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寧
(河北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 河北 蔚縣 075700)
森林生態旅游依托森林生態環境而開展,完整而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系統是保證并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和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在進行旅游規劃和開發時應把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提前謀劃,認真執行,確保安全。
1.1 相協調原則。景區開發保護是前提,應秉承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1.2 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優先推進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及自然生態脆弱且不易恢復的整治工作。
1.3 統一管理,動態保護。統一景區管理機構,制定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轉變旅游保護工作的重點,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措施。
2.1 植物資源。①森林防火。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2]。建立完整高效的防火組織機構體系,加強撲火隊伍建設,建章立制。②森林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責任到人制度;切實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預測預報,建立有害生物監測網絡,堅持生物防治。做好植物檢疫檢驗,杜絕外來病蟲害的傳入。③森林植被保護。加強巡護力度,制定網格化巡邏制度,建設全網絡覆蓋工程。
2.2 野生動物資源。加強宣傳,在野生動物多的區域設置提示標語,確保野生動物及游客安全。
3.1 山體資源的保護。嚴禁在游道兩側及游客可視景觀范圍內開山取石破壞山體的自然形態。旅游景點等人工設施要統一規劃,精心設計,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對山體及周圍植被實施封禁保育,防止水土流失引起的塌方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3.2 水體資源的保護。確保水源在旅游旺季無異常情況,水源充足,河水、谷水長流,可供游人賞水、嬉水。保證地表水的清潔,嚴禁亂扔雜物,并加強巡查,及時清理。
3.3 人文景物的建設與保護。新規劃建設的人文景觀要與周圍自然環境景觀相協調。實施傾斜政策,建造和維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材盡量選用當地石材。保護地方傳統文化、生活方式、民風民俗。
3.4 地質旅游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景區內地質地貌的保護,維護地質構造周邊環境的完整。不得在景區內亂采亂挖,建設工程開工前進行科學論證,做好評估,避免在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上建設。
4.1 大氣環境保護。服務設施布局合理,提倡使用等清潔能源,廚房安裝除塵設備,嚴格控制廢氣排放量。
4.2 水污染防治。嚴禁直接排放污水,在建造服務設施的同時,建造污水處理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凈化處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景區廁所,也可以用來灌溉。溪流周邊設置愛護環境的提示標語,并派專人負責清理水面垃圾。
4.3 固體廢物處理。景區開發,環保先行,景區內應按照游客承載力和人員聚集區合理布置垃圾收集點,做好垃圾分類收集的宣傳工作。生活污水、人畜糞便采用無害化處理設備,嚴禁直接排到景區內。垃圾箱應選用易發現、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制定清理考核制度,由工作人員定時檢查和清理,不留垃圾過夜。
在游步道和觀景臺等人員集中、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段,應安裝結實耐用、游客不易攀爬的護欄設施。去往山頂等的游步道,一般情況下應設置成循環線,確保緊急情況下游客順利走出景區。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定期排查景區消防、救助、救援設施設備,確保景區的生態安全,保障游客安全游覽。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及旅游安全預防體系,明確旅游安全責任制[3]。制定隱患排除方案,按計劃組織檢查,根據天氣預報及時調整景區開放時間,在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的特殊地段,做好監測。及時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建立有效的旅游安全救援體系,完善旅游保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