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越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僅在解封后10 天內,上海總價3000 萬元以上的一二手豪宅已成交33 套。大部分買豪宅的人,都是“拿著桃,找蘋果”。這些人共同的特點是,為了置換而買房。“3000 萬元追5000 萬元,5000 萬元趕上億,普通平層換江景,江景房換別墅……都是為了住更大、更好、能象征身份地位的豪宅。談起價格來,心態(tài)穩(wěn)定、態(tài)度強勢”。
6 月份,上海解封后,負責豪宅交易的中介老馬,復工后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頭號客戶”周聰尋找新房源。前后看過40 多套房子后,周聰?shù)男枨螅缇蜖€熟于心:5000 萬元左右、大約200平方米、位于市中心、兩個朝南房間、不要頂樓和一二三層……“目標”終于出現(xiàn)了。它在嘉天匯小區(qū),位于靜安區(qū)的黃金地段,向西394米是地鐵14 號線武定路站,向東南838 米是靜安寺。以3000 米為直徑畫個圓,周圍有多個幼兒園、中小學、大型商超、公園和醫(yī)院,是個交通、休閑、教育、醫(yī)療和購物全部齊備的“五邊形戰(zhàn)士”。
老馬感覺這回能成,立馬約周聰看房。周聰一進屋,最先看到的是灑進來的陽光,照在米白色系的家具上,顯得房內很溫暖。這符合他的最大要求——房子是給父母養(yǎng)老買的,必須南北通透,否則梅雨季一到,屋里潮濕,對關節(jié)不好。
一邊轉,一邊看,周聰越看越滿意,4 樓不高不低,200 平方米大小合適,小區(qū)環(huán)境也好。他想當場定下來,只是5060 萬元的總價,有些小貴。他拉著老馬囑咐:“能不能跟房主商量,再降個200 萬元?”但房主態(tài)度很堅決——“不談價,能接受就成交,不接受就換人,不要浪費時間拉扯。”
老馬轉頭來說服周聰,嘉天匯一房難求,之前一周已經有不下十個人來看房,“晚一步,可能就會錯過”。聽到這話,周聰下定決心,全款成交。此前,周聰住在長寧區(qū)一個很有品質的小區(qū),但父母圖清凈,住在佘山,平時,一個小時的車程不覺得遠,疫情來后,才發(fā)現(xiàn)處處不方便。“人過不去,送點東西比登天還難。”周聰著急把父母接來市里,凡事有個照應。
胡青和大軍夫婦,也是購房團的一員。6 月25 日,他們終于迎來了選房日。進入倒計時15 秒,大軍兩手舉高手機,胳膊保持架起姿勢,微微張開手指活動放松,隨時做好點擊準備。界面跳出的那一刻,一切出乎意料地順利,大軍抓緊時間核對價格、確認,像之前演練過的3 次一樣,一切順利地完成了。胡青的心情有些復雜,開心中,夾雜著不敢相信,腦子里跳出的第一個念頭是:“原來在上海花掉2000 萬元,只需要1 分鐘。”
回顧買房經歷,胡青覺得“太不容易了”。滬漂14 年,生了女兒,兩個外地人終于攢夠了購房資金和積分。花了大半年,搖了2 次號,又等待了3 個月,才成功選中一套房子。這一刻,她才有“終于扎下根了”的實感。像他們這樣的“滬漂”買房人還有很多。歸功于落戶政策,2022 年,“新上海人”增加了73128 人,是2020 年的2 倍多。在筑巢時,品質更高、更有價值的豪宅,是很多人的首選。
有些人買房時步步謹慎、處處小心,也有人眼都不眨一下,就一擲千金。1998 年出生的阿蘇剛從美國回國,學的是動畫設計,落戶上海后,第一件事就是買房。她的需求和很多留學生很像:不看重朝向,只在乎風景;必須精裝修,最好全部五星級標準配齊,連毛巾、杯子都有,能直接拎包入住。像阿蘇這樣的留學生,是豪宅購買力中的一個新代表,中介們也喜歡和他們打交道,因為“好說話、付錢爽快,喜好也好把握”,他們最喜歡的就是網紅地段。
但也有不少人不喜歡網紅地段,而是追求私密和清凈。有一天,中介鄒珺收到新消息,是個老客戶要他幫忙找房。兩年前,她剛剛由鄒珺經手買下了一套江景房,花了5000 多萬元。這一次,她的要求是佘山地段,獨棟別墅。
