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 黑 黎

主持人導語
根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我們知道,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進行法律監督,保障法律統一實施。直接關涉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實施,自然也受檢察院的法律監督。檢察官作為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要依法履行職責,同時還承擔著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等義務。那么,檢察官們是怎樣走進課堂,給中小學生上法治課的?
我們來看一位首都基層檢察官走進校園的法治故事。
楊敬之
作為一名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檢察官,以及一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我時常要給同學們帶去各種各樣的法治知識,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檢察官老師,我們作為三年級的學生,能跟其他同學自由交換東西嗎?”“我現在初一,可以在網上申請網絡游戲賬號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什么是我國的根本法?”……將枯燥的法律條文生動地講解給孩子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這正是我們未成年人司法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從娃娃抓起。檢察機關作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監督機關和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過程的政法機關,肩負著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法治責任。一直以來,檢察機關積極爭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支持,大力推進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檢察機關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扎實推進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工作,推動全國3.9萬余名檢察官在7.7萬余所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實現了全國四級檢察院檢察長全覆蓋。法治副校長的制度設立和發揮作用,體現了法治與教育的融合。2021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教育部聯合印發《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工作規定》,對法治副校長的聘任管理考核、統籌負責單位、履職規則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為法治副校長制度的有效運行提供了指引。
我所在的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歷來高度重視法治副校長工作。2019年4月,我院有16名檢察官受聘擔任新一屆法治副校長,形成了檢察長帶頭、班子成員以及中層領導干部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實際工作中,我院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加強溝通聯動、豐富活動形式等,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多措并舉推進法治副校長工作深入開展,并創建了“常春藤法治宣講團”。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宣講團舉辦各類法治活動40余次,受眾達5萬余人,切實為轄區廣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治進課堂”活動涉及面廣,需協調的事務多,面臨著學生年齡層次不一、接受法治教育的程度和需求各異等現實問題。檢察機關應當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法律知識儲備足、溝通協調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等優勢,主動深入學校,切實了解需求,精準定制法治教育內容,不斷提升法治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針對學生欺凌、未成年人沾染毒品等惡劣行徑,我走進多所中小學,為廣大師生開展以“規范行為習慣,遠離違法犯罪”“遠離校園暴力,守護身心健康”“防范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為題的系列法治講堂,結合各學校的校史、校訓,穿插講述司法實踐中的案例和青少年犯罪常涉罪名,同時播放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動畫短片,引導同學們認清違法行為,最大限度發揮法治的警示教育作用。同學們紛紛表示,檢察官的案例教學給他們帶來了更加直觀的法律認知,讓大家切實意識到違紀、違法和犯罪的危害,提升了大家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杜絕不良行為的自覺性。
我院法治副校長緊扣實際需求,圍繞重點法律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普法氛圍,滿足學校法治建設的新需求。如憲法宣傳周期間,為宣傳《憲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播憲法文化、傳遞憲法精神,法治副校長們走進校園進行國旗下的講話,向師生贈送憲法及法律教育書籍1000余冊。《民法典》頒布后,我院馬上制作“易拉寶”和宣傳冊等相關法治宣傳產品,不僅在各學校組織巡展,還結合《民法典》的相關內容向同學們延伸介紹未成年人基本權益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向他們講授正確的維權方式,將法治理念送達同學們的內心。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次在某小學憲法教育課上,我帶領同學們一起讀憲法。課上,同學們跟著我朗讀憲法條文,油然生出濃烈的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課后一個同學表示,這堂憲法課讓他更加深刻理解了《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重要意義,并對其他法律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心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聽了孩子們的分享,我真正體會到法治副校長在他們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的重要作用。我因此倍感榮幸,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對待組織交給我們的這份信任和重托。
