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元
(中共大方縣委黨校,貴州 畢節 551600)
茶文化作為我國歷史悠久、意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在我國上千年歷史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具備了其獨有的特色,且隨著人們對其挖掘和理解的不斷深入,茶文化不僅體現在茶道的物質生活方面,還升華到了人們的精神層面上,涵蓋了如“中庸和諧、天人合一”等思想,進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政府機關干部。而政府作為機關干部的聚集地,機關干部的精神風貌和工作態度都時刻影響著政府的整體發展與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僅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挖掘茶文化在政府機關干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舉,還能夠通過茶文化提高政府機關干部的思想覺悟、強化文化品格、構建和諧上下級關系、促進情感交流等,進而發揮其重要作用和意義。由此,本文圍繞茶文化在政府機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具體分析。
在我國當前階段,政府機關干部的事業發展有兩種途徑,一是行政職務等級提升,二是專業職稱等級提升。行政職務的提升主要考察機關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但由于政府內名額有限,導致在最終選拔機關干部時不僅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還要考慮機關干部的年紀、部門協調性、資歷等各方面因素,尤其某些地區政府部門,還要顧及一些人情禮往的關系等,造成很多明明實力足夠,但卻因這樣或那樣的多種限制導致無法得到提拔,進而出現與心理預期不符的現象,并最終形成某一批年紀高、資歷深的機關干部留存在某些工作崗位上的畸形現狀。
政府作為行政體系機關干部的聚集地,涵蓋了所有工作突出的機關干部,而由于新生代的機關干部較多,競爭壓力大,因而更有活力和擔當,期望通過優異的工作質量和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自身的能力和價值來獲得工作職務上的晉升,得以回饋自己的努力付出。然而在現實中,由于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等各種復雜的關系和繁重的工作任務等,導致表面和隱性競爭異常激烈,再加上家庭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需求,使得政府機關干部的精力和時間難以得到絲毫松懈,這種長久的緊張工作狀態則會造成政府機關干部身心疲憊、情緒低迷的現象,然而上層領導又以工作為主,下級干部稍有懈怠就會得到批評,這種負面的人文關懷極易造成政府機關干部自暴自棄、工作懈怠的不良現象。
由于我國茶文化歷史傳承悠久,且作為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政治人員陶冶情操、接訪來賓的重要載體,其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生活需要,還是提高人們內涵和修養的精神文化載體。自我國諸侯國時期伊始,人們就將茶文化同科學、德行、藝術、禮儀等各方面都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逐漸形成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等豐富的茶文化內涵。尤其唐代將茶文化濃縮成“十德”:“散郁氣、祛睡氣、養生氣、除病氣、利禮仁、表敬意、嘗滋味、養身體、行道、雅致”。可以說茶文化從古至今在人們眼中都是一種莊重、典雅且能夠反映自身品格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由此,政府機關部門可以根據自身所在地域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為著入點,從思想政治教育層面來確定如何對茶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同時,還要將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的各種思想文化與政治理念融入進去,拓寬政府機關干部的文化視野,加強機關干部的文化修養和文化自信,保證茶文化能夠健康、可持續的有效傳承與發展。如政府機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飲茶、品茶、賞茶等活動對茶文化進行傳播和學習,在彼此交流與實際飲茶、品茶過程中,親身感受茶本身的味道和功能,以驗證所學習和接觸的茶文化,并由此對茶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又如,在政府機關干部辦公室配置符合要求的品茶用具和茶文化資料等,通過構建茶文化學習氛圍促使政府干部更主動的學習,同時還能夠在修身養性之余以古人的方式來對自身的工作、思想、行為等進行反思,靜心內查,為后續更好的開展工作做充足的準備。再如,可以讓政府機關干部之間定期進行茶的交流與交換,通過相互交流與交換來學習更多的茶文化,并從中汲取對工作有幫助的內容或思想,充分發揮茶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作用。
豐富多樣的茶道活動是從古至今不斷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一種茶文化具體表現的形式,同時也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人能夠通過茶道活動領略茶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從而更自覺的加入進來進行學習與傳承。自古以來,茶道活動就是文人墨客、政治官員的一種交流方式和學習途徑,同時還能夠緩解人們疲勞的神經、提神換氣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我國茶文化發展歷史中,涌現出了豐富多樣、種類繁雜的茶品種,如素有茶王之稱的“安溪鐵觀音”,產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其境內山多、氣候溫宜、雨水充沛,為茶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又如我國著名綠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空庭山,其境內冬暖夏涼、空氣清新、云霧繚繞,是茶樹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且采摘到成品的整個過程都極為考究,最終形成了“洞庭碧螺春”獨特的品質。諸如此類的茶還有很多,且不同種類的茶對人們自身的幫助也是不同的,如:驅寒、除暑、利臟、通經等,同時,由于茶文化的分散性,每一種茶的品種的發源地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茶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哪一種定義,都對人們的精神修養起到促進作用。因此,茶道文化在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中,都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口腹之欲或象征階級等級的一種標志物,而是更多的同精神層面聯系起來,使其更富有特殊的內涵和意義。基于此,政府要積極以茶道文化為依據,創新茶道文化活動形式,推動茶文化在政府機關部門中的傳承與發展。政府機關干部也可以將茶道文化融入到政府的文化建設中去,如通過開設茶文化交流、品茶大會、茶文化講座等活動,或同其他政府機關部門建立良好的“以茶會友”的合作交流關系,通過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活動的開展,創設濃厚的茶文化學習氛圍,幫助政府機關干部提高茶文化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在每次活動后進行活動總結與交流,讓政府機關干部之間暢所欲言,對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印證,以確保豐富的茶文化能夠切實有效的對政府機關干部的工作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進而幫助政府機關干部提高工作效率和思想覺悟。
茶文化的交流活動不僅能夠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修養,還能夠通過交流與溝通構建和諧的上下級關系,建設上下級、同事之間的友好關系,充分弘揚我國“以茶會友”的國際外交精神。在茶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過程中,形成了規范化、系統化且極富美感的茶道禮儀,其也是整個茶文化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不僅是對茶道精神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還是茶道傳承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想要品好茶、鑒好茶,則必須依靠這種規范化、系統化且極其嫻熟的茶藝,以及對茶道文化的深入理解,并通過不斷的品茶、鑒茶進行嘗試,才能夠得到一壺好茶。因此,政府在傳承與交流茶文化時,要將古人對待茶的這種態度、思想和行為進行學習和借鑒,在品茶與鑒茶過程中,調節干部的心態、情緒和思維,達到“靜品香茗、樂思其味”的自然狀態,進而消除心中的焦慮、煩躁、隔閡等,拉近交流者彼此之間心靈與情感的距離。由此,政府機關干部通過茶文化傳承與交流,一方面提高對茶文化的學習和理解,一方面通過深入挖掘與借鑒茶文化中對自身發展有利的文化內涵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并對未來制定、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同時,受教育機關干部則可以通過聽取意見和建議,為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政府可以開展茶文化的傳承與交流,通過傳承與學習茶文化中的德、行、思、禮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明鑒己身;通過豐富的茶道文化拓展政府機關干部的文化視野,并學習茶文化中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將其結合到工作中;通過茶文化傳承與交流,學習茶道禮儀和精神,構建和諧的上下級關系,從而為政府機關干部提供更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保障其工作效率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