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晨
(信陽農林學院 規劃與設計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生態茶園,以茶產業為基礎,旅游產業和文創產業為輔,秉承融合和協同發展理念,構建的新型經營模式和綠色發展戰略。生態茶園的景觀規劃和設計,需體現空間布局、產品生產、商業運作、客戶服務的生態良性循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特點。生態茶園既要擁有傳統的生產功能,還需具備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的作用。生態茶園景觀規劃和設計,既要高效地服務于人、服務茶產業經濟發展,還需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在建設茶園和規劃景觀的整個過程中,需在水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綠化資源的保護上形成統一標準,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經營。不僅要凸顯生態茶園景觀設計的美觀和視覺沖擊,還需實現綠色種植、綠色加工和綠色服務,杜絕環境污染、噪音污染、水資源污染等問題。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與再設計,應成為提升茶園經濟效益和優化環境的重要措施。
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的關鍵在于“生態”,基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無論是對既定的空間布局進行改善,還是融入新的設計元素,都不應出現破壞水資源、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的問題發生。嚴格遵守維護生態平衡的原則,對茶園的種植區域進行改建,并合理地開發旅游區域、休閑區域、農業種植區域等。生態茶園建設,需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則,有序和科學地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植物景觀進行規劃和再設計。既要注重產前規劃,還需加強產中質量把控、產后維護與管理。將環境保護作為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第一任務,科學地改建茶葉耕作區和服務區等。
生態與景觀相統一,是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管理人員需做到以人為本,在重新規劃景觀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和發展利益,還需對區域內的環境建設建立深刻的認識。做到以人為本,強調景觀的視覺效果和視覺體驗的同時,需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體驗給予高度重視。綠化用地寬度和綠化率,需符合生態茶園建設的根本要求。應盡量不大刀闊斧地改變既定的水系統、自然環境和空間布局,保護物種多樣性。對于山地和丘陵區域的改造,不能出現自然資源破壞、水土流失等問題。盡量將原始景觀融入生態茶園規劃和設計當中,充分展現茶園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意蘊。
處于不同地理位置和和環境的茶園,需采取科學和有效的方法進行景觀規劃和設計。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不盲目追求潮流和現代,肆意地破壞生態環境和茶園的整體風格與功能。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需秉承以茶元素為主的原則,對生產功能進行強化和完善。在制定規劃和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茶園的種植和加工產業的賦能。對茶園的改建與擴建,既要開發現代化的旅游休閑服務中心,以此吸引更多人進入茶園消費和體驗,還需實現綠色生產和加工,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能有效地傳播和宣傳茶文化。
生態茶園的建設和創新規劃,需對既往的生產和加工條件進行全面提升。應對種植和生產基地進行擴建,為高質量和大規模生產提供有利的物質基礎。通過引進現代和智能設備,大大減少茶種植、茶產品加工產生的水污染、噪聲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應注重增強種植與加工功能,這是擴建和資源開發的關鍵和核心。相關人員需在生態茶園景觀規劃的功能設計建立新的認識,應能在茶樹種植和茶葉生產方面,逐漸實現集約化、生態化、現代化、規范化,大大提升茶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品牌價值。而種植與加工功能的延續,是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核心訴求,更是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休閑娛樂功能,主要體現在以茶園、茶文化為中心開發的旅游景點。在不影響茶園生產功能發揮的前提下,應合理地擴建農業園區和休閑娛樂場所,用以充分滿足旅游和度假的個性化需求。生態茶園景觀規劃中增設休閑娛樂區域,可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科學融合。而茶文化的宣傳和發展獲得多元化的渠道和路徑,并促使生態茶園的附加值獲得顯著提升。規劃出專門的休閑與娛樂區域,為人們體悟茶文化歷史、舒緩生活壓力、暫離喧囂城市環境等提供健康和舒適的場所。
