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峰 周競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納入研究的病例對象為急性白血病患者,研究時間為2020年4月—2021年10月,共選擇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成為各40例的實驗組和常規組。常規組采取傳統常規護理,基于此,實驗組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健康宣教知識掌握情況、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析并實施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比常規組低,健康宣教知識掌握評分和生活質量各指標均比常規組高(P<0.05)。結論:在急性白血病護理中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便于減輕其負性情緒和心理壓力,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建議運用。
【關鍵詞】急性白血病;生活質量;個體化健康教育;負性情緒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acute leukemia nurs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quality of life
ZHU Zhenfeng, ZHOU Jingfe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acute leukemia nursing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s: The subjec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April 2020 to October 2021.A total of 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of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Based on this,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arried out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and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mastery,depression score,anxiety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and conducted a comparison.Results: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scores of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master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acute leukemia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of health knowledge,reducing their negative mood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and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Key Words】Acute leukemia; Quality of life;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Negative emotion
急性白血病屬于凝血系統障礙疾病,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化學、病毒侵害以及電離輻射等,上述因素均容易使骨髓造血細胞惡化和克隆,繼而使造血發生異常。目前,在急性白血病的臨床中,治療難度比較大,多數患者癥狀表現有貧血、發熱以及出血等,實踐發現,大部分患者在急性白血病的認知上還不是很高,因受疾病折磨,加上治療難度大,故很容易使患者出現各種負性情緒,比如,焦慮或者抑郁等,這些均容易使治療效果、生活質量受影響。有文獻報道研究表示,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有效且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認知度,緩解其心理壓力,便于預后的好轉[1]。本次試驗在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期間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選擇了40例作為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了個體化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該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和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均顯著較優,下面就具體情況進行探討。
1.1 基本資料
納入研究的病例對象為急性白血病患者,研究時間為2020年4月—2021年10月,共選擇80例,納入標準:①均滿足《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的指南》中關于急性白血病診斷在標準[2],資料齊全,能正常溝通和焦慮,無精神病史;②患者和其家屬均在知情下在同意書上簽字,自愿配合。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力衰竭、免疫系統疾病、呼吸衰竭、內分泌系統疾病、急性感染以及貧血患者;②處于哺乳期和妊娠期婦女;③有精神障礙和嚴重認知障礙者;④缺失齊全的資料者;⑤中途由于自身因素退出研究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成為各40例的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0~67歲,平均年齡(43.23±2.31)歲,病程2~4d,平均病程(3.29±1.11)d,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9例;常規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1~66歲,平均年齡(43.21±2.34)歲,病程2~4d,平均病程(3.31±1.13)d,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30例。通過分析,實驗組與常規組在男女比例、平均病程、平均年齡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組間結果有比較性。
1.2 方法
常規組施予常規護理,按照醫囑用藥,監測其生命體征,常規宣教等。實驗組在該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操作如下:(1)入院時,熱情接待,保持微笑,且穿戴整潔,基于患者家族史、家庭情況、工作單位以及文化程度等情況的了解,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況。(2)以開展講座、一對一宣教、播放宣教視頻、制作宣傳手冊等不同形式實施健康宣教,講解內容包含有疾病發生機制、誘發因素、臨床癥狀表現、不良反應、治療方式和相關注意事項等,保持耐心的態度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增強患者和其家屬對于健康知識的認知。(3)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予以有效疏導,介紹預后良好的案例,增強患者信心,在治療護理期間,醫務人員不可嬉笑和喧嘩,不可隨便討論關于治療方面的話題,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吸氧。囑咐患者以清淡飲食,確保營養攝入充足,根據其飲食習慣和治療需求,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采取少食多餐原則。此外,加強生活宣教,每天以淡鹽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囑咐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悅。
1.3 觀察指標
以本院自行設計的健康知識認知度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實施調查分析,評價分值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就越高。利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程度、抑郁程度實施評價分析,焦慮評價分界值為50分,抑郁評價分界值為53分,分值越低,說明焦慮程度、抑郁程度也就越輕[3]。利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即GQOLI-74)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實施評價,該量表包含74個項目,共有20個因子,即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軀體功能,所得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也就越好[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和常規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負性情緒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如表1所示,通過軟件的對比分析發現,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生活質量各指標(物質生活狀態、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軀體功能)評分均比常規組高,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比常規組低,二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

急性白血病屬于造血干細胞的一種的惡性克隆性疾病,關于白血病的原因尚無明確的定論,比較公認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1)電離輻射。X射線和Y射線等電離輻射都能引起白血病,研究發現,相對于正常人群而言,接受原子彈爆炸或者X線診斷的人群白血病發生率顯著提升,且發病率的高低和年齡、放射劑量以及時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2)化學因素。抗腫瘤藥物(比如烷化劑)、苯等都能引發白血病,同時吸煙和染發也可能和白血病的發生相關,尤其是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3)病毒和遺傳因素。研究表示,T淋巴細胞病毒可經母嬰垂直傳播,或者經性接觸或者血制品輸注等傳播。若家族中有白血病史,則其發生率相對于其他人群而言要高出3倍。除此之外,陣發性血紅蛋白尿、慢性髓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淋巴瘤以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血液疾病最后也可發展成為急性白血病。該病的癥狀表現以骨關節疼痛、發熱以及出血等為主,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胸骨壓痛、肝脾腫大等,由于大部分伴基礎代謝疾病,因此,治療難度比較大。急性白血病發生時,骨髓中異常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不斷繁殖,儲積于骨髓中,導致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浸潤重要臟器。由于急性白血病所需治療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還比較淺顯,故很容易出現各種負性情緒,繼而影響療效和預后[5]。有學者表示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基于其文化程度,開展講座、一對一宣教、播放宣教視頻、制作宣傳手冊等不同形式實施健康宣教,同時加強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對其自我認知、治療依從性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6]。本次研究表示,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常規組優(P<0.05)。
綜上可知,在急性白血病的護理中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利于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建議運用。
參考文獻
[1] 余韻韻,劉永華.個體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評估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7):175-178.
[2] 周娟霞,蔡瑞娜,張麗平,等.健康促進模式在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癌癥進展,2021,19(5):530-532,536.
[3] 任衛蘭,譚美仲,區準珠.賦能式健康教育結合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應用意義[J].健康必讀,2021,22(6):172-173.
[4] 劉天,吳秋琳.以患者和家庭為中心的干預措施結合持續營養治療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營養及生存質量評分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1):3958-3961.
[5] 邢雙雙,顧則娟,蔣秀美,等.醫護人員對急性白血病護理質量評價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19): 3056-3060.
[6] 汪茜.健康教育應用于急性白血病護理對患者自我認知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