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登降措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
新媒體背景下,新信息、新技術、新手段的廣泛應用對于新聞傳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整個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作為新的渠道,隨著信息環境的變化更為深入地融入整個經濟社會生態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新聞傳播作用和價值。新聞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新型媒體平臺不斷涌現。目前,新聞內容與新媒體的融合度不斷提升,內容的相關性明顯加深,新技術及新平臺的發展應用為人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媒體產品。新聞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技術來實現新聞信息的傳播,還需要投入足夠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否則會對其可持續性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相對來說,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媒體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傳播效能不足。因此,需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及困境,要從源頭做好規劃,不斷進行傳播路徑和發展模式的創新,進一步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事業健康發展。
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業的創新發展,有利于社會環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進步。首先,有助于民族團結。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及相互關照,是保證社會穩定發展和經濟共同繁榮進步的關鍵與基礎。黨中央對于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并為此制定了各項方針政策。從新聞媒體自身所具備的輿論條件來看,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有助于促進黨中央民族團結相關決策政策的發布及傳播,新媒體自身所具備的娛樂功能能夠充分發揮出正向輿論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宣傳推廣國家決策及政策,為民族團結發展及社會經濟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1]。其次,少數民族地區新聞事業發展壯大對于當地的經濟建設也非常有利。新聞傳播平臺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輿論工具,還是少數民族地區宣傳發展的重要平臺。與此同時,各項惠民政策及扶持文件需要通過新聞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幫助各族人民能夠及時了解區域發展政策,有助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再次,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對于民族文化的繁榮、傳承也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有其獨特的地域性特征,內部傳播性較強,要想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新聞素材和優秀文化的傳播及宣傳,就需要有效應用新聞傳播平臺,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深化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識及記憶,進而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2]。
新媒體的特點鮮明,優勢明確,能夠充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但是在新聞傳播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首先,會導致新聞信息的整體體量大量增加,但是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新媒體的傳播形式更為新穎,信息類別更為豐富,能夠將很多未經篩選的信息推送給受眾。很多自媒體及新聞媒體單位為了能夠在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中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會對新聞的信息范圍及信息類別進行擴大,但是未對新聞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查及篩選,而是通過增加新聞信息量的方式來占據更大的新聞市場,這其中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不僅會使得新聞傳播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造成負面影響。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少數民族地區尤其如此[3]。另外,有一部分新媒體平臺片面追求商業化發展及經濟利益,在新聞價值取向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及偏差。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新媒體存在過分夸大信息內容、蓄意制作傳播虛假新聞的情況,導致大眾在觀看新聞傳播內容時真假難辨[4]。
除傳統媒體之外,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聞平臺及傳播機構的誕生,促進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環境的多元化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傳播主體也越來越多,出現了融合發展的良好勢頭。
傳統媒體環境下主流的新聞媒體主要為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在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傳統主流媒體具有權威性及公信力,具備專業的人才隊伍和社會資源。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自采編到發布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且需要經過嚴格審核之后方可對外發布,其時效性相對較差,但是在新聞的真實性及準確性方面有更好的保障,其公信力較高且品牌影響力較大。尤其是政府支持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媒體的發展,其資金較為充裕,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及科技信息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媒體環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非專業的新聞機構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新聞客戶端等進行新聞的發布及傳播,且通過與主流媒體合作的方式來更為廣泛地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非專業新聞傳播機構的受眾群體更為龐大,其傳播信息的速度更快,能夠實現實時的交流互動,并且可將自制的內容進行上傳,對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體量的增加及內容豐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5]。
新媒體時代環境下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傳播者,均可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軟件等各個網絡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發布及個人觀點的發表。在傳統媒體時代,只有主流媒體才能發布信息,而新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新聞傳播者。新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多效性及互動性明顯增強,各類網絡平臺能夠實現交互式信息的交流及多人參與的信息探討,每個人都能夠發表觀點,既可瀏覽信息,也可傳播信息。