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及司法保護,增強人民群眾對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檢察機關可以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廣大師生零距離接觸檢察工作、面對面交流溝通法治需求。如2021年12月我院組織以“牢記自護常識,遠離不法侵害”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廣大師生參加。實地的參觀、鮮活的案例、形象生動的普法視頻、法治副校長的現身講法,讓師生們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法治體驗課。在2022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我院結合疫情防控實際,組織內容豐富多樣的線上宣傳活動,制作防疫微動漫視頻,錄制網絡安全法治課,并通過昌平區教委面向全區中小學生發布。同時,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院向廣大教師和家長介紹相關法律知識和政策的出臺背景、核心內容和影響作用,將教師和家長納入有效普法圈,促進形成未成年人全方位保護合力。
一直以來,我院法治副校長充分立足檢察職能、緊緊圍繞民生福祉,積極參與社會創新治理。
2021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實施,兩法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確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保護體系。我作為一名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的檢察官,應當通過檢察履職,最大限度助力綜合保護體系的建立。在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板塊,法治副校長大有可為。
小家之事,大國之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及家庭情況,對其生理心理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即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法治副校長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家長納入普法的受眾范圍;協助學校開設“家長課堂”,將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及相應責任向家長灌輸,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會同學校、婦聯、社工組織等部門,以制發《督促監護令》為契機,對涉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的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監護責任,做到“依法教子”。
法治宣傳工作應求極致、見真章。校園是法治副校長履行職責的主戰場,除了日常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外,法治副校長還應對癥下藥,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學生群體制定適合他們的法治教育內容。如在職業學校多講解一些有關實習、就業過程中會用到的可以進行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法律常識;面對特殊兒童,可以將法律演繹成一個個小故事,條件允許時還可譯成盲文或通過手語展示。在授課形式上也應更加多元,可通過組織情境模擬、旁聽庭審、模擬法庭、檢察開放日、參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活動,帶領學生開啟“沉浸式”法治學習之旅。
將教職員工納入普法范圍。在落實“一號檢察建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校部分教職員工法律素養不高、法治意識淡薄,甚至存在違規違法的情況。在走訪學校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反映,當下中小學法治教學任務越來越重,但囿于自身專業的限制,他們僅能對法律知識進行淺顯的講解,所以希望法治副校長能夠發揮專業優勢,幫助他們答疑解惑。因此,將教職員工納入普法教育的行列,非常有必要。法治副校長可以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學校保護”專章的相關規定,對“一號檢察建議”“強制報告制度”“入職查詢制度”等重點內容向教職員工們進行講解,確保各項制度落細落實。還可以針對校園中可能會發生的強制猥褻、強奸、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結合真實案例對教職員工進行警示教育,切實增強他們依法治學、依法執教的意識與責任感。同時,還可以與學校德育和政治老師建立長期聯絡機制,定期收集他們提出的疑惑難題,建立“問題清單”,擇日統一給予解答。
協力搭建校園內外安全網。法治副校長作為學校的重要一員,應當全面履職,推動校園綜合建設。對內,參與學校章程制定、校規校紀合法性審查、學校日常管理,協助排查化解校內矛盾糾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不斷優化校園法治環境,幫助學校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與困難;對外,透過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現象查找背后的問題所在,通過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等方式,積極參與學校周邊的安全治理工作,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筑起安全屏障。
未成年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人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參與和開展社會活動的深度與廣度也越來越大。社會各界都應當為未成年人創造有益的條件和環境,使他們在社會中實現更好的成長和發展。法治副校長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會。
從增加積極因素角度說,關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兒童活動中心等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場所,以制發檢察建議的方式,推動上述單位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要求;從減少消極因素角度來說,密切關注出現在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食品藥品、玩具文具、兒童出版物、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和設施、校園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網絡產品和服務等領域的安全問題,以及新聞媒體報道中可能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權等問題,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最大限度消除或避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風險因素。
充分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將法治副校長工作做實做好,這既是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部署要求的政治責任,也是落實憲法法律規定的法治責任,更是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治教育更高需求的社會責任。因此法治副校長應持之以恒、深耕細作,讓法治精神真正抵達孩子們的內心,幫助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