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河縣政協
換屆以來,在市政協的正確指導和新河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新河縣政協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引領履職擔當,充分發揮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更好地凝聚共識,助力新河縣經濟社會事業高質量跨越發展。
一、堅持黨建統領,把好履職之舵,以黨的建設推進新時代政協事業發展。始終把強化政治自覺,堅定政治方向擺在首位,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一是突出政治建設。新河縣政協黨組堅持會前“政治學習一刻鐘”,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政協性質定位,堅決夯實政協工作的政治基石。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集中學習20余次,集中研討3 個專題,走訪76 個行政村、73 家企業、63 個縣直單位、150 多名政協委員,梳理歸納意見建議200 余條,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二是堅持黨的領導。認真學習縣委重要會議精神,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協協商民主的實施意見》等4 個專件,及時請示匯報工作,認真做好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大氣污染防治等包聯、督導工作,把縣委決策部署不打折扣、創造性地體現到政協工作中。三是完善組織體系。在落實黨組成員聯系常委、常委聯系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非黨員委員的基礎上,將全縣委員按照界別、行業實行網格化管理,成立8 個臨時黨支部,由網格召集人擔任支部書記,每個網格配備1 名政協機關黨員干部兼任支部委員,做好建議梳理和黨支部日常工作,實現黨組織在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二、強化黨性教育,補足精神之鈣,不斷增強全縣政協委員的思想共識。發揮黨員委員模范帶頭作用。一是講好專題黨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通過現場宣講、微信推送等方式,開展書記講黨課,進一步提高委員議政建言積極性和有效性,關于全縣鏡盒固體廢料處理問題的協商報告得到縣委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累計被縣委采用項目建設、縣城雨污分流、大氣污染防治等6 個方面意見建議20 余條。二是用好紅色資源。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組建黨員紅色尋訪團,先后赴成都、南京、廣州、西安、丹巴縣等地,訪談紅五軍團紅二代及相關人員,全面收集紅五軍團和董振堂將軍的歷史資料,為董振堂事跡陳列館和教育基地擴建,充實了大量珍貴史料。出版《古今新河》《董振堂將軍生平實錄》等書籍7 部,向尋訪地和來訪人員贈送書籍8000 余冊,擴大了新河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三是積極開展委員警示教育活動。組織委員代表到新河廉政教育主題公園接受廉政教育,結合我縣黨員干部違法犯罪典型案例,教育全體委員警鐘長鳴,反腐就在身邊。四是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做好黨的統戰工作和群眾工作。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廣大黨員委員帶頭投入一線,組建3 支志愿服務隊,做好卡口值守、物資配送等工作,黨員企業家帶頭,商界委員共捐款捐物27 萬余元,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
三、創新黨建載體,夯實協商之基,實現黨的建設對政協工作的全覆蓋。一是開展黨建協商活動。聚焦政協系統黨建薄弱環節,開展企業黨建協商活動,邀請縣委組織部、縣工商聯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委員企業黨建工作開展視察、調研、座談等多層次多形式協商活動,進一步規范黨員委員企業黨建工作。二是不定期交流觀摩。結合疫情常態化,組織24 名非黨員委員企業家到6家黨員委員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學習黨員示范崗、責任區促進企業規范發展,有效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減少安全隱患100 余個,技能人才流動率降低2%。三是創新“三會一課”。通過“半月一次黨組會、一月一次主席會、兩月一次常委會、每周一次主席講黨課”,全縣政協委員的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實踐更加有效,服務大局、協商民主作用更加凸顯,得到了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