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楨淑

檢察建議公開宣告
近年來,上海致力打造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堅持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支撐,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工作格局,系統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閉環體系。
在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黃浦區人民檢察院(簡稱黃浦區院)依托專業化辦案優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圍繞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堅持以辦案為中心,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全面履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責,聚焦知識產權保護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持續助力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黃浦區院共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129件364人,從案件基本情況來看,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受案數量逐年上升,2021年受理的案件數和人數分別是2020年的2.4倍和2.1倍,主要集中在侵犯商標類、著作權及商業秘密等幾類罪名,以侵犯商標類犯罪居多,約占八成。二是跨區域犯罪頻發,犯罪產業鏈日趨成形,各環節深度分散隱匿。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延長,制假地與銷假地往往分散多處,彼此聯絡更加隱蔽,犯罪參與主體增多,對偵查取證、行為定性、數額認定都帶來更大挑戰。三是以共同犯罪情形為主,單位犯罪增幅明顯。這與犯罪產業鏈延長、犯罪參與主體增多相關聯。同時,也發現不少犯罪主體開設多家關聯工廠、企業,分工協作,其中有些還一并開發自有正規品牌產品,在暗中運作實施制造侵權產品的犯罪行為,使得犯罪活動更加隱蔽、非法資金流向更加復雜。四是互聯網仍是知識產權犯罪高發領域。利用互聯網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數量繼續走高,具有隱蔽性強、傳播迅速等特點。出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其場所早已由線下轉為線上,通過電商平臺、社交軟件等媒介更易兌現假貨利潤。
針對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呈現的以上特征情況,黃浦區院積極融入“大保護”格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專業團隊的辦案特長和經驗做法,著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檢察履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黃浦區院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引導偵查作用,探索、研究制定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類案辦理規范及類案證據審查指引,加大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力度,夯實案件證據基礎,提升辦案質效。如在辦理的一起生產、銷售假冒戴森吹風機案中,因該案侵權對象為國際知名注冊商標,犯罪數額巨大、涉及地域廣,嚴重侵犯商標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黃浦區院在了解案件指控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就案件定性、偵查取證思路、證明標準確定等方面開展引導、梳理,進一步明確偵查方向和取證重點。同時,辦案過程中充分保障知識產權權利人實質性參與刑事訴訟的權利,聽取意見、了解訴求,推動權利人深度參與刑事訴訟全過程,切實增強權利人自我保護意識。在上述假冒戴森產品案中,偵查機關原先僅以在案查扣的殘存賬本記賬金額50余萬元進行指控。承辦人審查認定犯罪金額時,針對制假工廠無規范記賬、諸多上下家不能到案的情況,挖掘和細致比對工廠與客戶間微信聯系記錄、與客戶轉賬明細及發貨物流數據等信息,最終在偵查機關指控金額上追加認定上百萬元數額,切實有效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黃浦區院在辦理本區首起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案件中,被告人蔡某、陳某于2017年先后進入一家醫療器械產品力學檢測及檢測設備研發企業A公司并簽訂了保密協議。2019年,二人合謀成立B公司,從事和A公司相同的業務。同年10月,蔡某從A公司離職,擔任B公司負責人,仍然留在A公司的陳某陸續將自己接觸到的,或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專利設備圖紙及設備運行的專用控制程序發送給蔡某。蔡某按照圖紙和程序制造了系列設備共計22臺,以B公司的名義對外承接相關檢測業務,不到一年時間收入就達200余萬元。經審查,承辦人追加認定被告人開設的公司為被告單位,同時竭力督促并落實被告單位全額退繳違法所得人民幣200余萬元,并向被害單位真誠道歉,最大程度地維護權利人合法利益。黃浦區院在打擊犯罪的同時延伸檢察職能,開展溯源治理,針對被害單位在商業秘密保護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及時制發社會綜合治理檢察建議,并從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確權意識、建立健全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制度和措施、提高維權及爭議處理能力,以及進一步強化員工警示教育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議,獲得企業高度認可并及時整改函復,助力企業健全機制、規范管理,提升檢察履職的社會質效。
侵犯商標類犯罪案件往往呈現犯罪環節多、犯罪鏈條長、組織分工細的特點,黃浦區院在辦案中深挖犯罪線索,開展全鏈條打擊,有效精準指控犯罪。在辦理的一起定制、銷售假冒某名牌包具案中,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對上游非法制造生產和下游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仍予以進購銷售的人員,均依法予以追訴。該案指控的三名被告人,接受訂單生產假冒皮具的工廠相關人員,及下游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仍予以進購銷售的三類人員,分別以假冒注冊商標犯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定罪追責,做到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應追盡追、全面懲治。同時,恪守客觀公正,對于公安機關指控犯罪金額開展細致審查,認為其中包含部分沒有使用商標的商品金額,該部分不應計入假冒商標指控范圍。經補充偵查,從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出發,最終將指控犯罪數額從800余萬元調整為400余萬元,準確認定案件事實、適用法律,做到了切實保障被告人權利。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持續開展多層次、多維度法治宣傳。制作由檢察官出鏡講述的《檢察故事匯》系列普法欄目,把普法工作融入執法辦案全過程,認真講好檢察機關服務中心工作、為民辦實事的生動故事。召開新聞發布會,進一步向公眾傳遞檢察履職的新作為,努力營造全社會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法治氛圍。創新普法形式,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以微信推送、制作短視頻等形式多樣的方式開展普法教育,切實回應人民關切,引導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方位提升普法宣傳質效。

辦理本案的檢察官接受采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激勵創新,營造更加優質高效的法治營商環境。下一步,黃浦區院將充分依托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加強與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法院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推動建立相關協作機制,強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多種檢察職能綜合履行,促進知識產權跨部門合作和協同保護;同時,主動走訪、調研區域相關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聚焦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進一步探索實現企業自主保護、行業協會支持,調解仲裁公證、行政監管執法、刑事司法之間的有機銜接、優勢互補,全面推進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努力以高質量檢察履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