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濱
(作者單位:新疆廣播電視臺)
我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再加上我國地域遼闊,地勢也各不相同,所蘊含的文化更加包羅萬象[1]。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在日漸增加,但是很多外國人對我國的認識只局限于一線城市及其相應文化方面,對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尚缺乏深入了解。
新疆進行文化的國際交流并進行國際傳播的工作始于2008年吉爾吉斯斯坦國家二套廣電公司租用新疆電視臺柯爾克孜語頻道節目,新疆電視臺負責向吉爾吉斯斯坦傳送每天1個小時的柯爾克孜語節目。截至2018年10月,新疆電視臺通過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等5種語言向全中國、全世界介紹中國、介紹新疆。新疆的廣播電視節目先后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國落地播出,新疆電影先后進入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中國電影周”“中國電影展”等活動。
新疆作為我國西部邊境的重要自治區,一直以來受到國家的重點關注,相關的政策如“西部大開發”也在順利地進行著,可以說新疆現階段的綜合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但是,新疆受到地理位置及氣候的限制,它的經濟發展終歸不能與發達地區相比,這也影響到了新疆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新疆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對外傳播,就只能依靠內地發達地區的“輸血”,這就導致新疆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文化的成本逐年增加,再加上新疆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很難吸引專業的人員加入,缺乏硬件設備投資的同時缺少專業人員,這就使得新疆媒介的產業化發展非常遲緩。
廣播電視媒體不僅可以方便人們的生活,還可以通過對社會事件的報道反映社會現實,傳遞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廣播電視媒體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廣播電視節目需要有針對性地為受眾量身定做信息內容。也就是說,新疆廣播電視節目如果想要擴大國外影響,就需要為外國人傳播專屬的內容,而不是直接將國內傳播的信息轉播到國外。新疆廣播電視節目最大的弊端就是太過于注重內外傳播的高度吻合,以至于無法凸顯出對外傳播的重點,無法讓國外觀眾直觀地了解新疆。
新疆位于我國西部邊境,處于亞洲的中心地帶,與八個國家接壤,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新疆與中亞五國在地緣、民俗、宗教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聯系,這為新疆廣播電視節目實現“國際傳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也更加方便。但是,新疆廣播電視媒體對于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整合還不夠全面和徹底,不能凸顯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色,缺乏耳熟能詳的民族文化節目品牌,這就阻礙了新疆的對外傳播,使其難以樹立自身的國際形象,也難以在廣播媒體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有限,受眾也會隨之減少。《中國之聲》是近年來新疆廣播電視臺打開國際市場,向周邊國家推廣和介紹中國文化、新疆文化的一檔重要電視節目,這一節目的推出為新疆廣播電視臺實現“國際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是新疆文化走出國門的重要象征。但總的來說,我國在周邊國家地區的國際傳播能力相對較弱,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外宣傳不注重打造精品,未能讓受眾在品牌效應中領會文化特色,文化的傳輸缺少必要的重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疆文化的推廣。
近年來,新疆與外界主要的文化交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這是對外交流最基礎的兩種方式,但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源作為基礎保障。新疆媒體對外傳播在“走出去”上還缺乏實踐,“怎么走”還需要深思熟慮。現階段,新疆廣播電視臺缺乏主動傳播自己文化的意識,與國內一流媒體的合作交流并不緊密,這導致新疆在文化輸出方面的劣勢。目前,雖然國家加大了對新疆文化傳輸的投資,但是收效尚不明顯。
人力是現在社會競相爭搶的熱門資源,新疆由于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很難吸引到優質的人才。新疆廣播電視對外傳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外傳播者業務能力的高低,所以引進和培養專業化和國際化的對外傳播人才是新疆廣播電視對外輸出的關鍵。目前,新疆各項建設水平都在穩步提升,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仍然有很多對外傳播活動人員的業務水平的國際化程度較低,很多地方都有待提升和加強。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產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廣播電視臺更要發揮出自己的產業功能。新疆廣播電視節目要想實現對外傳播,拓展發展空間,就要發掘屬于自己的現代化傳播手段。新疆廣播電視臺在新疆傳媒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也就是說,新疆廣播電視臺不僅可以廣泛傳播各類信息,還能依據這些信息充當內地和外界合作的中間人,幫助內地與外國企業、市場、消費者進行交流和聯系,以此來活躍新疆本地的經濟市場,保證中國與中亞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而且,新疆廣播電視臺可以依據自身的特性生產大量的廣播影視文化作品,并使用特有的現代化傳播手段對其進行傳播,將自身的優勢通過廣播電視節目發揮出來,在傳播自己的文化的同時吸引其他各國的投資者,從而推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外交和文化外交。新疆廣播電視臺還可以依托傳媒本身的優勢進行資本運營,迅速壯大自己的隊伍,從而帶動新疆旅游業、餐飲業等行業的發展,為新疆經濟及我國西部大開發提供有力的幫助[2]。
