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玲 鄭麗莉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當下是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國家宏觀政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國家教育部門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參與創業實踐,不僅可以改善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形勢[1],還能促進我國產業的升級。近些年,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2],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服務和支持大學生們參與創業實踐[3]。但從《2020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一文中看到,我國2019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4%,比2015年下降0.5%,與就業和繼續讀本科相比是偏低的,不過畢業生畢業三年內新增創業明顯增加[4]。創業過程其實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從產生創業意愿到創業實踐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在真正創業實踐過程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大學生們創業失敗的案例也是很普遍的[5]。因此,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保障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創業行為對我國的就業創業現狀有重要意義。
安徽省作為國家中部發展戰略的省份,經濟正高速發展,高校人才培養路徑與本省經濟配套發展,隨著加入長三角經濟圈、“承接產業轉移”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開展實施,給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機遇,同時對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也帶來了挑戰。
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安徽省政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先后出臺了關于創業資金、稅收、人才、創業教育、創業大賽等多方面政策。2015年安徽省省政府在國家《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指導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目標,到2020年,基本在省高校普及創新創業教育,讓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并提出了具體舉措;2016-2020年,政府為推動大學生創業,每年出臺關于推動創業的一些實施意見,從大學生的學分制管理、制定青年創業計劃、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業補助、創業扶持資金等措施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創業規模;為保障大學生創業實踐,省政府在安徽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
以上這些政策可以分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創業金融政策,例如創業資金、創業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第二方面是創業環境政策,例如建立孵化基地、創業園等;第三方面是關于創業風險保障方面,例如創業風險基金、法律風險等。除了響應國家的創新創業號召,這些政策的出臺也在解決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很多教育學專家學者也普遍認為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和實施,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業實踐有一定的促進和轉化作用。因此,國家部門要求政府各部門要協同督促這些政策的實施,從創業環境建立、創業金融體系、創業風險的規避三方面政策,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為實施“高教強省”戰略,安徽省現有高校共121所,其中專科學校有75所。2020年全省高職畢業生人數為160186人,選擇自主創業的高職專科生722人,占畢業人數的0.45%。在畢業生調查者中,有48.84%的畢業生有過創業打算。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和設計調研問卷,隨機調查了安徽省高職院校部分在校生和畢業生,從創新創業政策、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專業服務中心和創新創業風險防范幾方面分析安徽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通過問卷隨機調查了安徽四所高職院校的2016-2018屆不同專業的在校生和畢業生自主創業共32名同學,結果顯示,47%的同學在創業前對大學生創業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僅只有12.5%的同學對一些政策很了解;22%的創業者對安徽省政府的大學生創業政策滿意度較高;34%的同學認為創新創業政策對他們的創業意愿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調查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政策最關心的政策方面的調查顯示,87.5%的創業者認為創業金融政策比創業環境政策對創業意愿的影響更大。
但是大部分同學對安徽省政府的大學生創業政策滿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認為沒有享受到政府的創業扶持政策。例如對參加創業培訓后的高校畢業生提出,可憑創業培訓合格證等獲得創業首筆資金支持,但是大學生創業者在按照這一政策申請時,卻困難重重。因此,部分創新創業政策在宣傳時為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而在實際執行時沒有惠及創業者,政策執行的效果欠佳,因此很多大學生盡管對創業很感興趣,但不敢進行創業實踐。
本研究調查了幾所安徽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形式,這些高校先后建立了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心,與社團合作,或者借助SYB、GYB和賽飛培訓等創業培訓給大學生們開展創業培訓,高校從2016年開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創業教育內容,設置了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且所有的高校都開展了各類大學生創業比賽,如“互聯網+”“挑戰杯”“三創”等全國A類賽項,引導大學生了解創業,參與創業。
