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濤 洪雪梅 林 霞
(石河子農業科學研究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1 農藝性狀。該品種生育期264 d,比新冬18號早熟3 d。幼苗半匍匐,生長勢好,莖稈、穗部蠟質厚,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80.17 cm,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旗葉寬長平展,穗層整齊。穗長方形,白殼、長芒,小穗排列較緊密。穗長9.2 cm,穗粒數49.32個,穗粒重3.04 g。籽粒長圓形、白色、角質、飽滿度好,無黑胚,落粒性中偏緊,千粒重50.54 g,容重809.85 g/L。高抗白粉病,中抗銹病,抗寒性好,抗倒性一般;穩產性和豐產性很好,適應性強。
1.2 品質性狀。粗蛋白質(干基)16.9%,濕面筋39.0%,降落數值328 s,面粉吸水率64.6%,面團形成時間7.0 min,面團穩定時間9.4 min,弱化度69 FU,面團最大拉伸阻力385 EU,最大拉伸曲線面積73 cm2,面團延伸性140 mm,屬中強筋小麥品種。
2.1 土地準備。選擇地勢平坦、耕性良好的地塊,前茬作物收獲結束以后要適時深耕(深度30 cm左右為宜),到頭到邊,整地質量達到“齊、平、松、墑、碎、凈”六字標準[1],并清理地頭、地邊、地表殘膜和秸稈等雜物,等待播種。
2.2 全層施肥。用尿素10 kg/667 m2、重過磷酸鈣肥15 kg/667 m2進行全層施肥[2]。
2.3 種子精選及處理
2.3.1 種子精選。播前進行種子精選,去除雜質及破粒、癟粒,確保純度不低于99%、凈度不低于99%、發芽率在95%以上。
2.3.2 種子處理。對精選好的種子用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處理,或選用3%敵委丹(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處理,200~400 ml藥劑拌種100 kg,可防止小麥黑穗病、根腐病、條銹病、全蝕病等病害,播前曬種2~3 d,每次5~6 h,可提高發芽率。
3.1 播種期。石冬0358為中早熟品種,北疆麥區最佳播種期為9月15~25日(以滴出苗水的時間為準),從播種至越冬,要確保500℃的有效積溫。
3.2 播種量。石冬0358的播種量一般為23~27 kg/667 m2,10月1日以后播種麥田,播期每延遲1 d,播量建議增加0.5 kg/667 m2。
3.3 播種方法。播種時種肥帶磷酸二銨5 kg/667m2。采用3.6 m播幅24行的播種機條播,滴灌帶隨播種機一起進行均勻鋪設。
3.4 播種質量。播種深度以4~5 cm為宜,下種均勻,避免重播、漏播現象發生,播種結束后盡快接好滴灌管網,確保滴灌管網正常運行。
4.1 冬前管理
4.1.1 適時灌好出苗水。采用干播濕出措施,播種完成后及時滴出苗水,最晚不超過5 d,滴水量80~100 m3/667 m2,水的用量多少根據土壤情況而定,每667 m2隨水滴施尿素3~4 kg、磷酸一銨5 kg。及時觀察出苗情況,做好查苗補種。
4.1.2 做好冬灌工作。小麥冬灌一般10月25日開始到11月10日前結束。具體冬灌時間依據苗情、水源條件、土壤狀況和氣候情況而定,灌水量在50~60 m3/667 m2,以確保麥苗安全越冬[3~4]。鹽堿較重的地塊可提前冬灌,并隨水施腐殖酸1~2 kg;未施基肥,播種未帶種肥的麥田,冬灌時每667 m2隨水滴施尿素3 kg、磷酸一銨5 kg,防止小麥春季出現脫肥。
4.2 冬季管理。冬季禁止牧民在麥田放牧,防止牲畜啃食、踐踏麥苗,損壞滴灌設施,造成損失。
4.3 返青—成熟期田間管理
4.3.1 滴灌管網檢查。開春化雪后要對滴灌管網進行檢查,確保滴灌管網無問題。
4.3.2 合理化控,防除麥田雜草。①合理化控:起身初期(4月5~10日)對于長勢偏旺,80萬莖/667m2以上的麥田,用40%矮壯素300~350 g/667 m2進行化控。②防除雜草:在晴天無風的情況下結合化控混合噴霧,每667 m2噴施13%二甲四氯250~300 g。
4.3.3 水肥管理。此期間一般灌水5次,每次間隔10~12 d。①第1水:拔節初期(4月10~20日)滴水60~80 m3/667 m2,隨水滴施尿素12 kg、磷酸一銨3 kg;②第2水:孕穗期(4月25日~5月5日)滴水60~80m3/667m2,隨水滴施尿素10kg、磷酸一銨3 kg、硫酸鉀3 kg;③第3水:抽穗揚花期(5月10~20日)滴水40~50 m3/667 m2,隨水滴施尿素8 kg、磷酸一銨3 kg、硫酸鉀3 kg;④第4水:灌漿期(5月25日~6月5日)滴水40~50 m3/667 m2,隨水滴施尿素5 kg、硫酸鉀4 kg;⑤第5水:落黃水(6月10~20日)根據墑情滴水量一般在35m3/667m2以內。4.3.4防治病蟲害。石冬0358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銹病,在發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667 m2兌水25~30 kg噴霧防治;主要蟲害有薊馬、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 g/667 m2(或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40g/667m2),兌水25~30kg噴霧防治。
小麥進入臘熟后期及時收獲,確保豐產豐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