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斌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關于確定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省份及試點院校的通知》等國家級文件中都反復強調職業教育質量診斷與改進的重要性,這也推動了高等職業教育診斷快速發展和革新,各地政府和高職院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探究完善與優化教育保障的制度和體系,期望以此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助力技能型人才健康成長。
雖然目前學術界對茶文化概念的闡述并不統一,但都認為其是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身的優秀傳統文化。茶不僅歷史悠久,其衍生的文化也深受文人墨客喜愛,茶文化相關的文章和詩詞數量較多,這也說明茶精神的志存高遠。將茶文化融入于教育,利用茶文化精髓思想,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加強師風師德建設,也能推動職業教育質量診斷進一步優化和革新,助力茶文化的普及和發揚。茶文化中蘊含深層次的人生智慧,能指導學生修身養性,感悟人生哲理,更能使高職學生保持寧靜致遠的精神,學習禮法和傳統的禮儀道德。故此,將茶文化融入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能凸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的育人功能,使其具備多種作用和意義。茶文化自我國流傳到多個國家后形成不同的文化,這也說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會對茶文化產生相應的影響,通過茶文化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能推動素質教育持續性發展,創新教育診改理念,充分發揮茶文化的育人功能。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我國一直十分重視發展教育,黨中央和各地政府也在積極為教育發展保駕護航,并適當推動教育改革。但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等職業院校仍需根據社會需求,進一步了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確保系統性開展教育質量診斷,助力診斷理念和診斷模式不斷創新與優化。充分了解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現狀,有利于其改進與優化,更能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與效率顯著提升。通過貫徹閱讀國家文件,在知網中查閱大量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相關文章,將對質量診斷現狀進行系統性梳理,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深入分析與研究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項目,發現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相關項目改進方案大同小異,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國家性文件會統籌規劃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發展方向,但具體實施項目需要地方院校根據辦學特色和學生發展需要適當完善和細化,才能推動其進一步發展。質量診斷項目存在的雷同,也說明高等職業院校應加強對文件的進一步理解和認知,并將教育質量整改作為重要工作,才能快速優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同時,部分質量診斷項目缺少參考指標,這也使相關診斷結果彈性較大,不利于診斷項目的具體實施。診斷內容的不全面,會降低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結果的含金量。
教育部門和高職院校都尚未成立專業的教學質量整改部門,缺少對相關數據的系統采集和分析。缺少專業隊伍導致教育質量診斷相關的崗位職責尚未明確,很多部門對教育質量診斷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關注。近些年來,互聯網的普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飛快發展,但高職院校的質量診斷平臺并未及時革新和優化,這也導致教育部門和學校無法快速了解教學狀態和過程,學生也不能及時反饋切身體會。傳統教育質量診斷評價主要根據人才培養狀態進行評估,這種評估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容易導致高等職業院校不能有效推動職業教育創新和優化,也會使教學評估回歸到應試教育時代,影響職業教育發展。
茶文化本身屬于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將茶文化融入于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能促進高職院校的教職人員強化對優秀茶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這有利于茶文化傳承與發揚,更能助力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人員提升綜合素養,開拓育人眼界,改進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體系。通過茶文化優化診斷理念,完善診斷項目,能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高職教育體系;強化頂層設計,明確崗位職責,能確保構建一支專業診斷隊伍,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診斷體系長效發展;運用科學技術,完善診斷平臺,能強化對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合理運用,促進政府、學校、社層等共同監督高等職業教育,促進其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為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通過全面了解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現狀,發現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優化診斷理念,完善診斷項目,才能構建個性化診斷體系,保證高職教育質量與效率。例如,高職院校可積極根據《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項目參考表》中的診斷項目和診斷要素以及診斷點,強化對教育質量診斷的進一步認知和了解。各個高職院校可根據相關要素進行橫向對比,快速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優化和革新。搜集不同院校對教育質量改進的態度,了解其診斷模式和診斷方法,能通過分析對比,尋求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診改模式,促進專業教育水平螺旋式提升。高職院校的所有部門都應積極參與教育診斷工作,強化對教學各個環節和狀態的全方位監督,收集有效數據,以此提升診斷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課堂教學狀態、產教融合模式、教材質量等方面都需要具體診斷和評估,相關診斷內容也要盡量全面。例如,教學基礎設施、線上教學資源庫、學生就業狀態等都要列入教育質量診斷范圍內。
通過了解眾多專家和學者對職業教育質量診斷的理論,能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強化頂層設計,確保構建專業的診斷團隊。必須通過教育質量診斷,全方位了解高職教育狀態和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社會需求,適當調整教育模式,才能提升企業對人才的滿意度,使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增強。相關行業和學校要共同成立專家團,強化教學狀態和學生狀態的全方位認知,根據認知充分挖掘和發現目前教育質量診斷中存在的問題,能加強統籌規劃,系統性推動教育質量診斷工作發展。例如,專家團隊需要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專業發展需要、教師需求和學生需求等不同層面,成立專業的質量診斷隊伍。相關隊伍要對辦學定位、專業設置、產教融合狀態等進行全方位診斷,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與目標,完善診斷機制和診斷體系,才能使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可根據相關崗位職責制定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并利用其作為教師和各部門的重要績效考核標準,以此調動各方積極性,積極改進教育質量,優化教育模式。
教育質量診斷具備教學評價功能,能追根溯源查找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相關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革,助力教學質量提升。根據職業院校不同專業的教育特點,了解原有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能促進教育質量診斷針對性優化和革新,更能通過問卷調查,理清教育整改思路。構建完善的教育質量診斷體系,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信息化教育診斷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時收集教育信息,了解相關動態變化,能積極通過共享,實現對不同專業、不同維度的實時觀測,并以此提升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促進高職教育針對性提升。教育診斷平臺中應包括教務管理系統、智慧課堂系統等,以此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能提升人才的社會適應力和職業核心素養,為高職學生未來就業奠定基礎。云計算技術具有較強的存儲能力,利用其存儲海量信息資源,方便學校和企業進行信息共享,也能強化對相關數據的周期性整理,以此提煉相關診斷指標,助力教育發展。
職業教育診斷系統的改進和優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做到常態化,對其進行實時革新和優化,才能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加強教學預警,推動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通過教育質量診斷體系進行自我分析,能認清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薄弱環節進行有效革新,以此凝聚辦學力量,調動教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能有效提升高職教育活力,也能助力行業和企業共同參與職業教育,確保根據專業發展需求,培養相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