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文君
(國電電力山西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電能需求也在日益的增長,電力系統的運行維護和電力調度已經成為影響電力資源供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提升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水平,能夠有效提升其運行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加強電力系統設備之間的配合緊密度,對其進行一體化的運行維護,避免傳統電力調度管理模式下能源損失大、維護效率低的問題,促進電網的高效運行管理。
從電力系統電網建設運行管理的規律上看,我國已建立了完整的五級電網調度系統,智能電網的產生和發展為實現電網一體運行維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電網的智能化自動運行可以對電力運行進行即時的調度管理,減低電網調度的反應時間,減少電能在電網中的損耗,從而提高電力的傳輸和供應效率[1]。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對電力需求較大的情況下,不僅需要得到充足的電力供應,更需要保障電力安全平穩地供應。當前,城鄉發展日新月異,對電力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發展智能化的電力運行系統,能夠有效控制電力成本,提升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實現電力資源的調配,確保電網安全平穩運行,對保障經濟社會的電力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較于傳統的電力運營維護,智能電網的一體化建設和運營應用到了大量的新技術,其中涉及網絡、通訊及智能設施等新的技術,對運行維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要求較高,需要運行維護人員具有相應的理論和實踐基礎[2]。
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智能電力一體化建設方面,在智能設備的應用覆蓋面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智能電力設備的建設仍在高速發展階段。在智能電力一體化建設上人才需求存在不小的缺口,隨著國家對電力發展的投入,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正在逐漸補齊。在智能設備應用上,需要繼續保持對當前電力設施智能化改造的節奏,持續加大投入,確保電力設施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國地形地貌特征豐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電力需求差異顯著,對電力設施的空間分布等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電力運行維護一體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供電網絡所處的環境特征,結合地區的用電需求,設計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智能化電力網絡建設。
智能電力運行管理一體化對技術人員的理論素養和技能水平要求較高,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對電力運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高效精準的排除,確保智能設備之間的高效配合運轉。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工作壓力較大,相關企業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建立不健全,造成人才隊伍建設的滯后,影響到電力運營管理一體化的建設進度。此外,管理機制不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建設缺失,不利于人才隊伍的高效管理,降低了企業人才隊伍的活力。
電力設備智能化改造之后,需要對設備進行不間斷的維護與檢測,如果完全交由電腦控制進行自動化運行,而忽略人工的效能,一旦設備出現問題,會造成較大的電力供應事故,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在對電力智能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過程中,部分企業沒有制定和執行嚴格的管理標準,增加了系統的運行風險系數,在設備管理上存在明顯的漏洞。
在智能電網運行管理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基礎電力設備的標準不高,是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在變壓器、供電線路的建設中,部分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對電力的需求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的變化,造成城鄉配電網絡基礎設施存在供應能力不足,設備陳舊過時的問題,對智能設備的兼容性較差。
相較于傳統的電力運營維護,智能化電網的科技含量和技術要求更高,對維護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實現智能電網的電力運行維護一體化建設,必須培養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確保電網維護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3]。首先,應當加強對維護人員的培訓教育,在培訓實際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理論教學,提高維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在理論培訓過程中,要根據維護人員的接受程度,采取靈活的培訓方式,通過多媒體教學、開展傳幫帶或邀請專業人員授課等方式,豐富理論學習的形式,提升學習的效果。要注重對維護人員的理論知識考核和檢驗,定期進行理論知識測試,更好地激發維護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加強對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力度,智能電力設備的維護和操作,特別是在電網的檢修環節,主要用到智能設備,以及各種輔助的軟件檢測手段,對維護檢修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電力部門在人員選聘過程中,要嚴格把關,選拔理論基礎深厚,綜合技能全面的人才進入到智能電網設備的運營維護當中,夯實智能電網一體化建設的人才根基。最后,要加強對電網維護人員的考核測評。通過建立嚴格規范的考核評價制度,依靠考核結果進行獎懲,確定職務的升降,營造公平的選人用人氛圍。將日常的監督與綜合技能考核相結合,綜合考評維護人員的技能水平,對經過多次培訓,操作技能仍不合格的,及時進行崗位調整。
智能電網的運行和管理是一個精密復雜的系統,需要對運營體系嚴格監管。監管體系的構建離不開各崗位人員的合理調配和明確責任。在電力的生產、調度、管理等各個環節,需要精準銜接配合,時刻保持信息連通,杜絕在電力的調度運營上出現空白點。一方面,要制定嚴格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規章,明確各工作環節的運營管理辦法,加強對信息溝通交流平臺的建設,確保信息溝通渠道的暢通,對電網運行各子系統的信息能夠及時掌握,構建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系統,對電網進行系統化、信息化提升改造,提升電網的智能化運行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動態的監督檢查機制,在智能電網的運行過程中,嚴格監測電路的運行狀況,對發現的問題和產生的故障,既要及時排除修正,更要分析故障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對電網進行技術改造,完善技術和管理層面的漏洞,通過日常的嚴格監管,降低因智能電網產生故障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提升電網運行的平穩程度,提高智能電網的商業利用率。
智能電網一體化建設需要電力設備的高度智能化,構建相互配合、有效銜接的電力生產、調度、傳輸和供應體系,電網各設備都需要進行智能化的改造和提升,對一些落后老化的設備進行更新、完善、升級,滿足智能電網一體化運行的基礎條件。
1)設備安全是基礎。電網的安全運行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只有在保障設備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夠對設備進行升級和維護。因此,在設備的采購和測試環節,要進行安全和質量測試,確保智能電力設備能夠長期穩定運行。要注重對現有軟件的升級,滿足智能電網運行的需要,依靠系統自身的糾偏能力及時發現和排除細小的故障隱患。在日常的系統維護過程中,對電網系統的運行負荷進行測試,探究其符合運行的極限值,更好地掌控系統運行的狀態,為智能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撐和參考。
2)在設備的調試和安裝過程中,要嚴格施工的標準,防止因為施工不規范,或者沒有按照施工要求安裝設備,造成設備的損壞,降低電網運行的穩定性,把電網損耗成本降到最低,充分發揮智能設備在減少能源損耗,提高電力運行效率的功能。
完成電力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構建運行管理一體化網絡,需要從多個角度協同發力,無論是在供電網絡的基礎設施改造,還是對智能設備的安裝維護,或者是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都需要結合智能電網的建設需求,把握好智能電網一體化運行的建設方向。把安全、高效、穩定作為智能電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標準,同時做好電網的建設和運行監督的有效融合,提升電網運行管理的規范性,真正讓電力供應實現智能化運行,提升電力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