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晨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近兩年,在相關政策調控、市場清洗等一系列文娛治理與輿論引導下,劇集藝術創作傾向得到有效改善。影視行業摒棄了原來的唯流量論和唯收視率論的評價體系,轉而向影視劇創作的藝術性和社會效益發力。為獻禮建黨百年,國家廣電總局提出要推進重大革命、重大現實、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因此我國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又進入了影視創作中的黃金時代,迎來了大批優秀的出圈作品。在新時代背景下,48集時代報告劇《我們的新時代》以擔當與奉獻為創作主題,以平凡普通的小人物為故事主角,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同地區的一批青年黨員群眾,在不同崗位征程上拼搏努力、頑強奮斗的真實故事,傳遞出當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努力奮斗的強大精神。
2020年初,國家廣電總局在召開的網絡視頻會議上首次提出“時代報告劇”這一概念,時代報告劇采用單元化的敘事結構,由多個單元組成,彼此獨立但又共同圍繞同一主題。從表面形式上來看,“時代報告劇”看似是一個全新概念,但實際上它并不是一個新的電視劇類型,追根溯源有其歷史發展的痕跡,既與早期文學中的“報告文學”極其相似,又與早期電視劇中的“紀實劇”和“電視報道劇”相近,都是用較為客觀的手法在短時間內用影像語言反映國家重大事件。與電視報道劇或新聞紀實類節目不同的是,展現新時代是時代報告劇更重要的創作法則,它的內容來源于當今社會,形式采用更契合現代人碎片化需求的單元劇,在紀實性的基礎上不失藝術性,所以說時代報告劇是兼具電視劇與紀錄片二者優點的新型主旋律影視劇作[1]。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一些口碑與質量兼具的優秀時代報告劇,如抗疫題材的《在一起》、扶貧題材的《石頭開花》、重大現實題材的《功勛》以及描繪當下生活的《我們的新時代》,結合重大題材創作的單元短劇有其獨特之處。
紀實美學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電影美學流派,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用電影紀實美學來解決電影作品的多義性和完整性,他認為“電影發明的心理依據是再現完整現實的幻想”。由此可知,電影敘事的真實感很大程度上來自人類偏好影片塑造的環境,所以電影銀幕真實再現客觀世界就很有必要[1]。電視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真實生活而又遠遠高于生活,如果僅僅注重戲劇性的渲染,會因其過分虛構而失真,失去觀眾的信任,觀眾也只能在想象層面上受到感染,而缺少對現實生活的冷靜思考。相反,如果電視劇只是采用客觀直白、原封不動的方式將真實事件“照相式”地記錄,則與新聞報道別無二致,這會使電視劇作品喪失藝術本性,不能滿足觀眾對藝術的追求。只有將真實可感的人物和事件經過藝術化加工,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時代報告劇《我們的新時代》兼顧真實性與藝術性、思想性與戲劇性、嚴肅性與年輕化,打破了以往正劇的創作規律。正如《我們的新時代》演繹的那樣,在基層工作中,有很多平凡的青年黨員都在其各自堅守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從為群眾解決糾紛的年輕社區志愿服務人員到勇敢面對爆炸危險的排爆精英,從家長里短的社區瑣事到關乎國家命脈的航空大業,從繁華喧鬧的現代化都市再到寧靜美麗的田間風貌,都折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了共產黨員積極進取的奮斗風范,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獻上了一部史詩般的青春贊歌。