生態茶園景觀的規劃和設計,必須有效增強和拓展環境保護功能。對基礎設施設備、水系溝渠、綠地資源、森林資源進行開發與使用的過程中,應充分保證生態環境平衡。茶園應合理的嵌入到自然環境中,需對種植更多的植物防護林。茶林中應科學地種植其他樹種,確保整體茶園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生態茶園應成為優化區域環境、自然環境、周邊荒土的重要生態因子和關鍵要素,規劃和建設出各生態要素和諧共處的環境。甚至,在茶產品加工和生產中,需盡量降低包裝消耗和物流資源的使用,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平衡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物質基礎。
“人”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運行的關鍵要素,在精神、物質、情感等方面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對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不能脫離于“人”的追求與需求的滿足。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生態茶園的情感體驗功能進行多維考量,即在文化元素、科技元素、現代設計元素、自然元素的運用建立正確的認識。有效和科學地擴展生態茶園功能,為人們的情感體驗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基礎。規劃生態茶園景觀的整個進程中,需做好茶文化與設計理念的融合,從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方面著手,制定規劃和設計方案。
景觀規劃與設計,既要體現生態性,還需合理地展現時代特色。茶文化元素與科技元素在生態茶園規劃設計中的合理介入,能不斷增強生態茶園的文化屬性、科技屬性。例如,在生態茶園中建設具有歷史底蘊、文化底蘊的文化博覽館,使旅游參觀者能感受到我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對茶室環境的優化,應適當融入科技元素。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提供服務,利用APP實現遠程點餐和預定客房等。利用新媒體技術為人們介紹采茶、種茶的技術和流程,運用移動智能終端不間斷的播放詩詞歌舞、茶文化記錄片、歷史習俗等。將茶文化與科技元素、現代服務進行科學的融合,構建一個集休閑娛樂、種植、生產、文化學習和情感體驗為一體的生態茶園。
生態茶園景觀規劃和設計的核心訴求是“生態環境平衡”,需布置好生態系統,創建一個適合茶園生產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精神環境。做到以人為本、以環境優化為核心,對生態茶園景觀進行規劃和設計。秉承生態與景觀相統一的原則,對茶園的土地資源、水資源進行開發,并充分保證空間布局的合理性。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要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充分體現美觀性、科學性、安全性、健康性等特點。注重凸顯生態茶園景觀設計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保證綠化面積和綠化帶符合生態茶園建設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改建蓄水池、陡坡挖掘等方面,都必須考慮到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問題。設計人員應盡量以茶樹種植為主,控制好娛樂休閑區域的建設比例。生態茶園應以生產與種植為主,不應過度突顯旅游和娛樂要素,實現現代設計元素與自然美景交相輝映。根據茶園實際的氣候條件和區域自然環境特點,科學地規劃和設計原始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生態茶園景觀規劃設計,需秉承自然要素與現代元素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利用湖泊、水系、山坳、峽谷等自然景觀。對茶園環境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既不能破壞生態環境,還不能影響茶園核心功能的發揮。采用因地制宜的理念,對生態茶園景觀進行再設計,科學地進行空間布局和修筑溝渠。盡量保留原始的自然景觀,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等不良現象。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根據茶園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對茶樹種植區、加工區、觀賞和休閑區等進行合理的規劃,生成完整和科學的總體規劃圖。做好水利系統的規劃、設計好綠化帶,并以綠化階梯的形式凸顯生態茶園的特定。努力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以此不斷增強生態茶園的種植和加工功能、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并為旅游參觀者提供愉悅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旅游體驗。
總之,生態茶園作為新的經營模式和社會綠色發展策略,應在生產、服務、自然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在地理位置、氣候變化、物質基礎、精神追求等方面,都能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將茶園的生產與旅游服務進行科學融合,且在生態茶園景觀規劃中合理融入茶文化元素。實現綠色發展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利用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理念,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現代、創新、時尚的生態茶園。基于生態茶園,為生態環境保護、茶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