新媒體背景下,每個人都可進行新聞編輯及信息發布,但其并不具備傳統新聞傳播要所求的專業性,新聞真實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并對整體新聞環境的正向穩定發展產生影響。因此,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工作者,更需要明確其在新媒體時代的社會責任,認真核實和分析各類新聞信息,并且對真實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行深入的跟蹤調查及報道,從而引起社會的關注,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新聞工作者要想在復雜的新聞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首先需要保證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及獨家性,盡可能第一時間與事件相關人員取得聯系或者抵達現場[6]。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視頻的拍攝及信息的發布,在新聞人員未進入現場之前,便會有大量的視頻照片在網絡環境中流傳,而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強化新聞傳播意識,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對新聞傳播內容進行跟蹤報道,并對保存的照片、視頻等內容進行反復核實,最大限度地真實還原整個事件,發揮出新聞媒體正向引導社會輿論的積極作用。
新媒體時代需要對新聞傳播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進,作為媒體工作者更需要對傳統新聞報道理念進行調整。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及報道工作有極大的特殊性,在新聞報道時,媒體要通過多種傳播方式將新聞事件完整地呈現在大眾面前,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采用視頻或者動畫與文字解說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此類新聞報道更為簡單易懂,受眾更容易接受。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新媒體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結合當地的民族習慣和風俗,充分考慮各類新聞的特征和特色并進行元素的添加,以適應媒體環境和特點,提升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及趣味性。
新聞媒體工作者對于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需求應有所了解,結合自媒體平臺完成各項新聞報道。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媒體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來豐富新聞傳播渠道,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另外,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民眾通過自媒體平臺參與新聞線索的提供,增加媒體的信息來源及渠道,不斷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媒體內容。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發布者的數量急劇增加,同質化內容也越來越多,部分新聞傳播者為了能夠獲得獨家報道的效果,存在刻意制造話題、虛假報道、夸大事實、內容失真或者言論偏激等行為,會對新聞的傳播價值及社會影響力產生影響。為了確保新聞報道的價值,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傳播者需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挖掘和發現對于國計民生、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有正向推動作用的新聞事件,確保其所報道的新聞真實且價值高[7]。另外,需要對有價值的新聞進行深入報道,通過深度采訪或者連續跟蹤報道的方式,將新聞的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拓展及發揮。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節奏及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讓人們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是當前新聞媒體傳播者需要重視的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媒體傳播者需要切實掌握和尊重受眾的實際閱讀需求及閱讀習慣,挖掘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新聞素材,并確保其所發布的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傳播,滿足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對于碎片化新聞的閱讀需求。首先,需要對新聞事件的種類進行劃分,根據其發生時間、背景分類發布,以滿足不同新聞受眾的閱讀需求,提升其閱讀效率及閱讀質量。其次,需要對新聞發布頁面進行簡潔化處理,盡可能將新聞標題以羅列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受眾能夠第一時間查找到其所感興趣的新聞,從而進行完整閱讀。再次,在新聞末尾可以設置相關專題內容的鏈接,為受眾提供類似的閱讀選擇,通過上述新聞傳播方式的調整,能夠在充分適應大眾閱讀習慣的同時提升新聞傳播效率及質量。
通過創新采編報道方式來提升新聞的新鮮感,并擴大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及傳播途徑。傳統新聞模式主要是記者了解線索之后,深入實地進行有價值信息的挖掘整理及編輯總結,經審核后對外發布,其新聞收集及傳播工作較為煩瑣、耗時較長。專業新聞報道中的語言應用規范、嚴謹,不夠通俗,尤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受眾來說,由于存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其可能在新聞閱讀及理解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8]。因此,新媒體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傳播者要認真思考此類問題,創新新聞采編程序及采編形式,在面對眾多的新聞信息傳播途徑時,盡量選擇受眾容易接受的傳播途徑,做好新聞提供者及傳播者的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少數民族地區民眾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對于社會上的熱點事件及焦點情況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媒體平臺拓寬了新聞的傳播途徑,但與此同時,要嚴防不良信息或者有害信息的滲透和傳播,要切實把好新聞傳播的“截門”和“閘口”,確保新聞傳播安全順暢。因此,新聞傳播者需要對采編報道的程序和形式進行優化,剔除不良信息,確保新聞真實性,不斷提升新聞的時效性和精準度,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新聞的閱讀及傳播中,從而真正體現出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傳播速度更快、傳播效率更高,而新聞信息量也在不斷增加,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著各類新聞信息的閱讀和交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傳播工作者需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和特點,不斷完善和優化新聞報道的獲取渠道及傳播路徑,建立融媒體平臺,并進一步創新新聞采編形式,切實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及質量,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