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作者單位:張家界市廣播電視臺)
廣播新聞的質量直接受到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面對當前新媒體強勢崛起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廣播媒體加強對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能力培養是必然選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注重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從而打造出質量更高的廣播新聞。但是,筆者在開展大量實踐工作的過程中發現,當前一些廣播新聞編輯即便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創新意識,所以新聞仍然千篇一律、缺少特色,難以吸引聽眾。因此,加強對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廣播媒體新時期發展的必然選擇,可以為后續工作提供支持[1]。
各類新聞都需要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采集、加工和發表,在創作一條新聞的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莫過于新聞采編。廣播新聞與其他新聞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即廣播新聞的傳播特性較為獨特,電視新聞可以依靠文字、聲音及圖像,而廣播新聞只能依靠聲音,正是基于這種特性,廣播新聞傳播的速度更快,覆蓋的范圍更大。但是,畫面感的缺失,導致廣播新聞的真實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廣播媒體只能依靠聲音傳播新聞,導致廣播新聞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傳遞出更多的信息。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當下,廣播新聞的處境較為尷尬,所以廣播新聞的采編人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采編新聞的過程中要堅持重點論,避免廣播新聞的稿件龐雜,充斥著大量無用的信息,而這取決于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能力[2]。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社會上的輿論空間被新媒體搶占,新媒體的優勢在于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極廣。只要有移動智能終端和流量,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新聞。在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要想搶占輿論引導的空間,就必須堅持自己的優勢,并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堅持客觀性和公正性,并保障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廣播新聞的采編人員必須具備足夠的創造能力,根據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明確社會公眾的信息需求,在制作新聞產品的過程中依照公眾需求,落實好每一處細節。同時,為了擴大廣播新聞的傳播范圍,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可以主動應用新媒體,借助新媒體傳播廣播新聞[3]。
大部分廣播新聞的采編人員都能夠認真完成每一項采編任務,制作出高質量的廣播新聞作品,但是也有部分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忽視對自身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有采編人員自身的原因,也與廣播電臺的管理存在某種關系。目前,部分廣播電臺不重視對新聞采編人員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即使有管理機制也基本上處于放松的狀態,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導致廣播電臺內部各項指令和任務難以有效落實,新聞采編人員的素養和創造能力難以有效提升,新聞采編人員也難以采編制作出質量精良的新聞作品[4]。
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會對新聞質量產生影響,然而在目前新媒體背景下,一些新聞采編人員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綜合素質較低,進而直接影響了廣播新聞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廣播新聞采編隊伍成為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部分廣播新聞采編人員過分重視經濟效益,對于節目質量的把控不嚴格,缺乏足夠的認知和重視,導致節目質量不高,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因此,廣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以便于應對新時期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帶來的挑戰。新時期,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如果對采訪工作認識不充分,就難以進行深度的采訪,加之日常新聞采編手段單一,缺乏深度,很難推動廣播新聞的發展。而且,一些廣播媒體忽視了對新聞采編人員的素質培養,部分采編人員仍然利用傳統方法開展新聞采編工作,觀念陳舊,新聞播報形式單一,新聞不能有效吸引聽眾,進而降低了廣播新聞收聽效率,影響了廣播媒體的 發展。
新時代,新聞采編人員只有具備全新的采編技能,才能提高新聞的生產效率,搶占寶貴的輿論空間。但是部分廣播新聞采編人員依舊使用傳統的采編方法,不懂得通過網絡渠道獲取新聞資源,導致新聞資源類型單一,不能有效吸引聽眾。雖然一些廣播新聞的采編人員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主動使用網絡獲取了大量的信息資源,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網絡上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如果不經過專門的核實工作就將這些信息當作新聞傳播出去,就可能會出現一些虛假新聞,從而對廣播電臺的公信力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新聞采編工作主體是采編人員,其職業素養和采編技能水平的高低將影響到編輯工作的成功與否。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電視行業面臨諸多問題,其發展道路面臨許多困難。在此背景下,我國廣播行業急需吸納具備豐富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從而為我國傳媒業的發展提供動力。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某些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采編技能水平明顯還不夠高,從而影響了廣播行業的發展。
