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晴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筆者認為,國內最早具有慢綜藝雛形的節目是2013年的《爸爸去哪兒》,其在人物關系、情感體驗上已經具有慢綜藝節目的特征。2014年《花兒與少年》的播出,使慢綜藝節目的特征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現。隨后,《偶像來了》《向往的生活》《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餐廳》等風格相似的節目的播出,使得慢綜藝節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1]。近幾年,《我家那小子》《做家務的男人》這類網絡觀察類綜藝的熱播又為慢綜藝開辟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本文從行業和受眾兩個方面來考慮慢綜藝節目興起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眾對競技類綜藝的興趣疲軟,慢綜藝應運而生;另一方面是慢綜藝回歸生活本真,契合當下受眾的需求。從近幾年的綜藝節目市場競爭方面來看,盛行的競技類綜藝節目在主題、定位、風格等方面大都相互模仿,內容雷同,如《奔跑吧兄弟》《高能少年團》《極限挑戰》等,使得慢綜藝節目在各種競技類綜藝節目泛濫的綜藝市場上占據了競爭優勢[2]。對于受眾來說,他們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焦慮已經成為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而慢綜藝的開播不僅放慢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同時也讓人們重新拾起自己內心對于慢生活的向往。
慢綜藝節目在拍攝地的選擇上充分貼合觀眾的心理需求,設定民俗場景,能給觀眾提供消遣娛樂。例如,《中餐廳第一季》的取景地是象島,它位于泰國東南海域,是泰國第二大島嶼,這里人少景美,有著未被商業侵蝕的樸素風情,絕大部分土地都被熱帶雨林所覆蓋。《中餐廳第二季》的拍攝地是位于法國東北部的科爾馬小鎮,而這里也是宮崎駿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取景地,有著美麗如畫的“小威尼斯”的美名,色彩繽紛的建筑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經營餐廳,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讓人的浮躁心緒都變得沉靜起來。
在綜藝節目中穿插動畫可以豐富節目內容,為節目增添樂趣。比如,在《向往的生活第三季》“彭昱暢瘦身成功秀腹肌”的那期節目中,當工作人員給彭昱暢看一張網友制作的他變胖的照片時,他不敢面對且大聲連連否認,節目組則是做出了“嚇得我筷子都掉了”“這是對我人格的侮辱”等搞笑字幕和帶有傷心、絕望、狡黠等表情的動畫令人捧腹,足以見得節目后期制作人員的用心。
慢綜藝的目的是向觀眾展示慢生活,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所以整體畫風比較清新自然,整體營造出愜意悠閑的氛圍。《向往的生活》節目的取景地都是在清幽寧靜、優美秀麗的村落,有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的合嶺村、北京市密云區新城子鎮的花園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的翁草村等。《向往的生活》節目的整體風格比較清新,給觀眾一種賞心悅目的舒適感。在攝影方面,《向往的生活》中,有對依山傍水、綠水青山的村落環境的全景,對嘉賓們抓魚、劈柴、做飯時的中近景,也有對動植物及人物表情狀態的特寫,全方位地向觀眾展示了蘑菇屋的靜謐生活。
《向往的生活》是一檔由湖南衛視、浙江合心傳媒聯合推出的生活服務紀實類節目,節目中主人公們一起守拙歸田園,為觀眾帶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畫面,節目制作人打造了城市人向往的“蘑菇屋”[3]。因此,節目受眾主要定位為都市生活中處于緊張壓力下的人群,特別是年輕人。
首先是生活上:慢生活的心理滿足。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生活、學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壓力,所以更渴望過上慢節奏的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活》五季的選址都是在清幽寧靜、風景秀麗的小村落,如世外桃源一般,可以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突出節目主題;同時,還可以給觀眾呈現出一幅歲月靜好的閑適生活畫卷,讓觀眾遠離都市壓力,回歸田園生活。
