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 林鴻音
小學生正處于情感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事物的認識不夠豐富,因此,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深度融合學生的特點,采取教學措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繪本深度融合主教材的方式,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對繪本深度融合小學英語主教材的作用進行分析,采用具體案例的方式,提出了繪本和教材深度融合的教學方法,希望通過此方法,促進小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繪本是指帶有繪畫圖案的書,全文以圖畫為主,配合少量文字進行表述,能在視覺上和語言上進行有機深度融合,能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采用繪本教學的方式,能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注意力,小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是由于自身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不足,所以在面對大量的閱讀內容時,會產生厭倦和疲勞的感覺。通過繪本深度融合的方式,對文字內容進行圖畫轉換,能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所學內容,也對教材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了補充。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深度融合繪本教學,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學好英語基礎知識奠定基石。
對學生而言,他們的發展應該是多才多藝的。例如,在學生的發展中,既要包括語言和數理邏輯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要教給他們人際交往、自我反省、道德、心理、體力勞動和藝術勞動,同時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1 Birthday里面的文字內容就深度融合了圖片表達,能讓學生有直觀的體驗,使他們更加了解生日的意義,更好地結交朋友,建立友誼,收到祝福和禮物。
第一,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在繪本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標準。甚至有部分教師認為繪本屬于拓展練習的內容,是額外學習英語詞匯和語法的手段,這樣的選擇造成了繪本內容雖然適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與教材的關系較少。第二,當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繪本資源的選擇較少,有時教師無法找到與教材相聯系的繪本內容。第三,繪本內容沒有對不同年級學習能力的針對性劃分。很多繪本內容只在語法和詞匯的方面有區別,但是故事內容大致相同。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太大的意義。
首先,繪本的內容選擇需要符合學生的年級需求,做到貼合主教材,具有統一的學習目標,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表達等,與主教材之間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其次,面對單一的繪本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挖掘,通過研發找到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繪本內容,如一些中國的本土小故事在經過英語教師的研討,進行繪本的編制。
小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掌握基礎的詞匯和語法,因此,在繪本的選擇上,應以故事線清晰為主,通過表達簡單的詞匯和語法,使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掌握詞匯和語法。對五六年級的學生需要重視對所學語法的復習鞏固,通過對繪本上下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繪本內容應以基本詞匯、多語法和故事情節多變為主。通過故事變化,培養學生理解故事整體結構,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能促進小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
在進行小學英語主教材深度融合繪本方面,教師首先要對本節課程的主題進行介紹,然后拿出準備好的繪本,閱讀理解,首先觀察繪本中的圖畫,了解繪本的大概內容,接著對可能發生的故事進行猜測,形成整體的繪本內容感知。在完成閱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厘清故事的梗概,把繪本中體現出來的詞匯和語法進行總結,再次進行繪本閱讀,加深理解和記憶力。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可以深度融合繪本,進行知識拓展,培養學生進行繪本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培養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全面提高英語綜合素養,為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繪本通過圖畫和文字組成了有趣且真實的情景,學生通過繪本閱讀,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效學習。對小學生而言,剛剛接受英語學科,單詞的積累非常重要,為了促進小學生英語詞匯量的掌握,借助繪本的力量,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力。如在學習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Numbers and Animals時,對繪本的選擇需要以動物為主題,Tiger is coming這一本書中用到的詞匯正是主教材中所提到的內容,故事內容清晰有條理,適合小學生學習。故事的開始是很多小動物在一起玩耍,當發現老虎來了以后,在努力尋找自己的躲藏位置,這時提到了狗狗和猴子兩種動物,詞匯為Dog和monkey。接下來是斑馬,斑馬找不到適合自己躲藏的位置,就躲在了窗簾后面,這里提到了斑馬的英語詞匯Zebra。緊接著老虎走了進來,它怒吼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想快速了解后面的內容,但是實際上,后面是大家給老虎準備了一個生日聚會。這個繪本內容中的很多詞匯都關聯到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繪本與主教材的融合,便于學生認真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此外,關于動物的繪本選擇,還可以選擇Wonderful wild animals一書,這個書更加符合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故事敘述和動物對話為主,其中描寫了很多小動物的名詞,如松鼠squirrel,駱駝camel,大象elephant以及鴨子duck等等。通過繪本教學,能更好地實現詞匯的講解和記憶,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所以,在進行詞匯教學中,要合理地選擇繪本,便于學生準確描述和記憶,掌握更多的基礎詞匯內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通過深度融合繪本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一個主題或話題,挑選適合的繪本,通過PPT進行繪本的投屏,能方便學生在學完課本知識后,豐富自我。PPT的形式能將故事內容清晰地進行傳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觀看動態繪本,加深記憶力。