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星 陳 丹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21年5月,我國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占人口比重的18.70%,比2010年上升5.44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9億,占人口比重的13.50%,比2010年上升了4.63個百分點[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其中,5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僅占28.0%,雖然較2020年6月增長了5.2個百分點,但是仍有較多老年群體未接觸過網絡[2]。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增多,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通過《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會議強調要“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3];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提出要“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適老化轉型升級,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老年群體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對象。老年化研究學者周裕瓊的多篇文章從數字代溝與數字反哺角度,反思老年群體存在的數字困境[4]。還有其他學者基于能力貧困視角、社會資本視角等來探討老年群體的數字化生存幸福感。
不斷增加的老齡人口,讓適老化改造成為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此情況下,以“老年人為本”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適老化升級顯得愈加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群體使用手機進行社交通信、瀏覽各類資訊。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這一背景下,“健康碼”成為出行必備,交通出行更加離不開智能手機。然而,以往推出的大多數App,并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人群在媒介使用能力上的差別,尤其是老年群體的網絡媒介素養、用戶需求等與年輕群體之間存在差異。本文通過對進行適老化升級改造后老年人使用生活服務類、新聞資訊類、即時通信類App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在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多方支持下,數字適老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數字時代的到來使手機成為生活必需品,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數字垃圾”“信息垃圾”等也隨之而來,網上信息繁雜,隱患眾多。還有一些誘導性App,在使用界面中塞入大量的商業性廣告,這類廣告明顯是誘導用戶進行下載、購買,只要誤點、誤觸就會進入廣告,而且頁面中刪除廣告的標志非常不顯眼,許多用戶會被這樣的廣告誤導,尤其是對手機功能不甚了解的老年群體。此外,網絡詐騙更是防不勝防,電話詐騙、短信詐騙、詐騙鏈接等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這也導致老年群體對網絡安全、媒介使用安全產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機。
另外,在新媒體的設計邏輯中,很多App出現了重技術推進、輕人文關懷的傾向[5]。一般的App在設計之初,就將目標用戶確定為年輕群體,一方面是因為年輕網民數量龐大,媒介素養也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年輕群體消費觀超前,在使用各類App時常伴隨著金錢消費,更受趨利的資本方的喜愛,如游戲充值、網上購物等。而對本身在App的操作、學習及使用上存在困難的老年群體來說,很少受到資本的關注。所以,整個新媒介使用環境對老年群體來說是不夠友好的,優化網絡環境、推動各類App適老化至關重要。
老年群體陷入數字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媒介環境不友好,各大App使用門檻對老年人來說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老年群體總體的文化水平較低,且自身的媒介素養不高。在新媒體的使用素養上,相較于年輕群體,老年群體正面臨“數字融入”的困境[6]。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接受過教育的較少。以往的廣播、電視等媒體,對于用戶的媒介使用能力幾乎沒有要求,用戶只要選擇固定的頻道收聽、收看即可。但是,進入數字時代后,智能手機的操作復雜多樣,軟件時時更新。更重要的是,社交類App開始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工具,此時基本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尤為重要。對于媒介使用能力較低的老年群體來說,尋求家庭成員的幫助,尤其是向子輩、孫輩尋求幫助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就出現了家庭中年輕一代對老一代進行數字反哺的現象。