以往的獻禮劇主要從宏觀角度入手,以歷史偉人的豐功偉績為題材,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表現內容,呈現出“高、大、全”的態勢,這樣的藝術作品難免具有失真性和宣教意味。任何類型的影視劇都需要對現實進行觀照,既要有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外在形式,又要有立體飽滿的核心內容,英雄形象的完整呈現需要從“寓教”的方式轉變為“于樂”的方式。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表現出的接地氣、年輕化的特點,改變了過去傳統主旋律題材電視劇嚴肅宏大的敘事方式,轉向以“小篇幅、大情懷、正能量”為主的創作原則,用更加年輕化的筆觸將真人真事自然而然地融入藝術創作中,使電視劇敘事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以更貼近性的表達滿足觀眾的需求。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我國早期的影視作品所表現的英雄人物都是“舍小家為大家”,很長時間都在用“造神”的方式來弘揚主旋律的思想內涵,這容易讓年輕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新時代的影視劇逐漸減少了刻意美化英雄和臉譜化的創作方式,“以小見大”是時代報告劇的創作原則,這種平民化的書寫技巧為主旋律影視創作開辟了別出心裁的范例,用青春主體表現青春主題,讓同齡人之間對話,并著力表現人物所從事的眾多不同領域的工作,將主流價值觀聚焦到青春小人物身上,更貼合年輕人的口味。《我們的新時代》6個單元以不同行業的真實人物及其身上發生的故事為創作素材,在紀實的基礎上加入藝術化處理,給觀眾呈現了一批新時代的青春人物群像,每個單元都對典型的小人物形象進行了立體式、全景式呈現。《緊急營救》和《排爆精英》兩個單元關注重大事件中的小人物,藍天救援隊和拆彈人員都是和平時期的英雄,他們選擇如此危險的職業是因為他們對國家和人民負有責任,他們身上凝聚著共產黨員高尚的品質。該劇除了展示他們的高光時刻,還細膩刻畫了他們的真實生活。在《因為有家》單元中,主創者賦予主人公“網紅”身份,帶有當下時代鮮明的特色,用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迅速拉近了主旋律獻禮劇與年輕觀眾之間的距離。
在互聯網時代,年輕化對于網生代觀眾的吸引力不容小覷,他們是各大視頻門戶網站最忠實的用戶。近年來,無論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現實主義題材,主創人員都在認真打磨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作品,力圖擺脫宣教,將思想性內容融入青春化的敘事之中。《我們的新時代》較好地平衡了思想性與戲劇性之間的關系,人物年輕化、故事時代化,內容上沒有過多的戲劇化處理,在紀實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劇情化,對各單元故事的主題、人物的典型性進行了巧妙的編排,設置了懸念沖突,為作品增添了幾分戲劇張力和觀賞性。《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認為:“六個單元組成了新時代的青春組曲,因為貼著時代的脈搏和生活的肌理,既悅耳動聽又有強烈的新鮮感,六個單元引入六個迥異的社會生活領域,從而使新時代的青春敘事既朝氣蓬勃又扎實、結實、厚實地接通了時代的景觀。”[2]
青春與綠色和春天緊密相連,“青”代表郁郁蔥蔥,象征生命的力量,“春”代表萬物復蘇,象征著生命的起點,青春就是朝氣蓬勃的力量,青年人的抉擇與愿望、蛻變與成長正是人生信仰的映照[3]。年輕人所追求的信仰并不與主流價值觀相背離,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將年輕化和思想的深刻性完美融合,在典型人物塑造、情節設置、制作班底等方面實現了青春價值內涵與主流價值觀的同構,這是對主旋律題材年輕化趨勢的踐行,為新時代主題與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找到了有力的抓手。互聯網時代,影視作品應該帶有青年人樂于接受的影像符號話語體系,以豐富真實的復雜生活為創作素材,將其轉化為有溫度、有情感的影視劇作,將故事主題內化其中,進而讓年輕觀眾更加自覺地與自己的信仰聯系在一起,獲得年輕受眾的認可和共鳴[4]。《排爆精英》單元中年僅22歲的戰士在接近40 ℃的酷夏執行任務,身旁還有眼鏡蛇,可是他絲毫沒有被影響。鏡頭將青春的價值內涵潤物細無聲地展現出來,有力地回應青春價值內涵與主流價值觀的關系,個人與國家、信仰與使命高度一致地成為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的青春敘事主題,通過藝術塑造實現對年輕觀眾群體的靈魂召喚。