例如,在學習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 Our Classroom這一課程時,以班級為話題,展開學習和討論,通過繪本Our Classroom這一書,對如何在班級與教師、同學相處,以及班級中具備哪些物品等進行了描述。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將繪本內容和教材進行有機深度融合,能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小學生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喜歡去探索新鮮事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這一特點加以利用,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知識面的培養和拓展。例如,教師在講解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Our School這一單元中的內容時,可以選擇與校園有關的繪本內容,如My Noisy Schoolbag,此書中主要描述了小熊湯姆自己陪著書包上學的內容,書包里的各種文具總是會發出奇怪的聲響,這個故事中提到了很多與學校有關的單詞,以及課本中的常用句型“I have...Open your...”。還有一本書名字叫做Zob at School,這個繪本內容主要描述了校園里突然來了一個外星人,在上學的過程中,具備十分強大的學習能力,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許多困難,此繪本故事內容非常有特點,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創新,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英語學科,一位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形成一種持久的學習英語的動力。那么,筆者認為在一節課中情感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而這都跟情感滲透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教師運用繪本教學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途徑,要想恰當地進行情感滲透,教師的課堂手段必須靈活多樣,從多角度出發,努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助推力,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中。在四年級的教學中,筆者帶著學生嘗試了閱讀繪本,例如,在講有關動物的話題時,筆者和學生一起閱讀了Eric Carle的經典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滿足了學生的娛樂心和游戲心,了解了食物的多樣性,擴大了學生的創造力,筆者讓學生用舊知引新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了解了毛毛蟲的特點。筆者也讓學生多去發現一些類似的繪本,可以做到隨時閱讀。
再如,四年級上冊Unit 4 Numbers and Time教學時間的用法,筆者選擇了關于時間的繪本What's the time?來引導學生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嘗試用英語來描述圖片中的內容,既復習了時間的表達,也充實了課堂,一舉兩得。與此同時,筆者也及時地滲透了時間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了要珍惜時間,閱讀繪本可以更加直觀,可操作性也更強,雖然有些學生已經讀過,但是他們仍然是百看不厭,因為學習始于故事。在給三年級的學生講有關顏色的模塊時,筆者便挑選了Red light,green light.這本書在視覺上更加有沖擊力,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顏色,書中還有一些隱藏的小技巧,他們都學得非常開心,課下也非常激動。當筆者講肢體的時候,在完成了校內教材的同時,我精心挑選了Eric Carle的From head to toe書中動物夸張又高大的身軀以及典型的句型“Can you do it?”都深得學生的喜歡,在課上學生既完成了相應的肢體動作,又學會說:I can do it.同時也明白了人與動物要互幫互助,達到了情感滲透的目的。這些繪本可以透過文字和畫面,將學生內心深處對閱讀的熱愛激發出來,滿足了學生的探索心和智慧心,也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了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正確的事情,這些都會對今后初、高中乃至一生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面對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學,學生容易因枯燥而游離課堂之外,教學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加入了繪本的課堂更富有色彩,可更好地抓住學生目光,集中他們的思想。為了使繪本更自然融入課堂,教師選擇的繪本故事在語言上必須與教材中的語言點保持高度關聯,在教學時注重突出繪本內容的趣味性,實現教材與繪本的互補,達到提高課內知識點教學效益的目的。以“There be”句型的教學為例,學生在學習語法知識點時尤其容易走神,課后完成的作業能反映出他們在課堂上的聽課情況,很明顯,因所學內容枯燥,理解難度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低。為此,教師應選取帶有“There be”句型的英語繪本,讓他們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下掌握這種句式,幫助提高教學效益。在導入環節,教師最好不要直接引出知識點,以免學生過早抗拒。首先,可以出這樣一個謎語:I have an animal,its colour is white,its eyes are red,and it has long ears,I often feed it with carrots.讓學生猜一猜這是哪種動物,很快有學生猜出答案——“rabbit”,此時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接著立即引出繪本故事“I want to move.”其次,呈現繪本中的圖片,提出問題:“What's in the picture?”引導學生用“There is/are”的句型來回答。最后,學生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構建起語言的基本框架,讓他們將以下內容填寫完整:There are___live in a tree.There is a___lives in a web.There are___live in the grass.這是對原文的一種復述,也是在幫助他們鞏固句式。實踐證明,利用英語繪本可降低學生對語法、句式等知識的學習抵觸。
獨立式融合就是抓住繪本的特征,展開單獨的繪本教育課程,彌補課本中信息在某些要素上的缺失。比如,在閩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My Family這一單元中,主要內容為介紹家庭環境和人物關系等,缺少情感方面的內容,過于制式化。教師可以選擇My dad.這一經典英文繪本,這個繪本營造出了父親偉大的形象,故事中的爸爸樣樣都在行,學生在讀故事時都感受到了十足的安全感。在學習了這樣的繪本后,學生再去描述自己的父母,除了能介紹他們的職業,還會運用到一些形容詞,如strong,cute,kind等,對父母的情感明顯升華了。最后教師還可以拓展話題,從“What do they do?”延伸到“What does your father do?Does he work hard?”讓學生感受到父親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如此一來,用繪本彌補了教材中情感內容的缺失,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為落實課程改革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方法,通過繪本與主教材深度融合的方式,不斷豐富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內容,促進全面提高英語綜合素養,為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