在調查創業者對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滿意程度及對他們創業行為的促進作用后,顯示56.25%的創業者對在校期間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滿意度低;只有8%的創業者滿意度很高,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促使了他們開展創業活動。在評價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時,72%的創業者認為在校期間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是老師課堂講授理論為主,缺乏創業實踐,創業實踐在課堂上是虛擬的,并不是所有同學都參加過創業實踐,只有28%的同學有參加過創業大賽或者社團創業實踐的經歷。
為了了解創業者們在創業前期、初期所需要的專業服務,本研究調查了大學生創業中所需要的專業服務機構。創業者認為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主要是高校校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省人力資源部門指定的法律咨詢機構、省財政部門指定的金融機構、工商部門、稅務部門等機構。93.75%的創業者認為創業前期需要專業的法律服務,有25%的創業者在校期間學習到創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對這部分專業知識的學習滿意度不高;75%的創業者認為創業初期需要專業機構的金融服務,在調查的全部大學生中,59%的同學認為金融機構服務是影響他們創業行為的首要因素。在被調查的大學生創業者中,75%的同學在校期間是參加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部門的創業實踐活動,例如“互聯網+”大賽、校園創業大賽等。
在調查中,盡管高校、政府和社會都設立了大學生創業的專業服務機構,但這些服務機構因為人員、經費多方面的因素,實際運作并不理想;而且創業者最關心的創業項目篩選、知識產權轉化、商標培育、品牌推廣、營銷、財務等方面的專業咨詢服務很是缺乏。專業服務機構間的協同效應較差,很難為大學生創業團隊解決實際困難。
創業風險,是指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受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創業項目選擇的廣泛性、創業機會的稀少性、創業資金的缺乏性、自身團隊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的創業結果的不確定性[5]。本研究調查創業的高職大學生中,大學生們的創業項目87.5%主要是餐飲、花店、教育培訓、網店等零售行業,有7%的學生的創業項目屬于高新技術產業;94%的受訪者認為創業風險在于項目本身的風險,但創業政策和市場環境風險也是影響創業成敗的因素之一。
在調查的受訪者中,40.6%的受訪者在創業初期沒有綜合評估創業風險;31%的受訪者在創業前有評估創業中的風險,但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從創業失敗的三個學生調查了解到,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風險評估得不夠全面,團隊缺乏風險管理能力。
從調查的安徽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現狀看,盡管政府、高校大力扶持,整體自主創業率較其他周邊省份較低;學生對創新創業政策的了解不充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偏重理論,只有部分學生參加了學校的創業服務機構的創業實踐;學生創業過程遇到很多問題難以直接尋求到專業的服務機構;創業過程風險管理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本文從以下方面提出構建安徽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機制。
被調查的創業學生指出,政府的創業政策大多數是針對全體高校大學生的,缺乏針對高職大學生特點的創業政策。因此,政府部門和高校應該針對高職大學生創業的特征,制定配套的創業政策;同時因為大學生首次創業缺乏經驗,政府在制定大學生創業政策時,除了資金政策、創業基礎設施等政策外,還應宣傳和監督這些政策的執行;政府機構可以指定專門的部門和機構對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和執行進行監管,合理保障大學生創業想法和創業行為。
為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時,可以考慮分多步實施,首先可以針對專業開設相應的創業課程,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核心課程中;第二步從全校開展交叉學科的創業課程,工科與商科專業結合,藝術與理科專業結合等,不僅可以拓寬專業的知識面,也讓有創業意向的高職大學生接觸更多的學科知識;第三步,大力開展全校范圍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創業教育師資力量,開展實踐周活動,讓每名同學都能有機會參與創業實踐教育。
其實,當處于創業初期的時候大學生仍然需要接受創業相關的更專業的教育和培訓,更新創業知識,所以需要政府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不間斷的創業教育培訓機會,適當的延長創業教育時間。政府和高校整合相關資源,構建平臺搭建創業大學生學習通道,讓大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到所需要的創業知識和培訓。政府、高校、社會多方面聯動起來,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來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高職大學生創業意愿除了受創業政策和創業教育培訓影響外,創業過程中的大學生面臨的問題較多,尤其是初期。專業的創業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能幫助創業者們解決很多難題。單靠目前政府和高校主導的服務體系是不夠全面的,應該鼓勵建立社會層面的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社會創業服務體系能彌補高校和政府功能的空白。可以逐漸放開一些服務項目交由社會機構來運作,如法律咨詢等;政府可以加快支持社會創業機構的成立和發展,同時高校也可以拓寬專業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對大學生創業活動進行持續跟蹤,建立長期有效的服務保障體系。
大學生創辦一家企業,因為專業、興趣、個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創業的項目類型比較有限,主要是餐飲、零售等,但這些行業的創業風險是比較大的,市場等因素會隨時危及大學生的創業項目的實施。因此在創業風險識別過程中,要求創業者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來判斷、分析和識別企業可能會面臨潛在風險。第一要慎重選擇創業項目,因為融資能力有限,一方面大學生首選的創業項目都是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的創業失敗率也較高;第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一般大學生創業初期團隊的人數不多,但在公司內部制度管理上要規范,團隊成員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一定的風險管理專業知識、較強的忍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強烈的上進心與責任感等,規避和防范創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