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項目位于莆田市涵江區,項目起點樁號為K5+100,終點樁號為K8+430,全長3 330 m,是福建省“八縱十一橫十五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線橋梁共5座,其中大橋2座(項目主線橋A,項目高架橋B),中橋3座(中橋、A匝道橋、B匝道橋),僅項目主線橋A及項目高架橋B有40 m預應力T梁吊裝。其中:項目主線橋A中心樁號K5+691.67,橋長590 m,交角90°,橋梁上部結構采用5×30+4×30+40+4×30+5×30預應力混凝土(后張)T梁,下部結構采用柱式墩,U型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項目高架橋B左幅中心樁號K7+229.4/右幅K7+225.4,橋長607 m,交角90°,橋梁上部結構采用8×30+3×40+8×30預應力混凝土(后張)T梁橋,下部結構采用樁柱墩,U型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
主要工程數量統計表見表1。

表1 主要工程數量統計表
主要技術指標及主要參數見表2。

表2 主要技術指標及主要參數
項目主線橋A 40 m T梁總共14片,在11跨~19跨30 m T梁安裝完成后再進行第10跨40 m T梁安裝[1],安裝順序為先①左幅Z10-4,②左幅Z10-3,③左幅Z10-1,④左幅Z10-2,⑤左幅Z10-5,⑥左幅Z10-7,⑦左幅Z10-6,接著開始是⑧右幅Y10-4,⑨右幅Y10-3,⑩右幅Y10-1,右幅Y10-2、右幅Y10-5、右幅Y10-7、右幅Y10-6,如圖1所示。

項目高架橋B 40 m T梁總共42片(左幅、右幅各21片),本橋先進行右幅梁片安裝,在右幅橋梁所有梁片安裝完成后進行左幅梁片安裝。在12跨~19跨30 m T梁安裝完成后進行第9跨~第11跨40 m T梁安裝。右幅T梁計劃從2017年11月10日開始安裝,到2017年11月25日結束;左幅T梁計劃從2017年12月8日開始安裝,到2017年12月20日結束。安裝順序為第11跨①右幅Y11-4,②右幅Y11-1,③右幅Y11-2,④右幅Y11-3,⑤右幅Y11-7,⑥右幅Y11-6,⑦右幅Y11-5,然后按照相同順序進行右幅第10跨、第9跨以及左幅梁片安裝,如圖2所示。

在T梁張拉壓降達到設計規范強度后,將所需T梁用龍門吊運往存梁區,在存梁期間,預壓梁片,降低收縮、徐變作用下的上拱影響[2]。待施工現場具備架設條件時,再將T梁用運梁炮車運至橋面上進行假設。
為了確保梁受力均勻,移梁的過程中應檢查防護梁鐵瓦有無松動脫落以及鋼繩的狀態情況,同時應確保龍門吊卷揚機升降速度一致。在起吊過程中,要對橋梁的關鍵節點以及受力位置進行觀察,特別吊高距離支撐面20 mm~30 mm時,需暫停待確認一切正常后繼續。梁片起落過程中要聽從指揮,同時龍門吊吊梁行走時要保持勻速低速前進,梁片在起落時橫向傾斜應該不大于2%,過程應時刻保持水平。落梁時,要注意梁的前后端落差應不大于500 mm。
3.2.1 架設施工工藝流程
架設施工工藝的流程如圖3所示。