對本就處于數字困境的老年群體來說,新媒介使用環境不友好無疑加大了該群體對智能設備的適應壓力。為解決老年群體的數字適老問題,國家出臺了專門的應對政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對各大App從法律上進行約束,從政策上給予老年群體上網便利。其中,《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明確要求,在移動應用中,應可對字體大小進行調整,段落內文字的行距至少為1.3倍,且段落間距至少比行距大1.3倍,同時兼顧移動應用適用場景和顯示效果[9]。從工信部的兩項規范中可以看到,第一項規范是對老年群體在整個互聯網空間上的關注和支持;第二項規范更為細化,主要針對字體大小、行距大小問題進行整改,關注到老年群體的身體需求,聚焦于數字適老問題的具體領域,從入網著手,讓老年群體入網變得簡單,增強老年群體媒介使用的信心。老年群體由于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面臨著手機字體太小、功能復雜難以使用等問題。而上述兩項規定滿足了具有一定識字能力的老年群體的視覺需求,解決了部分老年群體的數字問題。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倡導下,各大App隨后進行內部的改造升級。
對具有一定識字能力的老年群體來說,他們不是對一般App的常規字體存在認知困難,而是看不清、認不清。在國家政策的規范下,各企業對旗下的App開展了數字適老化改造與升級,調整字體大小成為眾多App適老化升級的第一步改變。各App大多開通了“大字版”,以滿足有識字能力的老年群體的視覺需求。
新聞資訊類App,是老年群體獲取新聞的重要來源。以新聞資訊類App《今日頭條》為例,其在設置界面可以將字體調整到最大,這樣一來,首頁一般只能顯示3~4條信息,簡單醒目。但還是需要老年群體找尋調整字體的版塊,這對于老年群體來說仍是問題。而有些新聞資訊App直接設置了“大字版App”,其界面更加符合老年群體的視覺需求,并且采用色彩鮮艷的大色塊進行字體設計,使老年人更容易辨識,如百度大字版App、酷狗大字版App。
除新聞資訊類App外,社交通信類App也是老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軟件。微信和支付寶作為兩大生活類軟件,其應用領域廣泛,老年群體也是其主要的受眾。針對老年群體上網難問題,微信設置中增加了可以調整字體大小的功能,以便于老年群體獲取信息。同時,其設置中增加了“關懷模式”,開啟后文字更大、色彩更強、按鈕更大。還可以開啟“聽文字消息”功能,這一功能既不需要考慮老年群體的視覺需求,也不需要考察老年人的識字能力,這一模式非常適合老年群體。支付寶小程序中可以直接搜到“關懷版”,開啟后,字和圖標更大,使用更簡單。此外,支付寶的小程序中還可以打開“長輩模式”,專門設定為“給長輩用的支付寶”。總的來說,微信和支付寶的老年版本可以算是對老年群體相對友好的初級老年版。
對于具有一定識字能力、一定媒介使用能力的老年群體來說,他們本身有條件融入當下的數字時代。但由于視力下降,他們對字體、顏色、排版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眾多App尤其是新聞資訊類、社交生活類App設置可調整字體大小的功能的做法是值得稱贊的。更為值得學習和效仿的是,部分App針對老年群體,特意設計發布了“大字版”“關懷版”模式,不僅符合國家政策、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而且便于部分老年群體更好地獨立使用媒介。
《初學記·鳥賦》中有“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的記載,講的即是烏鴉反哺的故事,類似的故事還有羔羊跪乳等[10]。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撫養我們長大,我們也有贍養父母的責任。這份責任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回饋,更是情感上的幫助,而在當下還應有技術上的反哺。
由于歷史原因,老年群體中存在一大部分目不識丁者。因而,在數字時代,他們并不能獨立進行“數字融入”,但是這一群體的需求也應受到重視。在此情況下,部分App為了關照老年群體的需求,推出了語音輸入、親屬幫扶等功能。以淘寶和滴滴打車為例,這兩款App是在適老化升級上做得比較好的。淘寶是做老年模式比較早的App之一。淘寶的設置中也有模式切換,“標準模式”信息豐富、功能全面,“長輩模式”字大清晰、操作簡單。“長輩模式”中還有“語音助手”,老年人只需要按住說話輸入語音,就能非常方便地找尋自己想要的物品。淘寶老年模式在頁面的排版上也更加簡潔、清晰,共分為三個版塊,每一個版塊下只有幾個適合老年群體使用的小版塊。另外,早在2018年時,淘寶就推出了親情賬號體系,老年人在付款時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代付,而子女在為父母挑選、買單時,在親手教父母學習使用App時,也無形中加深了雙方間的感情。
另外,出行是老年群體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網約車的出現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網約車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網上接單模式,而打車軟件的復雜操作是老年人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以“滴滴打車”為例,滴滴針對老年群體專門推出了一款打車模式,可“一鍵叫車”。而針對其他特殊用戶,可由平臺代其叫車。但通常老年群體在遇到問題時,還是會先向子女尋求幫助。打車軟件可以滿足子女遠程幫助父母的需求,即使子女不在父母身邊,父母只需要將上車地點告訴子女,子女也可以通過遠程叫車為父母打車,父母根據車牌號等信息上車即可。到達目的地后,父母也不需要支付費用,由子女在手機上完成支付。
從淘寶和滴滴打車這兩款App的升級上可以看到,其界面的調整更加符合老年群體的視覺和認知需求。但調大字體、調大聲音等只是滿足了老年群體的表層需求,而其面對“數字融入”困境時的心理需求更需要關注。因而,除了界面的調整,更為重要的是為老年群體提供親屬代付、子代反哺等功能,以便子女有更多的機會幫助老年群體學習使用媒介。這樣既能更好地滿足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有助于拉近年輕一代與老年群體之間的距離,形成一種新的關系,即數字反哺。
由于整體媒介使用環境不友好和老年群體網絡媒介使用能力有待提高,我國老年群體在“數字融入”上存在較大難度。當然,國家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出臺了幫扶老年群體入網的政策;社會企業也開始對各類App進行適老化升級改造,推出“大字版”“關懷版”等新App或模式;家庭中也多出現子代對父代進行數字反哺的現象。在三方的持續關注和幫助下,老年群體的數字適老問題有所減輕。但是,App升級改造中的措施,如調整字體大小、語音輸入等功能只能滿足老年群體的表層需求,他們進行“數字融入”的困難還有來自心理上的。所以,國家、社會和家庭等在此之后應該從心理層面更加關愛老年群體,進一步推動數字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