不認識,任課老師的交流存在天然屏障。江蘇省教育廳設置英語課程最低錄取線,錄取是按照三門課考試總成績,從高到低全省排名前40名錄取,因此要求三門課程輔導老師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保持密切交流,通力合作,打“總分戰”而不是“單科戰”。而教學現狀中這種交流障礙,將極大影響最終的升學結果。
面對以上現狀,作為教師,實現學生理想就是本人的職業理想。以此為出發點迎難而上,探索五年一貫制高職“專轉本”《電工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復習備考效果,甘為人梯,助力學生。《電工學》是電學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職業能力培養同時提高升學成績,將專業教學與升學考試備考相融合,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與實踐。
考試大綱是考試指揮棒。在接到教學任務后,本人第一時間查到招考學校的官網和聯系電話,下載最新招生簡章,認真學習,了解最新招生政策,研讀歷年考試大綱,并隨后帶領學生集體學習。購買指定教材,查閱課程標準,明確考核目的,把握命題依據及原則,對考核形式及試卷結構了然于心,圈畫出考試內容與要求。對每一章的考核知識點,在教材上逐一重點標注;對考核要求涉及內容,標注清楚每一道例題、練習與思考及習題。
本課程的參考教材是《電路基礎理論》,由黃冠斌、胡冬全、宋玉階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先通讀教材,努力做到“教師一桶水,學生一碗水”。學生必須把每一個考核知識點都圈出來,在作業本上把考核知識點、對應的定義和概念在教材上找出來,抄寫到作業本,再熟讀達到背誦。為考試題型中名詞解釋20%和填空題30%做準備,并為計算題50%打基礎。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與其一起逐字逐句研讀參考教材。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鼓勵其積極解答并講述,始終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
對朗讀型問題,請基礎最薄弱的同學講述,這種類型的問題基本上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電流源”的定義,在教材中有明確的定義。通過朗讀、抄寫、熟讀背誦來達到考核要求,但這種問題卻不可忽略,在名詞解釋的20%里出現。一方面,學生對這種低難度問題的講述直接面向考試,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對回答問題積極并努力背誦的同學大力表揚,以樹立其考試必勝的信心。
對總結型問題,需要學生通篇閱讀教材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并準確做出總結。例如,“如何用戴維南定理解答問題?”這是一個綜合問題,需要通篇閱讀,形成有條理的思路。本人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學生以具體的例題解答,求等效電阻R0的方法有三種,選拔自身基礎和掌握情況最好的5%作為“老師”來講述問題,并穿插鼓勵性話語樹立信心,最終圓滿解答問題。
針對五年一貫制高職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例題教學法、模擬考試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互聯網直播教學法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相結合。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內因[1]。教師引導轉化,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最終轉化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始終當好學生的主導和幕后工作者[2]。
在啟發式教學法中,穿插著例題、討論和分組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均以學生為中心。模擬考試后,將同學們自批、互批和教師批改作業相結合,本身就是一種角色扮演教學法。民主式和討論式教學法也是一種激發學生思考和練習的好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和例題教學法更是貫穿教學始終。上課帶著任務解答習題,例題講解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對難度不大的例題,同學講述解答思路并總結方法;對難度中等的例題,教師啟發學生解答并講解;對高難度的題目,提前布置,提示解題思路,同學解答并將遇到的困難隨時反饋,教師講解時加大師生互動和啟發式發問,教師講解完后再請同學講解和總結。然后,立刻布置鞏固習題,同學當場解答,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最后,布置拓展練習題。讓學生安排合適時間解答,通過網絡圖片反饋作業,跟蹤學生練習題解答情況,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形成混合教學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依靠學生自主學習,為了學生學得更好。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這種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支持,是一種有效、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解決的情境;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問題,鼓勵獨立思考,大膽發表不同的解題方法。
“翻轉課堂教學法”中,學生要以教師的身份對同班同學進行教學講解,不僅要熟悉內容,也要通過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在給班級同學講解前,必須經過獨立思考,進行教學設計,將解題方法轉化為同學能懂的表達形式,提升了學生潛在智能發展。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最好,高達90%。
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混合教學法,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課前視頻教學與課中靈活引導教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線上線下有機結合、APP教學平臺、隨時隨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把一切可用的元素融合到教學中來,摒棄單一的、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傳遞備考信息為根本,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將多種授課方式,多種教學工具應用于課堂之中,將抽象的概念變成形象的、趣味的、生活化的知識,遇到考試題自然迎刃而解。在疫情防控期間,采用釘釘直播上課,學生可通過手機QQ和微信提出解答有困難的習題,教師可隨時隨地指導學生。制作慕課視頻發布到班級群,進行碎片化學習。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努力使教學多元化。
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多個省份采用網絡授課,利用網絡相互學習,借助網絡上的空間積累資料,通過計算機等多媒體處理和展示,使“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適合學生使用,行之有效,能提高考試成績。線上教學有釘釘直播課堂、QQ課堂、QQ答疑、慕課視頻等;線下教學有解讀大綱、傳統講授、模擬考試、小組討論、角色互換翻轉課堂教學等。
思政教育是落實國家立德樹人任務的核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升學考試中,始終不忘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包括提醒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復習本來就是持續戰,也為人生的可持續發展做準備。從本課程來說,班集體同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班集體中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同時鼓勵淮安技師學院的同學多與外界聯系,與兄弟院校南京江寧高等職業學校等校備考考生聯系,汲取正能量,為將來職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與兄弟院校教師交流后發現,從五年一貫制入學起,他們就把專轉本考試備考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中。在政策上,升學與職業培養并重。在2020年淮陰工學院錄取人數中,南京江寧高等職業學校占總錄取人數的22.5%,接近總錄取人數的1/4;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占總錄取人數的15%。這些集體成績的取得與學校從入學起的重視密切相關。專轉本升學考試與其他升學考試一樣,是“五年如一日”的堅持備考,試圖通過短短幾個月復習就在競爭中取勝不太現實。
教無定法。能考出好成績就是好方法。由于基礎不同,投入時間和精力不同,導致部分教學方法盡管很好,卻不能落實到每一名同學。準確解題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成績與投入的有效時間和精力成正比,這也印證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古訓。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只問耕耘,不問結果。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做一個對家庭和生命負責任的人,思政教育效果良好。
線上教學適合學習自覺性強的學生,可節省很多時間,網絡便于隨時解答學生疑問。但對自律性差的學生,線上教學等于“放羊”。由于學生普遍反映此課程學習難度大,“放羊”現象加重。作為一名有15年教齡的老教師,特別希望學生多提問,促進學生思考,也促進教師進步。但在線上直播期間,50%的學生從來不主動提問,他們沒有自主思考和做習題。如何讓學生多提問題,是教育界的一大課題。
在教學實踐以后,孫曉同學考出淮技師歷年《電工學》最高分87分,雖然教學現狀中一些問題很難在幾個月解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教學方法總體行之有效。
要想取得考試的全面勝利,必須從入學起在學校政策上引起重視,教師和學生投入時間精力,班主任鼓勵、提醒和督促,輔導教師連續跟蹤,定期進行模擬考試,不能等到臨考前“臨時抱佛腳”。如果數學和物理基礎薄弱,臨時突擊不能解決問題。學生必須“不忘轉本初心和理想,五年如一日堅持學習”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