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曼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縱觀近些年茶葉產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茶鄉地區的社區建設如火如荼,成為茶鄉發展的新型業態和發展趨勢,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背景,茶鄉社區建設是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茶葉產區特色轉型發展的探索和試點,在茶鄉社區建設的背景下反射出地區社會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組織和機構介入茶鄉社區建設,可以為社區建設發揮社會專業分工下的技術優勢和專業優勢,為茶鄉社區建設提供資金要素、技術要素和組織要素等,提高茶鄉社區的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
“社區”(community)是國外傳入到我國的詞語,翻譯過來可以音譯為共同體,強調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訴求,社區一詞最早是由德國社會學家安東尼·滕尼斯在十九世紀發明創造出來的,按照安東尼·滕尼斯的理解可以將社區解釋為在一定的空間下,由于地緣結構相同所組成的互助互愛的小的利益共同體。茶鄉社區可以理解為在茶葉產地的地理范圍內,由與茶葉相關的利益者和價值鏈所組建的一種生活和社會共同體。茶鄉社區在建設中需要面臨現實的背景:
我國種茶歷史悠久,是著名的產茶大國,然而在面對茶葉變革發展的時期應對著不同的壓力,例如茶葉科技方面競爭壓力、茶葉品牌建設競爭壓力、茶文化特色競爭壓力等,這些壓力制約著我國茶葉和茶葉產區的建設和發展,所以縱觀茶葉發展變革的大格局,如何結合我國茶葉的獨特自然和歷史優勢,找到茶葉產業鏈的重塑之道,提升茶業產業的價值,一直是茶產業人在思考的問題。
結合近幾年的茶葉探索和實踐,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一條重要思路是茶葉與旅游業相結合,開展茶葉旅游相關的旅游策劃。這種轉型方向最大的作用在于將茶葉產業各環節和各業態結合起來,用旅游來帶動相關茶葉產業的融合發展,整合在茶葉發展中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所以在茶鄉地區社區化轉型升級發展正是為了迎合茶葉旅游深度發展的背景和方向,將茶葉產地相關配套的社會服務下放到社區,為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便利。
隨著信息科技革命的演變,互聯網+新媒體的模式正在遍地開花,人們的生活、娛樂、學習等活動在信息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越來越呈現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特點,在此大背景下茶葉產地的整合營銷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特點下轉變為社區化,茶鄉智能社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業態。在茶鄉社區在社會營銷的新型營銷觀念的支撐下,將茶鄉社區中茶葉產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有助于實現社會營銷的營銷目標。所以在茶鄉社區的智慧化假設中要堅持社會營銷理念作為指導。
在我國特色鄉村社會治理理論中,有關茶鄉社區建設的參與者和社會工作服務組織機構主要包括一些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還要包括一些非政府性質機構的事業單位和非企業單位性質的等組織機構,社會治理主體中,民間組織機構參與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組織和機構介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有以下方面的優勢:
第一,社會工作相關的理論體系和理論系統為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規范和職業操作提供了清晰的界定,對相關社會工作者開展的社會工作實務活動進行理論指導和監督,這會形成對于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行為規范。
第二,社會工作的相關理論價值是社會工作從業者具有專業理論優勢的來源,社會工作介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對于茶鄉社區社會工作來說可以提供職業操作規范指導和行為規范引導。用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來服務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來提高茶鄉社區的養老服務建設水平和質量。同時茶鄉社區的社會工作者的敬業意識和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茶鄉社區社會工作者的“接納”意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茶鄉社會老年人群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在心理層面靠近服務對象和服務人群,拉進心與心的距離,并建立良好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茶鄉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自決”意識可以增強相關利益責任人的權力意識和權力訴求。
第一,社會工作的相關理論學科自建立以來,經過專家學者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其相關理論日益豐富和健全。縱觀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的發展經歷階段,也是不斷地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更加專業化和科學化。
第二,社會工作理論在建立和不斷完善過程中吸納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戰果,例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管理學等不同的學科,其發展過程呈現出多學科交融的現象和局面,這使得社會工作學科理論呈現出綜合化的特點。同時,社會工作學科理論的相關專業體系和相關專業課程有利于社會工作介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的問題解決。
第一,社會工作介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其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在很大部分決定于社區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水平,所以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應著重于社區養老人才建設。雖然社會工作理論體系包含老年社會工作理論,但是就目前實踐情況來看仍需要提高茶鄉社區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和技能水平,通過社會工作細化的專業領域來完成。
第二,在構建和完善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工作者的機制時社會各界力量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要建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同時相關政府服務機構要加大對于茶鄉社區養老服務人才的政策傾斜力度,給與政策制度和財力支持;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要發揮組織優勢,對于茶鄉社區養老人才服務的培養要主導和指導,打通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設通道,營造社會上良好的社區養老人才的職業發展環境和背景,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為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
首先,社會工作要介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要注重服務項目的類型、層次和形式,例如針對茶鄉社區中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不同興趣愛好等因素來對茶鄉社區老年群體進行分類,并針對每一種類型來設計和策劃養老服務項目,從而做到養老服務項目有針對性和設計性,可以滿足不同老年群體對于養老服務項目的差異化和特色化需求。
其次,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介入茶鄉社區提供養老服務應該注意養老服務項目本身的質量和效率、效果。第一,要對擬提供的茶鄉社區養老服務項目要開展事前專業評估,通過專業的事前項目成果和效益評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第二,針對不同屬性和特點的老年群體要界定現實的養老需求,挖掘深層次的潛在需求,通過建立和完善茶鄉社區老年群體的需求挖掘機制,來確定老年群體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和訴求,可以動態地靈活地把握老年群體需求變化,從而提高茶鄉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效益和質量。
一方面,政府機構要注重對于茶鄉社區相關養老服務產業的投資力度和投資環境營造,從財政、制度等層面來提高對于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產業的扶持力度和投資力度,同時積極拓寬養老服務產業投資資金的來源渠道,增強民間資本和民間組織機構來投資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的投資意愿,通過豐富的多渠道的投資資金來源來盤活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產業。另一方面,茶鄉社區養老服務工作者要積極利用社會媒體或者新媒體來宣傳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和工作,提高社會大眾對于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產業的關注度。
在供給側改革領域中,由于茶葉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帶動著茶鄉社區的變化,茶葉產業的戰略發展和整合營銷促進產茶地區的社區化趨勢,同時我國的老齡化問題突出,老年人贍養問題正在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工作組織和機構介入到茶鄉社區,為茶鄉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主力,在茶鄉社區的優越自然環境資源和其他養老資源的幫助下,解決茶鄉社區養老問題,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和理論優勢,提升茶鄉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滿足茶鄉社區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伴隨著社會工作不斷介入和深入茶鄉社區養老服務,老年社會工作實務如何更好地開展和建設茶鄉社區養老服務產業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