3.2.2 吊裝T梁用的鋼絲繩驗算
40 m T梁最重的為1 376 kN,吊點距梁端約1.5 m的位置進行吊裝,采用鋼絲繩捆綁形式。吊具采用羊角鉤,鋼絲繩(吊索)選用φ77.5 mm,規格為6×61,鋼絲繩公稱抗拉強度為1 700 MPa。每片T梁吊裝共采用2根鋼絲繩捆綁。T梁用護腳器包底,不設置吊環采用鋼絲繩兜底吊裝。吊裝鋼絲繩使用中防止劃、磨、腐蝕和過度彎曲。
鋼絲繩直徑計算:S=Q/(n×sinα)≤F=m×Sb/K。
其中,S為一根吊索所承受的內力;Q為所吊構件的重力;n為吊索的支(根)數;α為吊索與水平面的夾角,一般為45°~60°,最小不小于30°;F為鋼絲繩允許拉力;m為鋼絲繩允許拉力換算系數,規格為6×61時,m=0.80。Sb為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總和,kN;由鋼絲繩規及荷重性能查表可知:Sb=3 825 kN;K為安全系數,一般取6~7。
將Q=1 376 kN,n=4根,α=45°,K=6,m=0.8代入式中得:
S=1 376/(4×sin45°)≤F=0.8×3 825/6。
S=486.5≤F=510。
故對于40 m T梁選用規格為6×61、公稱抗拉強度為1 700 MPa,d=77.5 mm的鋼絲繩符合要求。
3.2.3 T梁架設施工
1)梁運至架橋機附近后,待檢查完確保架橋機尾部凈空范圍安全再低速前進,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通過運梁車把梁運輸到架橋機的尾端,運梁車的兩支撐油缸通過枕梁支承于橋面的走行軌道上;其次解除馱梁車和運梁車之間的束縛,在縱移到吊梁位置過程中兩臺馱梁車的步調要保持一致;起重天車起吊T梁時,前后端不能同時進行,在前端起吊約0.2 m,后端仍需作用在馱梁小車[3],后馱梁小車與前吊梁天車需步調一致向前縱移到吊梁天車所在位置,然后連接后吊具起吊T梁到水平狀態;最后將馱梁的小車退行鎖定到裝梁的地方,同時運梁的車子返回到存梁區準備運輸下一片梁。
2)架梁。
首先,解除吊具與T梁的束縛,起重天車退回至架橋機尾部位置。鋪設架橋機走行軌道。前支腿穩定支承靴與T梁底部抄緊,前支腿托輥處的支承油缸回收與主梁脫空使托輥輪與軌道接觸,后支腿支承油缸回收使走行輪與走行軌接觸,架橋機準備過孔[4];其次,驅動架橋機后支腿行走機構,使架橋機過孔走行一段距離,輔助支腿內套管完全縮回,油缸也完全縮回,驅動架橋機后支腿行走機構使輔助支腿在前墩就位;后支腿油缸完全伸出支承、輔助支腿油缸頂升,使前支腿與墩頂脫空約5 cm~10 cm[5];最后前支腿穩定支承靴外移,前支腿吊掛前移,前支腿立柱內套回縮,后支腿油缸回縮,前支腿吊掛走行到前墩位置,橋臺頂與輔助支腿油缸脫開,驅架橋機的后支腿行走機構,各支腿變為架梁工作狀態。
1)移梁注意事項。
考慮到安全性及性能性良好,在起吊T梁之前,應對龍門吊具認真檢查。如果發現起吊鋼絲繩有斷絲現象,必須進行更換。為了保護T梁棱角處混凝土,鋼絲繩與T梁拐角作用處,需要放置膠皮墊或鋼板。在用龍門吊起吊梁時,應進行試吊待檢查確認無異常之后繼續起吊。梁被運往平車上時要確保梁體的橫向穩定性才可以接觸吊具連接,并且必須要求在平車上對T梁設置臨時支撐牢固。兩滑道間的高差在移梁的過程中應不大于0.5 m,并保持平穩進行,為了能夠確保移梁過程的順利進行,需派專人進行指揮。梁片的重心應落在運梁車中心線上,運梁炮車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有專人監護并緩慢平穩勻速前行。
2)架設施工注意事項。
梁體在轉運過程中必須設置支點,保持梁受力均勻,同時需在梁的兩端以及兩側設置斜撐;梁在起吊移動的過程中應保持平衡,梁的兩端高差要不大于30 mm,同時注意勻速前進。在梁下落的過程不能兩端同時進行,應兩端相繼下落,吊具的拆除應在確保梁的兩側斜撐牢固后進行。梁片在裝車時,必須按設計支點放置,并且梁的重心線要與車輛的縱向中心線偏差要不大于0.1 m,運梁炮車前后均需有專人負責指揮,行駛速度控制在3 m/min上下。考慮到吊裝時安裝吊具的便利性,同時提高梁片的穩定性,梁片在轉向架上的支墊高速宜降低。
3)首梁、梁間隔板及絞縫處理注意事項。
首片梁在就位并支撐牢固之后,才可進行后續下片梁的工作。當緊鄰的兩片梁板的安裝就位后需盡快連接,T梁橫隔板的主筋應及時進行焊接,并且全體受荷載梁體橫隔板主筋應在整機吊梁橫移之前焊接牢固。梁板在剛裝時前一聯安裝完成后,需安裝永久性支座并設置接頭板,澆筑橋面板下的橫梁及連續接頭混凝土時應在1 d內溫度最低時進行澆筑,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時,再進行管道壓漿并進行預應力張拉。澆筑梁板間的接頭混凝土時,應從兩端向中間對稱進行,間隔施工,并且同一聯混凝土在澆筑時特別要注意溫差不能太大,應該控制在5 ℃以內。待接頭施工完成之后,拆除一聯內的臨時支座,完成體系轉換。
以項目主線橋A及項目高架橋B項目為例,對40 m預應力T梁的施工順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期間的注意事項等技術環節進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為之后的預應力T梁運輸及安裝施工積累經驗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