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欣 中山市博愛醫院
2019年,全國啟動了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通過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通報的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報告反映,2019年295家醫院醫療盈余率為負的三級公立醫院中,部分醫院的人員經費占比超過40%。39.04%的醫院資產負債率大于50%,表明當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財務分析選取合理的方法,將公立醫院內部會計核算、財務報表數據為目標,積極通過此類數據信息評析公立醫院盈虧狀況,為后續經營提供保證。
公立醫院始終作為保障廣大群眾健康的核心陣地,其內部運營高效化、標準化,直接決定整個社會經濟正常發展,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開展各項醫療活動并非一味追求高收益,財務分析過程中應當考量各項資源,最大限度降低各類運營成本,確保收益處于合理范圍內。積極開展財務分析工作,是“十四五”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的客觀需求,通過標準化工作提升醫院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通過合理的財務分析,明晰公立醫院當下運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有利于對各項資源做好規劃,確保其合理化使用,以便于內部資金使用規范化、標準化,從本質層面滿足新時期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客觀需求[1]。
全方位實施財務分析活動,有利于客觀、真實呈現其經營形成的效益,判定處于特定階段內收益是否處于合理范圍內,通過對成本構成分析,評析公立醫院成本支出實際狀況,為高效把控成本支出奠定良好的基礎。當下,隨著財務管理方法和模式持續性創新,業財融合成為發展主趨,結合公立醫院內部業務開展實際狀況,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和資金,并對其使用過程進行追蹤,確保各項資金應用有效性。通過借力先進的財務管理手段和財務分析,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一站式業財管理模式,動態化對財務管理相關信息做好分析,以此掌握公立醫院實際運營成效,以便于提出有效的財務管理策略,實現降本增效目標。由此表明,積極做好財務分析工作,可通過業務和財務部門深層次溝通和交互,實現內部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傳輸效率,有利于促進公立醫院正常、有序經營[2]。
公立醫院財務報表始終是財務分析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不僅涵蓋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而且涉及現金流量表,綜合性分析此類報表,可準確掌握公立醫院實際運營狀況和盈利狀況,進一步減少各類財務和決策風險。如資產負債表內,可明晰公立醫院特定時間范圍內資產與負債實際規模,為積極優化和改善資本結構提供參考,促使各環節決策精準;利潤表可明晰企業處于特定周期內收益狀況,估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公立醫院收益主趨,為經營管理人員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現金流量表可掌握公立醫院現金流入、流出實際狀況,客觀掌握利潤、現金流量間的關聯性,全面評析企業資金實際流動性,為后續有序開展公立醫院內部活動實施做支撐。
公立醫院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決定其應開展各項醫療活動需具有一定的服務性、公益性,公立醫院并非強調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核心,財務分析工作實施過程中更注重資金周轉率,降低實際運營過程中各類成本支出,以確保收益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可從源頭緩解政府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獲取可觀的經濟收益,提高資源合理化配置,減少患者就醫經濟負擔。通過財務分析最終結果,有助于從多層次、多視角評析公立醫院特定時間內經營業績狀況和財務狀況,由此可掌握公立醫院實際運營水平、現金流動狀況等,作為醫院實際經營成效評估強有力的基礎和參考,有助于顯著提升公立醫院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新時期背景下,國家對公立醫院高度重視,并給予完善的考核要求和基準,出臺《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2版)》,以此確保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實現規范化、標準化,促使財務分析結果更精準、可靠。
