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 廣東 廣州 510100)
所謂衍生品,即為基于原本事物,而產生的新鮮事物。大型體育賽事及其衍生品二者間有著緊密的關聯,而衍生品自身則具備原本事物的部分特性。對于體育賽事的衍生品而言,則具備稀缺性特點。在我國體育衍生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體育賽事的衍生品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且不僅僅表現在體育賽事舉辦階段,同時也表現在體育賽事準備和賽后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賽事衍生品研究成為了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的主要優勢資源之一,可見其重要意義。為了體育產業生態鏈,各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體育公司則應該進一步積極地去研發一些大型體育賽事的衍生品,以有效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
作為服務產業的體育產業,其狹義定義指的是在體育勞務形式之下,向民眾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組織集合,且不僅僅包括部門或者公司,同時也包括體育活動本身。而體育賽事及其衍生品則是以非物質形態所體現的一種能夠獲取相關經濟效益的現象。除此之外,在我國不同體育產業單位的業務活動資源中,大型體育賽事及其衍生品同樣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能夠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建設與不斷發展。
從我國舉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2022年冬奧會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對研發體育賽事衍生品給予了高度重視,而且也獲取了相應的衍生品經濟效益,如,2022年冬奧會中的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的銷售量十分的火爆,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對于大型體育賽事的運營商而言,其核心利益來源一方面包括賽事轉播權和廣告權;另一方面也包括冠名權和特許商品經銷權。在世界奧運會歷史上,獲取了最大經濟效益的是悉尼奧運會。奧運會場館和賽事準備工作在悉尼奧運會成本支出中占據較大比例,而此屆奧運會一共獲得了24.3億澳元的收入,其中最大盈利包括以下幾項:(1)贊助;(2)電視轉播權;(3)門票銷售。三者共盈利7.65億澳元。不難看出,大型體育賽事及其衍生品的商業潛力較大,而且能夠促進賽事當地或者全國產業及經濟發展。
在大型體育賽事落幕后,賽事承辦城市往往需要面對體育賽事設備或者體育場館閑置等問題,甚至存在著體育產業衰退或者房地產泡沫等經濟風險。而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僅會導致社會福利的減少,同時也很可能會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不過,通過分析北京奧運會及廣州亞運會承辦工作,可知在該賽事落幕之后,賽事場館并沒有出現閑置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主辦方制定了合理的場館利用使用規劃,并且實施了有效的管控方案。在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后,主辦方通過研究,確定了能夠達到體育賽事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產業,并且將相關資源投放進該產業中,以此實現了通過體育賽事促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目標。也就是說,體育賽事在其中扮演著杠桿的角色。
過去十幾年間,在我國經濟和社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恩格爾系數顯著下降的背景下,我國民眾對體育參與性消費給予了更大的關注,從而促進了我國體育市場的消費結構的轉變,其中健身娛樂相關消費的比例呈現出逐步增加的態勢,為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而這也使得體育設備與場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種現象也在北京奧運會及廣州亞運會承辦過程中有所體現,體育賽事場館并沒有表現出供大于求的情況。同時,通過體育賽事的承辦工作,承辦城市也進一步完善了體育產業結構,其中健身娛樂產業的份額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當地體育產業長期發展提供了助力。由此可見,通過承辦體育賽事,能夠促進體育結構的轉變以及產業的升級,最終為我國體育產業不斷發展奠定基礎。相關研究數據則表明,通過承辦上述體育賽事,北京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提升到了3%,而廣州則提升到了1.83%。也就是說,二者的文化型經濟產業中,體育產業已經占據著核心地位。而實現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則是上述城市避免了由于體育賽事慣性而導致的產業真空和發展遲滯。
