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清
(江蘇省運河中學 221300)
所謂分類討論,是指當問題中的研究對象存在多種狀態,無法視為同一種類型;探究的物理過程存在多個發展階段;研究結果存在繼續討論的可能時,研究者可以通過某種標準,將問題合理的分類,并對每一類分別研究,得出最后的結論.對于高中物理學科而言,合理應用分類討論思想,可以將物理難題化整為零,逐個擊破.下面,筆者從研究對象、物理過程、研究結果等角度分析分類討論思想的有效應用.
分類討論思想并非解題的萬能鑰匙,高中生在面對物理難題時,應當認真分析題目的類型,思考題目是否適合進行分類討論.否則,很容易讓物理題目變得更為復雜.學生首先要把握的應用原則是:該物理題中是否存在可以分類的對象?如果存在,該對象是否能對解決問題起到幫助?以此作為解題的標準,可以幫助學生將總的問題分解成多個小的問題,將困難的部分精簡化.其次,學生在應用分類討論思想時,必須要保證解析的過程層次分明,不要讓分類的對象出現彼此矛盾.其三,學生還要保證每個分類項都相對獨立,不存在彼此重合的情況.綜上所述,當學生能在做題時遵循以上原則,才能讓分類的過程更加清晰、明確,預防混淆、錯位、重復、遺漏等解題失誤.
對于大多數高中生而言,分類討論解題方法不同于常規的做題方式,這種思想的實踐應用通常十分復雜,稍有不注意,學生就有可能出現遺漏答案的情況.對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分類討論思想在解題過程中的應用步驟.首先,分類討論思想應當針對某個研究對象.當學生確定了目標,才能以此為核心確定分類討論的方向,完成解題的過程.其次,分類討論思想應當明確具體的研究問題,根據問題內容來確定解題的步驟,是分類討論學習的重要環節.其三,分層討論要保證層次的清晰,能有條不紊的歸納好題目中的每一處細節,針對每一個層次求解出對應的結果.最后,將所有的結果完成歸納匯總,整理所有的問題答案,得出最終的結論.當學生確定好分類討論的解題步驟,解題過程就會規劃的更加仔細,能極大程度地減少錯誤的出現.
例題在某個天平的左端,放置著裝水的燒杯,在水中有一個小木塊.天平右側放置著砝碼,兩側保持著平衡狀態.已知,木塊的密度小于水,但在一條細線的作用下,木塊沒有浮到水面,而是沒入到水下.如果此時細線斷裂,那么原本平衡狀態的天平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解析從題目內容看,該題出現的研究對象較多,包括小木塊、燒杯、天平、砝碼、水等等.因此,本題很難從整體的角度考慮,需要應用分類討論思想進行分析.當細線斷裂,小木塊從水中加速浮起來時,唯有燒杯中的水發生了形態上的變化.此時,假設木塊的質量為m,并將杯中的水分為兩部分:(1)當木塊完全沒于水中時,與木塊體積相同的水(命名為“木塊水”),可設質量為x.(2)其它的水,可設質量為y.由于燒杯和其他的水之間屬于相對靜止,能看做一個整體來進行統一討論,可設質量為M.當天平保持平衡時,小木塊、燒杯、水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對天平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即為(m+x+M)g.當細線斷掉之后,小木塊受到水的浮力以及自身重力的雙重影響,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可設其加速度為a.木塊水會受到木塊影響,向下做相對運動,加速度可設為-a.此時,可以進行分類討論:
首先,重新將小木塊作為研究對象,假設木塊受到的浮力為F1,分析其中的平衡關系,可以得知F1-mg=ma.
其次,將木塊水作為研究對象,在天平平衡的情況下,假設其他的水對木塊水施加了向上的力F2,此時存在平衡關系xg-F2=xa.
最后,再從整體角度分析小木塊、燒杯、水、天平托盤所受的壓力(設為F)進行統一分析,可以得出F=Mg+F1+F2,已知m小于x,將前面的式子代入進去,可以求得F<(m+x+M)g,所以天平會向右傾斜.
高中物理習題中,常常會出現一種物理變化涉及到多個對象,產生許多未知的影響因素.應用分類討論思想,可以將每一個研究對象的物理狀態清楚的分析出來,幫助學生挖掘出其中隱藏的等量關系,從而更好的整理出有效的解題思路.
當物體的物理變化過程存在不確定的可能時,運用分類討論思想,能針對以上的變化可能逐一進行分析.再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求出最后的答案.


圖1

當k=1時,x=H,這個小球運動到FG的邊界.此時y=H,所以,小球從G點滾出.


總結:有些物理題的變量比較隱晦,沒有在題干中直觀的展現出來,而是隱藏在最后的計算結果中.在做題過程中,教師應當提示學生注意這一類的題型,不要在完成計算之后就掉以輕心.而是要合理運用分類討論思想,防止計算結果出現遺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核心素養已然成為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任務.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包括四項內容: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其中,科學思維通常與習題訓練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回顧以往的物理做題過程,教師多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總結經驗,很少為學生傳授解題思想.這只會讓學生積累做題壓力,滋生抵觸的學習心理,不利于核心素養的提高.而分類討論思想在解題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改變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也能與核心素養培養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未來高中生面臨的物理題目,將更為復雜,題干中的干擾條件也會越來越多.由于高考這一重要考試的影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除了要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以外,也要兼顧做題能力的進步.但有些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未照顧好其中的平衡點.導致學生的學習側重點放在責任感、態度這種比較空泛的要求上,不僅不夠務實,學生的做題能力也沒有得到切實的提升.而應用分類討論思想,可以有效針對當前高考中大部分困難題型.尤其在分數比重較高的多選題上,有許多題目都可以通過分類討論來尋找突破口.因此,相較于概念比較抽象的“科學態度與責任”“物理觀念”,分類討論思想無疑能更好的滿足高中生當前最為迫切的學習需求.既可以針對學生做題中的薄弱點,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也能兼顧學生學習品質的進步.
觀察當前高中生的物理做題情況,明顯可以發現因馬虎大意而出錯的情況頻頻發生.這說明了大多數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過于浮躁,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類討論思想的教學,不只是為學生介紹一種解題的方法,更可以在無形之中磨礪學生的心性.因為在分類時,需要學生凝神靜氣,認真思考分類的步驟,并隨時進行檢查,防止出現遺漏答案的情況.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同時,也會讓學生的學習行為更為嚴謹.這對于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以及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均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在高中物理解題中高效運用分類討論思想,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通過例題精講,讓學生了解到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時機.引導學生靈活應用物理的基礎知識,有條理的梳理題干條件,將復雜的問題逐漸精簡.由此,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