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廣東 廣州 510507)
全民健身活動是國家為了全面提升人民身體健康,引導人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而開展的一項公益活動。該活動開展20余年來,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視,對于實現人民群眾的全面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時代以來,如何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活動,再次掀起全民健身的新熱潮,各級地方體育部門積極行動,開展了各項全面健身活動方案。在各種全民健身活動中,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人民群眾對于這種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強民族認同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也越來越熱衷。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積淀、保存和延續下來的具有民族特征的體育運動,如,太極拳、龍獅運動、舞蹈等等。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之路。通過檢索近年來的相關文獻,發現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與全民健身活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并不多,大多研究只是探討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對促進身體健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鑒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發現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作用的主要體現及價值,引導和激勵人們積極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鍛煉中去,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更加廣泛地開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其漫長的生產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民族特色的民族語言、民族文化、民族習慣及其社會關系。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勢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以民族為依托,是各個民族人們在各自的歷史發展中發明、創造的,受到本民族人民生活習慣、價值觀、審美觀等多方面影響,從思想內涵到表現形式都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如,黎族的“跳竹舞”、布依族的“對歌、斗牛、打竹秋”、土家族的“擺手舞、三棒鼓”、瑤族的“打銅鼓”等等,無一不反映出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性。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萌芽,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作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是我國歷史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歷史沉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表現出頑強的歷史性,這種歷史性主要體現在身體活動的傳承與繼承方面,如,端午節的劃龍舟、重陽節的登高等等。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不斷繼承、演變和發展,并逐漸表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勢態。
健身性是體育運動的一項基本屬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也不例外。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以肢體運動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民族獨特的、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形式,個體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鍛煉,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特點和心理特點,有目的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進而有效地促進自身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以及骨骼肌系統的機能,提高身體的節奏感、協調性,達到健身的效果。同時,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形成的順其自然、寧靜淡薄的性格,以及和諧同處、修身養性的精神品質,這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被打上健身的印記。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起源來自于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大都安排在民族節日活動中進行,歡慶豐收,閑暇消遣。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包括很多休閑娛樂的項目,如,棋藝、舞蹈等等,這些項目具有豐富的趣味性,輕松愉快,將體育寓于娛樂之中,并以獨特的魅力和積極健康的文娛活動吸引著人民群眾的參與和觀賞。這不僅可以幫助參與者通過表現自我、戰勝自我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還能讓觀者通過觀賞比賽或者表演,從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解脫,獲得一種輕松感和愉悅感。
全民健身活動是一項旨在提高全體國民身心健康的國家戰略,是一項公益性的全民健身運動。全民健身活動倡導每一位公民每天都參與一定時間的運動鍛煉,每一位公民都至少掌握兩項運動項目。1995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要求分三分段發起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在過去的20多年里,我國的全民健身事業經過長足的發展,各地的健身場館以及體育設施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健身熱情愈發高漲,科學健身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通過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并結合專家訪談的意見,認為全民健身活動的基本特點有:(1)全民性。全民健身活動不是某一類人或者某些特定人群的健身活動,而是為全體國民而建設的公共項目,旨在提高全國人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從這意義上來說,具有全民性;(2)多元性。全民健身活動倡導全體民眾學會兩種以上的健身方法,旨在豐富人民群眾鍛煉需求的多樣化選擇;(3)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動是一項政府主導的公益性體育活動,旨在以最大限度的公益性體育設施為載體,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體育權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的重要內容,而這些民族文化的傳承則是依靠民俗行為來實現的。民族體育作為民族之間非物質文化與精神的紐帶,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中被每個民族自覺加以繼承。民族傳統體育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獨特的傳承方式,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多的是貫穿于體育之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全民健身活動火熱開展的今天,這種文化傳承的價值功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使練習者通過更好地了解項目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在充滿物欲與浮躁的時代,不忘初心,自覺參加體育鍛煉,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納入全民健身活動的體系之中并加以推廣,不僅可以使參與民族體育的人們很容易進行技藝的切磋、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更能起到文化傳承的價值功能,達到培養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顯著功效。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類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型化作用。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民俗活動形式,在滿足人們各方面需求的同時,也將自己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教育和感化它的參與者以及觀賞者。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早期的人類教育就是以身體活動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在全民健身理念越來越被推崇的新時代,參與到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之中,對他們智慧啟發、勞動教育、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等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也是全面落實全民健身活動的切實需要。正是這種教化功能,對于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可以使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與全民健身活動更好地融合。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來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與身體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文化以人為本的傳統思想,貫穿于各民族的民間體育之中。與西方體育相比,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健身手段,受傳統哲學相和中醫學科的影響,在健身養生方面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髓,積累了大量關于健身養生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檢驗,是中國古代對于生命本質、生命活動規律和疾病規律的直接認識,并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生命觀、健康觀和運動觀,具有獨特的健身體系,健身養生的功能性更強,如,太極拳、詠春拳等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就是一種身心兼修的運動。通過引導廣大居民參加到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練習中來,讓他們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獨具中國特色的健身功能,這也是對全民健身活動不同運動項目健身功能的良好補充。