比較分析法基本應用原理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指標展開對比,以此明晰數量間的差異,客觀反映公立醫院內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方法按比較對象劃分,分為實際與計劃比較、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其中實際與計劃比較是實際執行結果與計劃預算數比較;橫向比較是本醫院與同類醫院的比較分析,縱向比較是本醫院歷史數據的比較。比較分析方法按比較內容劃分,分為總量比較、結構百分比比較、財務比率比較??偭勘容^主要應用于會計要素的時間序列分析,如醫療收入的逐年變化趨勢。結構百分比主要是報表要素轉化為結構百分比報表,如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占比,結構百分比可用于發現結構不合理項目。財務比率分析是相對數,排除規模影響,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因素分析法是財務分析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分析指標與其干擾因素間的關聯性,從整體數量層面掌握不同因素對分析指標干擾方向和程度。選取該方法的出發點在于,若存在多個因素對比分析指標產生影響時,設定其他因素不會發生變化和波動,按照相應的順序明晰每個單一因素自身產生的干擾和影響。該財務分析方法可劃分為兩種類型,不同類型優劣存在差異性,其中連環替代方法核心是將指標合理化拆分為可實現計量的因素,按照各因素間相互依存的關聯性,逐步使用各類因素比較數值替代原有的基準數值,有必要檢測不同因素對分析指標產生的影響和干擾。差額分析方法屬于連替代法的簡易化方法,其核心是選用不同因素比較數值和基準數值的差異性,計算不同因素對整個分析指標產生的干擾和影響。因素分析法通過定量數據解釋差異,有利于財務分析中抓住主要矛盾。
公立醫院采用本量利分析法主要是深層次分析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業務量和醫療盈余間的關聯性,對醫院而言,固定成本主要是人員經費中基本工資、單位承擔的社會保障費、折舊攤銷等;變動成本主要是人員獎金、藥品費、衛生材料費等;通過對成本屬性的劃分,為醫院的成本控制提供有用信息。醫院的邊際貢獻是醫療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后的差額,它首先用于彌補固定成本,剩余部分形成醫療盈余。如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就會形成虧損。通過本量利分析,可以監測醫院醫療盈余情況,引導醫院堅持公益性,提高醫院可持續發展能力。
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高效化構建,可客觀、綜合分析財務實際運行狀況,選取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考量公立醫院內部實際執行效率,有助于系統性掌握醫院內部實際管理水平,高效提升預算執行效率,可為公立醫院做出全方位的財務和戰略決策提供參考和保障,確保公立醫院長足發展和運行。正常狀況下,預算實際執行效率的考核十分關鍵,應對其高度重視,可從收入、支出等方面進行考量,對財政專項撥款執行效率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公立醫院專項化撥款應用周轉率層面,通過該指標的考核有助于財政專項化撥款高效化、專用化應用,促使整個專款落于實際層面,顯著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負債及償債能力指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資產負債率指標。資產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醫院負債水平的合理性。②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該指標主要涵蓋營運資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營運資本是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部分,對醫院短期債務起到緩沖墊的作用,但它是絕對數,不便于不同期間、不同醫院進行比較,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值,它克服了營運資本的缺點,但流動資產是盈利能力較低的資產,流動比率較高可能導致醫院內部現金及相關流動資產占比較高,導致成本不同程度增多,資金利用率較低,造成資金的浪費。速動比率是剔除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預付賬款等速動資產,更客觀衡量醫院流動資產中的立即償付流動負債能力[3]。
醫院資產周轉率、應收醫療款周轉率作為評估醫院資產運營的實際能力的重要指標,前者主要特指衛生材料和藥品,利用該指標可真實呈現、反映公立醫院內部存貨管理水平,衡量存貨是否處于過量狀態,積極分析整個醫院存貨變現水平,促使各項業務和經濟活動高效化、有序實施,最大限度減少或降低存貨資金實際占用效率,以提高資金應用效率。醫院針對各類藥品和衛生材料管理方式不盡相同,對藥品周轉率做好專項化分析,以此判定藥品占用資金狀況;后者應收醫療款周轉率,該指標客觀呈現醫保及患者欠費回收的速度,指標數值越高,表明收款速度快、資金占用少、壞賬損失可能減少。