與新上海人相比,這些高凈值人群,才是豪宅市場最核心的客群。胡潤百富發(fā)布的《2021 中國高凈值人群家族安全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千萬人民幣凈資產家庭數(shù)量達到25.5 萬,僅次于北京,超過香港,是深圳的3 倍多。至于職業(yè),中介們看得最清楚不過。“2012年之前,做實業(yè)的較多,比如基建、礦業(yè)和有色金屬等。2015 年之后,大多是互聯(lián)網人士、新能源從業(yè)者和網紅。”鄒珺說。
豪宅,一個蘿卜一個坑,新房并不多,想要二手房,只能等人出手。與此同時,也有出售豪宅離開上海的人。6 月份,中介們打出“蔡少芬剛剛搬出去,可以直接入住”的宣傳語,為一個豪宅打廣告。它位于新天地,4 室3 廳4 衛(wèi),家具家電齊全,每間房都有落地窗和全地暖。有意思的是,這距離蔡少芬一家風風火火地來到上海,剛過去一年。
有人在拋售,還有更多人在搶購,豪宅市場被炒得一片火熱。很多人好奇,解封之后,上海豪宅為何成交如此火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稱,一個原因是業(yè)主心態(tài)變了,四五月份疫情反復,部分群體對住房品質的要求會有提升。房子小的想換大房子,平層的想換別墅,“積壓下的購買力就釋放了”。鄒珺則認為,疫情之后,投資的風險大了,但渠道卻在減少,無論是開公司、還是設生產線,都有賠錢的可能。“錢放著也會貶值,不如買套房子,既能享受,又能保值,是最好的辦法了。”
事實上,豪宅的火熱并非只出現(xiàn)在上海,而是全國同步。早些時候,北京海淀區(qū)的“學府公館”迎來選房日,所有房源,不到10 小時搶購一空,成交額近120 億元。如果將總價1000 萬元作為豪宅的“入門門檻”,2022 年上半年,北京已經成交了3770 套豪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在深圳、杭州,同樣如此。這是一個有些魔幻的現(xiàn)實。在很多人擔心房租上漲的時候,有些人正在排隊下場,瘋狂掃貨豪宅。
豪宅鏈條飛速運轉,燒得滾燙;豪宅中介,也跟著賺得缽滿盆滿。老馬所在的公司一個月成交了15套,破了開業(yè)至今的新紀錄,公司光是傭金就拿到了2000萬元以上。“一套豪宅成交的背后,是100 個中介在忙活和爭搶。”老馬說,這是一場激烈的爭奪。
“為什么別人帶看賣不出去,偏偏是你可以?”這里頭學問有很多。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成熟的中介們漸漸能摸出一些門道,比如“看人下菜碟”就很重要。事業(yè)成功的客戶,往往更在意價值,“越稀缺、越獨一無二越好”。房子的各種細節(jié)和特質,被老馬刻在了腦中,隨時提取,“59 層、有全無遮擋的江景”“旁邊緊鄰人文故居,有優(yōu)秀歷史保護建筑”……甚至到了后來,老馬能清楚地解釋出,價格相差1000 萬元的房子,看到的江景究竟有什么不同。
年輕的客戶,往往更喜歡追潮流。有時候,鄒珺帶看房前,會準備一些“秘密武器”——電視劇的劇照。一次,他帶客戶看景瑞尚濱江,這是《三十而已》《我的莫格利男孩》《溫暖的弦》的取景地。這招似乎有幾分好用。這些電視劇拍攝時,小區(qū)內還有一手現(xiàn)房,但現(xiàn)在,早已經被搶空了。
對房子細節(jié)如數(shù)家珍還不夠,中介們還需要嘴嚴、心細,懂得建立長期關系。老馬接觸過不少有商業(yè)版圖的老板,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打聽,有時還要簽保密協(xié)議。如果遇到明星買房,一般全權由經紀人聯(lián)系。看房當天,到場的明星也大都全副武裝,不見真面目。
這兩天,老馬正在幫業(yè)主賣一套湯臣一品的房子,432 平方米,4 房2 廳4 衛(wèi)。房子對面,便是外灘。四季更迭,晨昏交替,黃浦江的美景,站在這里的陽臺上,一覽無遺。新房源的照片拍好后,老馬發(fā)了個朋友圈,配圖文案:“擁有它,就擁有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