新疆廣播電視臺雖然有想要實現國際傳播的目標,也為此付諸行動,但是總的收效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懂得宣傳。新疆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的宣傳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政治宣傳,二是商業宣傳。要想提高新疆廣播電視的國際傳播能力,做好主要宣傳工作非常有必要。在政治宣傳方面,新疆廣播電視節目可以將政治意識貫穿到美學、生活、宗教、歷史、經濟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外界對新疆文化的接受度[3]。以《新疆新聞聯播》為例,中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的《新聞聯播》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正式、有說服力的節目,《新疆新聞聯播》也是如此,它聚焦國內外時事,以多種語言形式播出,受到新疆當地及中亞其他國家的廣泛歡迎,傳播范圍相對來說較廣。新疆廣播電視臺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弱化對外傳播的官方色彩,減少枯燥的說教內容,為外界塑造一個獨立公正的文化傳播者形象。此外,新疆廣播電視臺還要加大對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從長遠的眼光理解和分析觀眾的需求。
新疆作為我國極具地方特色的自治區,本身所具備的優秀文化就很多,其廣播電視臺要想滿足大眾的需求,就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積極推廣優秀文化。新疆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培養品牌意識來提升知名度,慢慢打開國際市場,以確保文化輸出的效果。首先,新疆廣播電視臺可以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舉辦一些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動,傳播新疆獨特的文化,如新疆炒米粉、烤全羊、奶啤、馕等,通過獨具新疆特色文化的交流活動向中亞地區展示新疆的風采,展示中國的風采;同時,也可以通過峰會、會展等活動了解外國觀眾對于品牌的認知程度,從而開發出專屬的品牌,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終增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次,新疆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時要注重層次感和形式感,以多層次的模式開發、宣傳新疆的獨特風情,可以新疆旅游業為出發點拍攝相關的旅游視頻作為宣傳片,將當地樸素的民俗風情、載歌載舞的優秀傳統展現給其他國家觀眾,讓他們了解大美新疆的多元化,以此來提升新疆文化在與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4]。
新疆地方廣播電視臺在對外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存在著與域外媒體交流匱乏的問題。目前,新疆廣播電視臺與其他國家媒體合作的方式主要有租用時段和整頻道落地,租用時段的費用由國家統一劃撥,國家劃撥的經費是固定的,但是租用所需要的資金卻在逐年增加,這就給我國新疆文化輸出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對此,新疆現階段的解決方法是請外國記者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新疆文化,去感受新疆的獨一無二,雖然這一方法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總之,新疆廣播電視臺要想真正傳播自己的文化,就必須和外國一些影響比較大、傳播范圍比較廣的媒體進行聯系,探討雙方的合作問題,借助他們的名氣和影響力傳播新疆的特殊文化,以此來推動新疆文化和經濟建設的發展[5]。
新疆廣播電視媒體領域的從業者比較稀缺,專業能力強、工作認真的工作人員更是難得。新疆廣播電視臺要想做好國際傳播,就必須保證每一個從業者都有極高的個人政治素養,能夠完成不同語言之間的自由轉換,具備國際新聞素養和創新能力。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員的語言能力,使其能夠熟練掌握與轉換不同的語言,其還要有一定的少數民族的語言基礎,以此確保采集到的信息的真實性與時效性。其次,新疆廣播電視臺要提高從業者國際傳播素養。相關人員在國際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用詞準確,現階段國際傳播中文化對接的絕大部分二次編碼都是由媒介完成的,這就要求傳播者了解受眾的心理和喜好,認真分析新聞對內傳播和對外傳播的區別。再次,新疆廣播電視臺要提高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創新,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也是如此。在這個多元化、快速發展的社會,觀眾同樣有著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這就要求廣播電視媒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創新的能力,不斷地對新聞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變化,從而給受眾帶來優質的視覺體驗[6]。最后,新疆廣播電視臺在對外傳播時要注重對內部人才的培養,將現代管理意識運用到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過程中,再配合傳統文化來營造更好的傳播氛圍,進而增加節目的影響力。
新疆廣播電視臺要想打開國際市場,提高自身文化對外傳播的能力,就要明確自身定位,只有明確從哪些方面進行改變,才能將新疆優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并與世界其他文化進行交流,在與其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推動新疆文化、經濟的發展,促進新疆,乃至我國與外界的交流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