廣播新聞的質量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能力存在直接的聯系,創造能力越強的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制作出的廣播新聞作品質量越高。但是,就現階段我國部分廣播電臺發布的新聞質量來看,廣播新聞的新穎性明顯偏弱,這與從事廣播新聞制作的人員缺乏創新動力存在直接的關系。以往在制作廣播新聞的過程中,采編人員的自主發揮空間較小,廣播新聞最終的確定需要主編的同意,并且廣播新聞采編的質量與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也不存在直接的關系,這就影響了采編人員的創新動力,采編人員自身的創新潛力也難以被有效激發。但是,在如今的媒介環境下,廣播媒體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壓力不斷增加,只有創新才能為廣播新聞的生存和發展贏得一線生機,這就要求廣播新聞采編人員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在采編和制作新聞的過程中難以做到客觀,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性,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不同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制作出的新聞也各不相同。但是,基于目前自身實力的限制,部分新聞采編人員在采編新聞的過程中不懂得如何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在采編和報道新聞的過程中角度過于單一,并且有時采用的角度與實際情況不符,損害了新聞當事人的利益。同時,部分年紀較大的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在多年的新聞采編工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并且這一部分人員的行為,會影響到廣播電臺其他的新聞采編人員,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一問題,廣播電臺節目質量的提高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為了提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能力,廣播電臺要注重完善用人機制,通過制度的建設提高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能力,激發其自我提升的積極性。與其他行業相比,廣播行業缺少一定的競爭力,要想進一步激發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熱情,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制度,以此來管理和激勵廣播新聞從業人員。廣播電臺的管理層要注重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能力,深刻意識到創造能力對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重要意義,認識到采編人員創造能力對于整個廣播電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廣播電臺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新聞采編人員創造能力的提升,完善用人機制[5]。另外,廣播電臺要建立并完善激勵機制,通過實實在在的物質激勵,提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新能力,依據采編人員的新聞創新程度和其他方面的表現,綜合完成新聞采編人員的績效考核工作,這樣有利于廣播電臺在新媒體環境下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此外,廣播電臺的各個部門之間要打破閉塞,加強溝通,不斷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廣播電臺整體的創新能力[6]。
由于廣播新聞質量的高低與新聞采編人員創造能力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廣播新聞采編人員要注重提升自己創造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在廣播新聞采編工作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及時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積極創新新聞采編方式,深入了解聽眾的實際需求,保證高效率地開展新聞編輯工作,不斷提高廣播新聞的收聽率。新聞采編人員只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觀念,善于接收新鮮的事物,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從而制作出優質的新聞內容,更好地吸引年輕受眾,為廣播電臺在未來的發展中奠定重要的群眾 基礎[7]。
對于新聞采編人員而言,新聞敏感性是工作人員必備的能力。新聞采編人員只有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才可以及時發現價值比較大的新聞素材。而且,合格的新聞采編人員一定要有善于發現新聞的眼力。很多時候,平凡故事的背后可以挖掘出內涵豐富的新聞素材,新聞采編人員要經常走訪,多調查、多研究、多思考、多提問,要時時留意身邊的事件,在尋常中找到特殊點,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就能增強自身新聞的敏感性,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目前新聞行業競爭激烈,采編人員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用獨特的視角編輯出深刻的新聞[8]。
新形勢下,大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對新聞的要求也隨之變多,對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聞采編人員不能局限于一個點來分析問題,而需要以點帶面,將分析的內容擴大化,改變自身固有的采編思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創新要有的放矢,新聞采編人員要根據新聞內容進行適當創新,但要確保新聞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因此,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只有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提高新聞的 質量[9]。
要想進一步提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創造水平,就要提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的文化水平。廣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多學習和多看書,同時養成寫讀后感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編輯寫作水平。要想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健康發展,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就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改變自身傳統思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特別是在目前新時代背景下,廣播新聞采編人員需要多方面發展,提高廣播新聞質量,推動廣播行業發展[10]。
對于廣播新聞采編人員而言,其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新聞編輯能力和專業素質,努力積累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新聞采集和編輯過程中不斷優化新聞內容,最終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廣播新聞采編人員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不僅可以制作出質量更高的新聞節目,還可以為廣播電臺整體發展作出貢獻。在提升廣播新聞采編人員創造能力的過程中,廣播電臺需要改善用人機制,并提高采編人員對自身觀念和知識的更新的意識,同時優化采編人員立足網絡時代的采編技能,使新聞采編人員擁有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資源、制作新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