成本控制指標主要是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不含藥品)、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費用(不含藥品),該兩項指標客觀呈現醫療實際收入過程中實際耗損衛生材料、醫療費用的真實狀況,該指標合理化控制臨床相關部門衛生材料、醫療費用等實際成本支出;通過對該兩項指標的縱向及橫向比較,發現醫院不合理的成本支出情況,有利于醫院管理者改善決策,做好成本管控工作。
收支結構指標主要分為收入結構分析及成本結構分析。收入結構分析主要體現為門診收入、住院收入、醫療服務收入分別占醫療收入的比重。如某醫院2019年-2021年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分別是35%、36.7%、38%,指標的逐步提高,體現該院規范了診療行為,控制藥品、耗材、檢驗、化驗等不合理使用,優化了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分析主要是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人員支出包括醫院全部人員發生的費用(不含財政撥款經費和科教經費);業務支出是指醫療活動費用(不包含財政撥款經費和科教經費);某醫院2019年-2021年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6.5%、38%、39%,同時,該院近3年業務支出保持不變,可以看出該院人力資源投入在逐步增加,人才是立院之本,是醫療事業發展的核心,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該指標的導向是逐步提高,通過對該指標的分析,可以優化成本結構。
醫院實現持續性發展是其運營的目標,評析其發展狀況和程度的指標包含固定資產凈值率、凈資產增長率和收支結余增長率,凈資產分析主要涵蓋兩大方面,凈資產結構、增長能力,凈資產主要是指醫院資產去除負債后的余額,主要包含多個項目,凈資產結構分析主要是判定此類資產項目實際比重是否合理,是否滿足相關監管要求;增長能力主要是衡量指標凈資產增長率,確保資產不發生流失,促使其增值保值。業務收支結余是醫院發展從內部獲取資金的重要源泉,由于日常經營活動醫藥收入和業務成本干擾和影響,分析業務收支結余率則應對收入和支出結構做好精細化分析,公立醫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可持續性增長財務戰略要求分解財務指標時,更強調醫療成本的分析,主要通過醫院內部深層次潛力的挖掘,顯著提高醫療服務附加值實際收入比重,并非單一追究高盈利。通過比對收入和投入資源,評析醫院對資產實際應用和配置效率,判定其是否具有科學性及有效性[4]。
患者負擔評價指標主要涵蓋多個方面,主要體現在每門急診人次平均收費水平(藥品費)、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藥品費)、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藥品費)、醫療收入增幅等相關指標,此類指標作為一類社會效益指標,又屬于經濟效益指標,通常此類指標應處于合理范圍內,確保其具有合理性,有利于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基本原則,以此合理把控醫藥費用不合理的增長。另外,此類指標與工作量進行全方位結合,即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進行全方位融合,有利于客觀、真實評價醫院門急診、住院實際收費收入水平。
現金流量分析指標布設是否科學、合理至關重要,以此客觀呈現公立醫院內部相關業務活動、投資活動,對其做好精細化分析和評價,有利于增強其精準性、可靠性。全面、真實呈現醫院內部財務狀況及業務實施的狀況,結合當下醫院實際狀況,分析醫院現金流量表時可積極構建現金比率,其主要是現金流量的流動性分析,部分工作狀況下公立醫院內部存在一定量的流動資產,但整體現金實際支付水平不佳,可用于償還債務的是現金流量,該財務指標數值越高,醫院自身償債能力越強。針對債權人而言,業務活動自身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高,自身具備可靠性、安全性,內部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顯著提升,致使資產獲得能力顯著弱化,不建議促使該指標數值增高?,F金債務總額比率、現金醫療收入比率、資產現金回收率等均是現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標[5]。
隨著醫療事業高速發展,積極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有利于實現降本增效,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應對其加以重視。結合醫院業務實際開展的特征,選取合理的財務分析方法,對內部實際運營和財務狀況進行精細化分析,掌握醫院正式運營和發展過程中資金利用和成本控制狀況,考量多方面因素,并構建完善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以客觀評析財務狀況和醫院發展狀況,靈活性對其進行優化和調整,為醫院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