民族民間體育運動最初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于娛樂的需求,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的間歇,為了緩解精神的壓力,創造的一系列的余暇體育活動。從這些活動中,逐漸提煉出能夠滿足日常需要的娛樂方法和手段,并不斷加工,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如,跳火繩、蕩秋千等。可以說,娛樂功能是民族體育活動除了健身功能外,最基本的功能。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消費能力的提高,大家不再滿足常規的體育健身活動,那些簡單易學又具有娛樂功能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將在全民健身活動的持續開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民族民間體育運動的娛樂功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受到本民族人民生活習慣、價值觀、審美觀等多方面影響,從思想內涵到表現形式都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傳播,既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良好途徑,也有利于促進民族凝聚力。如,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開展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賽龍舟,就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鮮明體現。賽龍舟不同于一般的體育活動,它本身就是文化,其代表著一種精神。首先,賽龍舟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不管多少人在這條龍舟上,比賽中所有人都要團結一致,才有可能獲得勝利;其次,龍舟競賽的根深深的扎在老百姓的心中,龍舟賽中,選手們頑強拼搏、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精神激勵著現場的每一個人,在每一次槳與水的搏擊中,龍舟競渡將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競爭意識與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中華龍舟賽精神,更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開展類似賽龍舟這樣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有利于培養人民群眾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傳統文化,親近傳統文化,并在這種文化里學會分享、獲得快樂、汲取營養,進而培養民族凝聚力。
在構成全民健身活動的諸多運動項目中,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無疑是一項極具鍛煉價值的體育運動。首先,作為一項運動強度適中的運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可以消除身體里多余的脂肪,并能改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機能,促進大腦皮層興奮性的穩定性,改善軀體和四肢的協調性。另外,作為一項以健身養生為主要目標的運動,民族民間體育在健身思想和健身的理論方面由于受到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醫學的影響,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重、養練結合的健身思想,構建了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為理論基礎的健身體系,這種健身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從形式內容到方法手段等方面強調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這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健身理論與方法,它強調在身體鍛煉過程中,既要突出身體參與的運動性,又要重視健身活動中的養生保健作用,可以使身體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從而全面增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并不以高超復雜的技藝吸引大眾,而是以自娛自樂的消遣性與游戲性的活動方式迎合大眾,著重于滿足人的身心和情感需要,使民眾在這些娛樂活動中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體驗。不僅體現在簡單易行、隨意性較強的項目,而且在技藝精巧、有規則要求的競技項目中均是如此。另外,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不僅把民族民間體育融入宗教禮儀、生產勞動之中,而且還將民族民間體育與文化藝術形式、民族舞蹈等融合在一起,使民族民間體育的娛樂性體現得更加充分,凸顯民族民間體育滿足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的作用。可以說,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納入全民健身體系,其作用不僅可以增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能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去推廣和普及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可以使個體在鍛煉中得到一種精神享受,滿足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
我國從遠古時代開始就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體育活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作為全面健身的重要組成項目,其運動項目種類繁多,按照競技類來分,正式的競賽項目有:武術、珍珠球、搶花炮、毽球、龍舟、打陀螺、民族式摔跤等;按照健身養生類來分,可以分為: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按照娛樂類來分,可以分為:棋藝、投擲、舞蹈等。這些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既為人民群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提供了更多選項,同時也改善和活躍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內容,使全民健身活動不僅包括西方競技體育項目,還包括了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另外,由于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很多項目都屬于表演類項目,如,英歌舞、舞香火龍等活動,這些項目將各民族的文化和傳統納入到體育的范疇,成為各民族展示民族文化的舞臺,這種可以世代延續的優秀的民族體育文化,對于改善和活躍全民健身活動的氛圍也是十分有利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還要在軀體方面、精神方面和社會交往能力方面呈現出良好狀態。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個體的行為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能被他人所理解,被社會所接受,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和實現社會角色的能力。我國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的目的,既是黨和政府注重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發揮體育活動綜合價值和社會功能,促進個體社會交往能力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大以來,開啟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應該在此意義上對全面健身活動以及健康進行重新認識,要讓人們群眾不光軀體健康,還要在社會交往能力、保持良好情緒等方面獲得長足的發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如,劃龍舟、搶花炮等作為一種集體活動,不僅可以為運動參與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更好地使自己融入集體之中。同時,還可以使觀賽者通過欣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不僅拓寬了社會的交往,增進了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使人們形成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心理狀態,提高個體的社會交往能力。
我國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集民族性、歷史性、健身性和娛樂性的特點于一身,是“活態人文遺產”,其不僅對于增強人民體質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體現,理應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全民健身活動是保障全體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國家舉措,更是新時期“健康中國”的主要組成部分,深入分析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價值與作用,對于大力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并依靠廣泛的群眾基礎,豐富全民健身體系,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