現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都實現了較快發展。而這促進了我國體育賽事產業的發展,而且不僅僅局限在體育場館的建設工作,同時也包括體育鎮和旅游區,以及體育會展的建設工作。如此,不僅僅能夠促進賽事承辦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建設居住中心以及城市多功能區。通過承辦體育賽事,能夠使物流量大幅度提升,促進物流業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作者在此以北京奧運會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可知體育賽事前后的北京物流產業實現了800億元產值,而和體育賽事直接相關的物流支出為417.2億元左右。廢棄物相關的物流成本則為10.8億元左右。在物流業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體育物流結構也發生著較大變化,且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鐵路物流比例減少;第二,空運及公路物流比例上升。除此之外,在上述體育賽事舉辦期間,北京也積極調整了場館與體育設備布局,以此有效提高了當地會展業的硬件水平,進而為其對接國際管理提供了保障。在現階段,得益于各國服務產業轉移,以及我國服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承辦體育賽事的數量呈現出逐步上升的態勢,而且體育賽事質量也越來越高。同時,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過程中,在體育賽事落幕之后,體育商貿業也呈現出了高速發展的態勢。以北京奧運會為例,在該賽事之后,當地的體育消費品零售額達到了223.7億元,而廣州亞運會之后,當地零售額則為178.69億元左右。同時,上述城市體育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了大幅度提升。而這對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承辦體育賽事,上述城市也完成了自身體育賽事品牌的建設工程,有助于體育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得益于體育賽事的舉辦,當地旅游產業也實現了進一步發展,無論是旅游服務水平還是旅游基礎設備,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通過分析相關研究,可知上述城市在體育賽事落幕之后,入境旅游人數變動依然保持在可控范圍內。而這種背景下,當地政府也能夠完善當地的旅游產品結構。
在以往大型體育賽事之后,就會出現為了體育賽事而建立的基礎設施、場館等閑置無用,當地的經濟也因為體育賽事的結束而蕭條,大型體育賽事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實效不足。但若是能夠在規劃的過程中將民生因素考慮到其中,根據賽事的需求和賽后場館、設施等資源的有效利用制定相對合適的計劃,這樣就能夠在賽后提升場館等資源的利用率,能夠促進體育產業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這部分做得較好的城市是北京和廣州,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之后,不但沒有出現體育場館和設施無人問津的情況,而且這些場館和設施恰好滿足了人們對體育運動和體育消費的需求,體育競賽表演和健身娛樂的需求促進了城市體育產業的結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奧運會和亞運會帶來的品牌優勢也是推動體育產業升級的動力之一。
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運動健康的重視能夠有效緩解大型體育賽事之后的經濟衰退,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有助于社會經濟效益增加,為了持續穩定地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應該根據國家的規章制度和要求,來明確賽事投資方的產權歸屬,需要承擔的相關責任、權利、義務等具體的內容,利用市場經濟效益提升大型賽事各利益方的積極性,利用產權管理實現政企分離。賽事產權歸屬問題會直接影響投資方的長遠利益和積極性,也難以形成賽事品牌效應,對于投資方和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而言都是不足的。地區要通過國家頒布相關的制度規定投資方的產權范圍,企業積極開發利用賽事品牌,加深和擴大賽事衍生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才能夠享受賽事品牌帶來的紅利,帶動地區的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賽事場館周邊基礎設施的建立,例如,多功能健身區、休閑度假區、會展區以及體育小鎮等一系列的產業,這些產業不僅是賽事所需,也符合當下人們高標準的生活需求,這一系列高供給的地產產業改善了城市的環境和基礎設施,促進了城市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大型賽事前后的物流產業的巨大需求促進了城市物流產業和商業的發展,如,北京奧運會的期間與奧運會直接相關的物流支出占整個物流支出的一半,并且還改變了原有的物流產業結構,路運和空運成為物流運輸的主要方式。再者,城市組織和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是對整個城市管理組織能力的巨大考驗,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提升組織管理經驗。我國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當前會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實現舉辦國際會展的質和量的突破。在大型體育賽事舉辦之后,北京和廣州已經形成了“北京奧運”和“廣州亞運”的品牌,整合品牌和城市充足的旅游設施建設豐富旅游資源,提升旅游資源的質量,構建區域性體育文化產業,這使得兩座城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優勢,還能促進當地旅游產業的結構升級。
