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麗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成本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企業管理模式,雖然也在各個企業當中開始運用,但還有很多管理人員并不是十分清楚成本管理的具體內容和范圍,甚至還停留在成本管理就是簡單的成本核算,完全忽視了成本控制。受到曾經大規模使用的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影響,運營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企業中運行起來還十分困難。相關的管理人員對運營成本模式是有保留意見,還仍然堅持曾經的舊觀念,認為成本管理就是要保留資金,少投資,由此來提高經濟效益。這種落后的成本管理觀念極大的限制了運營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型企業中落地實施[1]。
現在建筑型企業內部對成本控制的意識還很薄弱,尤其是基層員工,基本上就沒有成本控制的意識。雖然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大型企業的日常經營中,但是對于建筑型企業的影響還不太大,基層員工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識還沒有正式形成。尤其是建筑行業中,基層員工數量較大,即使企業中的高層管理者具有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識,但是在指令向下傳達基層實施的時候,難度還是很大。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從材料采購到入倉儲存,再到最終實施消耗,各個環節的成本管理較為松散。因此在企業正式實施運營成本管理模式的時候,員工可能會有抵觸情緒,這也加大了運營成本管理模式的落地實施難度[2]。
現階段,核算體系不健全是我國很多建筑型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3 個方面:①公司法人的資金和公司的資金混亂。很多公司都沒有明確區分開公司資金和法人資金,這就使得核算過程中資金混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核算的確性,無法確計量公司的利潤和成本。②在傳統成本管理模式下,公司早期的一些投資和固定資產都沒能合理的進行折舊提取,這就導致每一期的成本計算都存在一定的誤差。③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建筑型企業都沒有雇傭專業會計人員來從事會計崗位的工作,財務的管理和賬目的記錄都是由非專業人員來代替,這就造成企業的很多賬目記錄不清楚,會計報表也較為混亂,不具備參考價值。
財務管理人員作為建筑型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的主體,他們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了成本管理的水平,現如今建筑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很多人員都沒有受過專業的會計知識和技能培訓,這就導致成本管理的落地難度很大。而且,我國的會計人員門檻較低,相關的職業考試比較容易,這就導致建筑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并沒有從業危機感,不會主動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甚至還有部分人工作態度散漫,沒有責任意識,并不會將財務管理工作和企業的長遠發展聯系起來,使得成本管理無法發揮實際作用[3]。
現在有一部分的建筑型企業為了加快施工進度而縮短工期,進行工程開支縮減和員工工資縮減,表面上看,這樣確實會實現成本控制,但是實際上,工程成本跟工程施工進度之間的關系可能會呈反比例,一味加快施工速度,無形中增加了人工費用和機械材料費用,長久以來,之后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無法控制工程造價成本,導致成本造價上漲。
在建筑型企業中,由于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型企業中存在時間太長,想改變傳統成本模式對企業內部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企業必須從內部基礎部門開始逐步改變,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的管理環境,為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落地和實施創造基礎性的條件。公司的制度改革必然會影響到少數人的利益,因此,公司更需要提出嚴格的制度,為管理模式的改革保駕護航。針對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個別員工形成的自由散漫、奢靡浪費、收受賄賂、謀取私利等等的惡劣習慣,要制定一系列嚴苛的制度,獎懲有度,幫助員工改變自身惡習,養成節約成本的工作習慣,為公司節約生產成本。在基礎部門,使員工工作逐漸規范化,勢必會幫助公司內部慢慢優化自身的管理機制,為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落地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新型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推行必須要構建出一套完整并且標的成本核算體系,各級部門按照標規范工作,才能保證成本控制目標在落地實施過程中盡量少的出現紕漏。因此,建筑型企業要想推動成本控制目標的落地實施,就應該首先構建出標成本體系模型。構建者要充分了解企業自身的標成本,結合實際情況,以生產成本為核心,輔以人工成本、經營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來進行標構建。在標成本構建過程中,構建者要始終立足于企業內部情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縱向參考,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水平的成本控制范圍;還要與其他企業橫向比較,參考相同水平的企業,制定出符合市場的標成本。標成本是一項比較穩定的數據,在一定時期內不會發生大幅度改變,但是管理者也要結合市場情況,根據原料價格和人工工資的漲幅情況做出及時合理的調整,進而推動運營成本管理模式進一步落地實施。
建筑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需要高層管理人員具備常遠的發展眼光,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尤其是在建筑型行業中,很多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支出,選用質量較差的設備,更甚者選用品質不過關的材料去蒙混過關。長期如此,會大大影建筑物的品質,也會敗壞公司自身的口碑。因此,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時刻將運營成本融入于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理念中去,不能一味的縮減成本。而且,建筑型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還有立足于實際,根據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運用動態思維,合理的進行運營成本控制和規劃,抓住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問題尋找解決辦法,促使運營成本得到更好的優化處理,實現利益最大化,幫助企業提高自己在競爭中的經濟實力。