“單元化”的敘事結構并不是在時代報告劇中被首次運用,很多類型的電視劇都出現過“單元化”的敘事結構,如《家有兒女》《武林外傳》《閑人馬大姐》《重案六組》等,單元劇的類型多樣、內容連貫,歸其本質屬于系列連續劇。時代報告劇由多導演、多團隊合力完成,每一個單元的導演、制作團隊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且,單元劇在劇情上彼此相對獨立、關聯不大,但整體的主題又受制于同一個“命題”。與系列連續劇相比,相對獨立的單元劇使得觀眾的觀看更加靈活,不會因為漏看某個單元而影響其他單元的觀看[5]。
新時代背景下,影視行業的發展必須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在選擇和審美多樣化的今天,小體量、單元化的劇集更符合當下觀眾的口味。“單元化”敘事結構靈活、故事情節緊湊、內容高度凝練,能夠滿足觀眾高標準、碎片化、快節奏的觀劇要求。每個單元都會講述一個相對完整且獨立的故事,故事和故事之間關聯不大,觀眾即便錯過一小部分也不會影響觀看,這正滿足了觀眾的碎片化觀看需求。《我們的新時代》共48集,由6個獨立的單元組成,講述了青年黨員在基層崗位上無私奉獻的故事。例如,《美麗的你》單元選取了典型的北京朝陽區群體,打破了觀眾對“朝陽阿姨”的刻板印象,描繪了新時代樂于助人、不怕吃苦的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因為有家》單元講述了大學生村干部黃思齊和過氣網紅莊小棟帶領村民用電商致富家鄉的故事。以往的電視劇為了刻意拉長劇集而調整故事的敘事節奏,單元劇緊湊的創作手法為國產劇提供了新的范式,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
早期的單元劇在劇情方面關聯性較強,近兩年涉及國家重大主題的單元劇在創作過程中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以往電視劇固有的時間順序和線索串聯的規律。《我們的新時代》是國家廣電總局迅速組織出的反映新時代風貌的時代報告劇,各單元以“新時代黨員新風貌”為主題來拍攝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的故事,層次豐富。在《騰飛》單元中,鏡頭對準了上海商飛的一對工人和學徒,講述了國產大型飛機誕生的故事。雖然主題較為宏大,但本單元的重點是這對普通工人師徒,對于這項了不起的工程來說,他們是如此渺小,但偉大的成就是由無數普通的小火焰匯集而成的,展現出了共產黨人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體現了航空人薪火相傳的奮斗精神。《我們的新時代》通過6個不同的單元,對志愿者、村醫、排爆手等一個個普通人的無私奉獻的事跡進行描述,雖然彼此獨立、各不相同,但是整體上都能夠引起觀眾的共情,讓觀眾深刻感受到身邊平民英雄的不平凡[6]。
時代報告劇是具有寫實、及時等特點的文藝作品,如果制作團隊單獨拍攝,創作周期長,影響時效性,就容易錯過關鍵時間節點,而單元劇的創作模式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單元劇不同于傳統電視劇,它采用聯合指導和聯合制作的方式來共同完成一整部作品,各單元的不同團隊、不同演員陣容可以同時進行拍攝,打破了時空限制,效率更高。《我們的新時代》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共同指導,匯集全國優秀的導演、編劇和演員,展現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這種聯合化的敘事結構和制作方式能夠集優秀創作力量于一體,進而提高劇集品質。相比傳統電視劇,觀眾能從時代報告劇中獲得多維體驗和感受,直接領略不同導演對于同一命題的創作成果。“混搭”的結構對電視劇進行大膽的解構與重組,雖然豐富了電視劇的內涵,促使主題向縱深發展,但也對觀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在觀看過程中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調動情緒,對電視劇進行思考。
主旋律題材的影視作品擁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單元化”的敘事結構是影視創作者敏銳感受時代審美需求的結果。時代報告劇作為一種較為成功的電視劇類型,在主旋律影視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尊重真實的前提下,將典型事跡和典型人物進行戲劇化表達,給觀眾帶來深刻思想性的同時又不失娛樂性。《我們的新時代》因其青春化敘事收獲了一大批年輕受眾,實現了青春價值內涵與主流價值觀的同構,為今后的主旋律影視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