大型體育賽事的投資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包括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相關設施的建設,間接投資包括前期為了賽事的順利進行改善交通的投資,環境治理的投資等,這些雖然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因舉辦體育賽事改善的交通和自然環境提升了舉辦城市的社會效益。在國外很多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時主要是由企業進行操作,在整個過程中一般采用中性的經濟政策,避免由于賽事刺激在比賽期間產生經濟效益而后蕭條,也避免出現在賽事期間由于壓抑了部分的消費需求而在賽后涌現出來,中性的經濟政策有利于整個比賽期間的經濟的平穩運行。大型體育賽事經濟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在賽事期間整個城市的消費需求會快速增長,為了保障有效的供給需要在賽事之前進行投資,充分考慮規劃這部分的需求。
對于舉辦城市而言,大型體育賽事能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并且賽事之后留下的各項產業和城市本身的文化資源等內容可以通過賽事進行宣傳推廣,這對于城市的長遠發展而言無疑是一次有力的宣傳活動。縱觀歷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就能夠看出,大型賽事對城市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一種長遠的效用,對舉辦城市的商業結構、城市功能以及現代化建設和管理都有促進作用,并且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對于發展城市旅游業也有推動作用。
對于單項體育協會而言,無論是其協調功能還是其服務功能,都是建立在準確的組織以及成員角色定位基礎之上的。相關研究數據則表明,名義上,現階段我國的單項體育協會具有社團法人的身份,然而其本質上則為事業單位的身份。由于實體化無法實現,其運營收益難以提升。而為了能夠使其職能得到體現,則唯有轉賣賽事的運營權。除此之外,考慮到協會擁有體育賽事的所有權,體育賽事的運作在商業市場化層面展開,而這使得贊助成為了獲取經濟效益的唯一途徑。
在通常情況下,體育賽事資金利益鏈走向取決于體育賽事品牌由哪一方歸屬。對于通過國際體育單項體育協會審批的大型賽事而言,其并不是企業所屬,這就要求體育公司必須實現自主品牌的建設。作為知識產權的體育賽事產權,其為賽事的組織者所屬,其所獲取的經濟效益則由承辦方和參與方共享。通過分析相關研究,可知體育賽事的產權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現場組織;(2)管理;(3)協調權;(4)傳統媒體以及多媒體的轉播權;(5)賽事再現權;(6)賽事標識權;(7)特許商品經銷權;(8)賽事現場廣告出售;(9)媒體廣告出售,除此之外,還包括交易權。現階段,商業性賽事與群眾性賽事已經無需審批,而這使得體育公司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不僅僅能夠舉辦商業體育賽事,同時還能夠承辦各項國際品牌賽事。如此,體育賽事的承辦和運營成本則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而對于體育公司而言,則能夠獲取品牌紅利,為長期和健康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體育賽事存在著報名費相對較低以及電視版權費收支失衡等問題。同時,對于贊助方而言,則主要是為了打廣告。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賽事的盈利模式很可能無法有序運行,進而對資金流動產生負面影響。通過分析現有的研究數據,可知電視版權費依然是目前我國舉辦體育賽事的主要資金來源。而這就決定了只有在確保電視臺具備大量資金支撐的基礎上,才能幫助贊助商獲取更大的廣告曝光率以及經濟利益。而通過引入和經營體育彩票,則能夠刺激體育市場,進而實現體育賽事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如果以我國足球作為研究對象,可知在引入足球超級聯賽彩票的基礎上,中超聯賽則能夠具備相應的資金支撐。也就是說,中超聯賽能夠獲取作為賽事回報的彩票公益金,同時,該資金也能夠為我國業余足球聯賽以及基礎設備優化工作提供保障。
為了能有效緩解我國體育賽事壟斷的局面,群眾性以及商業性體育賽事已經不需要審批流程,如此,也有助于展開體育體制的改革工作。在現階段,如果想要使體育賽事服務以及產品供給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則必須在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不過,這并非意味著體育相關部門服務職能的缺失,反而更加需要相關部門發揮出其內部協調功能。我國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舉辦馬拉松賽事,無論是賽事數量還是參與人數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這主要是因為各地方政府頒布利好政策,以及民眾參與熱情的增長。除此之外,體育體制改革以及商業投資也促進了馬拉松賽事的發展。不過,隨著各地馬拉松賽事意外事件的頻繁發生,社會和民眾開始質疑其安全性。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必須有效監督馬拉松賽事,展開有效協調和預警工作,制定應急處理方案,以此使馬拉松賽事能夠順利舉辦。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相關體育公司無論是在賽事品牌紅利的獲取或者盈利空間的拓展,還是其品牌賽事的打造等層面,其基本前提之一均為單項體育協會實體化以及體育賽事產權歸屬。同時,體育賽事產業往往憑借經營專門的體育彩票,并且通過具有較強財力基礎的媒體競標體育賽事版權等途徑,達到賽事盈利點拓展以及賽事盈利的目標。而在評估現階段大型體育賽事的安全性時,其評估指標不僅僅包括承辦賽事地方政府的決策以及監督工作,同時也包括對安全隱患的預判水平。在對上述各項內容予以明確的基礎上,才能夠保障大型體育賽事及其衍生品產業能夠獲得更大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賽事衍生品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