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運寶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本質、“兩步走”和實現途徑等重大戰略問題,提出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
這是一個大棋局,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里程碑。
首先要站在中國全面建設現代化的時間開啟的節點上,望向歷史縱深處。
從中國人探索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來看,在明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前,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追求與努力經歷了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其中的首要問題就是走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實踐,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是中國發展始終不渝的選擇。
再從世界歷史的縱向發展軸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中國將走出不同于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這不僅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更為發展中國家拓展了現代化新道路,為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其次是國家總體戰略的實現,需要各個區域進行創造性實踐。
在宏觀戰略層面上,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之路,同時在實踐層面上,現代化建設要落在中國各個省區市的行動中,具體到作為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的每一個縣域的實踐中,以及作為市場主體的每一家企業的創新努力中。
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地方實踐,必將是基于各地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的發展,工業主導型城市與生態經濟型地區必然是不同路徑,農業現代化與新興產業鏈是不同的舉措。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大框架下,各個區域的實施方略、政策舉措都沒有千篇一律、定于一尊的模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但要完成高質量發展的任務,需要的是各地在實踐中發揮出基于自身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找到更適合當地特色的具體辦法。
這就要求全面建設現代化必須積極把握歷史主動性,發揮創造性。
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各種可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將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也將前所未有,這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不可回避的挑戰。因此,要勇于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光榮。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是14億多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大事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是動力源,都要發揮主動性。
宏偉目標激發前行力量。戰略方向已經繪就,走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考試成績怎么樣,能得多少分,考驗的是各個地方的智慧。只要全國各個地方、14億多中國人一起踔厲奮發,就一定能從勝利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