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強化成本管理,在這項管理模式的改革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將每個環節的任務責任到人,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責任界定不清晰,各部門人員一有問題就會互相推諉,根本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因此,我們要在每一個環節都設立標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去規范每個環節人員的操作標,并且每個環節的任務都要責任到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并且,企業還應該建立明確的賞罰制度,結合管理制度,對每一項工作環節都要做出正負向兩種激勵措施。借此可以很好的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結合,更好的促進員工遵守管理制度。沒有獎罰措施輔助的制度是沒有力度的,獎懲制度的建立最終目的還是幫助管理制度的落地實施,管理制度的落地和實施也是為了成本控制模式改革能更快更好地推進。
目前,在建筑施工過程存在著大量的材料浪費現象,這些問題只要采取積極有效性的手段加強管控,是完全可以避免浪費發生的。要想有效的避免浪費發生,可以從以下4 個方面入手。
(1)提高所有工程參與人員的原材料節約意識。由于很多建筑施工的基層人員文化程度不高,責任意識較低,對施工材料的節約與否也很不上心。針對這種情況,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人員要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加強施工材料節約意識的教育,反復灌輸強調施工材料節約的重要性,鼓勵施工人員減少浪費。
(2)還要針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進行實時監督,建立相關的制度,保證在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去隨意浪費施工材料。
(3)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能培訓,在施工前,可以請施工經驗豐富,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對施工人員進行專業的施工培訓,讓施工人員熟練掌握施工流程,避免因員工的施工操作不當而產生的材料浪費。
(4)管理者還要加強對建筑材料采購環節的管控,在進行施工材料購買前,采購人員要與成本管理人員、施工負責人員等進行詳細的溝通交流,既要控制采購成本,還要保證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避免因采購不當而造成的材料過得浪費或者采購不合理的浪費。在不斷控制材料成本的過程中實現企業成本控制目標。
企業在項目施工開始前,對施工人員的選拔要注重其專業素質方面的嚴格選拔,要選取專業技術能力過硬的優秀人員。在確定好施工人員之后,還有針對施工人員進行專門的內部培訓,提高員工們的整體素質。還要在施工前對于員工進行設備操作培訓,確保在施工時,施工人員能夠熟練且確的操作各種設備。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施工的質量,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的返工,另一方面還可以合理控制好工期,避免引員工問題而造成的拖延工期,合理降低工程造價的成本。而且,對于同一種類的工程項目,還可以將施工人員進行分組,這樣能適當地提高員工的競爭意識,增加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加高工人們的工作效率,合理縮短工期,節約工程成本。
企業制定出的成本控制目標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措施,雖然是以財務管理部門為主導、為核心來制定實施,但是其他部門也應該積極配合,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有效的參與到成本控制管理目標的實施中去。協調各個部門首先應該讓每個部門都參與到項目成本控制目標的確定過程中去,將項目成本控制總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每個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具體負責內容。然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管理者要定期召開成本控制會議,每個部門在成本控制目標落實的過程中遇到的無法解決和處理的問題,及時反應出來,讓其他部門了解,其他部門在完成自己部門應承擔的成本控制目標外,還應該積極配合遇到問題的部門,幫助他們完成他們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標。最后,在工程施工完成后,管理者要及時組織各部門召開成本控制總結會,各部門負責人匯報本部門的成本控制目標完成情況。管理制度幫助進行任務經驗的梳理和總結,深挖未完成目標部門遇到問題,以及各個部門在協作配合時是否存在問題,為今后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總結經驗,奠定基礎。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還要注意應降低設備的浪費率,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這是在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實際的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往往會用到許多的大型的先進機械設備,這些設備的價格通常是比較高的,這設備的購買則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項重大的成本投入對象。因此,建筑型企業要想實現成本控制目標,相關的管理人員就必須要加強對施工設備的成本控制力度,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使用率,減少設備維修的費用和重新購買設備的費用,從而減少資金的投入。另外,建筑企業還可以按照合理的比例來承包各個項目的施工設備,如果企業自身的這個設備比較充足,有空閑設備可以向外租賃,讓設備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實現利益最大化。當然,無論是建筑型企業自身項目施工使用施工設備。還是在設備空余時將設備對外租賃,相關的管理人員都要對施工設備的使用規范反復強調,加強監督,避免設備的折損。參與工程施工的各位工作人員也要自覺愛護施工設備,注意施工設備的使用規范,避免因為工人的操作不當造成施工設備的壽命降低。只有將施工設備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才能大幅度減少設備購買和維修的費用,從而順利實現企業自身成本控制的目標,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在建筑型企業中,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影響著建筑工程的整體發展趨勢,也決定了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成本控制工作在工程項目實施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和企業自身的整體經濟效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在整體的工程施工過程中,管理者一定要對控制管理加大重視程度,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且能夠落地實施的成本控制制度。從而不斷提升施工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促進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