其次是情感上:明星嘉賓的普通化。《向往的生活》中每期前來到訪的嘉賓都卸下了明星光環,失去了燈光的點綴,不再帶有精致妝容,而是衣著樸素,像普通人一樣抓魚、劈柴、生火、做飯。觀眾通過節目看到了彭昱暢也有減肥的苦惱、趙麗穎渴望放飛自我的快樂、劉憲華見到偶像楊穎時的不知所措,等等。節目通過全方位地展現明星普通的一面,能讓觀眾感受到純真生活的美好,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明星與觀眾的情感距離,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再次是心靈上:心靈的治愈。《向往的生活》還對人生進行了深刻解讀,每期邀請的嘉賓好友圍坐在一起暢談人生、互訴衷腸,而黃磊和何炅作為“情感導師”,則會幫這些嘉賓解讀人生并加以引導。這些永恒話題(親情、友情、愛情)也是普通群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所以可以喚起觀眾共鳴的情感,正確引導觀眾,溫暖觀眾的心靈。
首先是精良的后期制作與別樣的宣傳發行模式。《向往的生活》節目的成功除了優質的內容外,精良的特效包裝、后期制作也是能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比如,當“萬能菜譜”黃磊做飯時,節目組的后期就會細心地把食材、做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做成字幕打在屏幕上,方便觀眾自己在家中練習。不少觀眾在觀看后曬出了自己制作的蔥油餅、龍蝦炒面、三杯雞等。同時,節目組在后期制作時還會增添一些搞笑的字幕和動畫,精美的畫面提高了節目的傳播效果。《向往的生活》在品牌營銷策略上也別出心裁。例如,蘑菇屋成員總會在和客人吃完晚飯并圍坐在一起聊天時,對《向往的生活》獨家冠名品牌特侖蘇進行宣傳,而節目組也會給予牛奶特寫;在對江中猴姑米稀進行營銷時,節目組會將米稀這個產品和隨處可見的飾品、杯子、抱枕等物件相聯系,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度。除此之外,《向往的生活》通過對新媒體平臺的使用,使節目的熱度不減。例如,節目組會利用微博與粉絲互動,在每期節目播出前都會在官方微博和官方抖音賬號上先播出一些精彩的片段、“神秘”嘉賓等,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在節目播出后,又會播放一些花絮,保持了節目的后期熱度。與此同時,節目組還會迎合當今年輕一代受眾的喜好,為節目中的小動物開設微博賬號,如@尼古拉斯·燈、@小H就是那么紅等[4],從而吸引了更多觀眾的注意力。
其次是主流價值觀、傳統文化與節目的有效結合。《向往的生活》主要講述的就是人們的情感故事,處處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如張子楓與譚松韻的姐妹情,彭昱暢與魏大勛、王大陸的兄弟情、宋丹丹與巴圖的母子情,等等。此外,節目中也弘揚了很多我國傳統美德,有待客之道、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等。比如,當嘉賓們去當地人經營的小賣部里買東西或者以物換物時,小賣部的經營人員處處充滿了熱情與感恩,一來一往之間展現出了人們的相處之道。
首先,節目內容同質化。在綜藝節目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慢綜藝作為新生的綜藝題材,雖然當前收視良好,好評居多,但仍然面臨著節目內容同質化這種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我國慢綜藝發展時間短,缺乏專業的制作人才,導致節目的原創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些節目是引進外國的版權,甚至是原版節目的復制品。第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與其他的一些專業相比,高校對于高文化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欠缺,所開設廣播電視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院校也同樣欠缺,造成了綜藝人才的不足及國產慢綜藝節目的原創性不強,無法滿足觀眾對于綜藝節目不斷創新發展的需求[5]。比如,自2017年《向往的生活》播出后,《妻子的浪漫旅行》《親愛的·客棧》《中餐廳》等雷同綜藝也隨之播出,從長期來看,這不利于我國慢綜藝市場的健康循序發展。
其次,多元變現和產業鏈發展尚未成熟。目前,慢綜藝尚處于初步成長階段,從整體來看,慢綜藝的產業鏈開發還是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沒有形成規模化、整合化的發展模式。慢綜藝節目雖然帶火了一些品牌,但后期缺乏對這些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導致節目所帶來的熱度僅存在于放映期間。例如,在《中餐廳》節目中,餐廳門口掛著洗潔精的宣傳語,廚房用品上掛滿的拼多多的標牌,舒淇一邊做飯一邊不斷夸獎自己代言的老板電器和抽油煙機;然而,當這一季的節目收官時,對品牌的后期宣傳推廣和營銷也就隨之結束了。綜合來說,慢綜藝節目對于合作品牌長遠利益的開發和多元變現產業鏈的發展有待進一步探索。
再次,趣味性的缺失。慢綜藝主要是向觀眾呈現閑適的生活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其節奏緩慢,沒有劇本中常有的高潮、沖突等情節,因此它的趣味性、刺激性不如競技類綜藝那樣更能夠引發全民狂歡。例如,《向往的生活》中黃磊、何炅的人生經歷比較豐富,常常會向彭昱暢、張子楓這樣的年輕人及客人們傳授人生經驗,會和幾個好友圍坐在一起探討夢想、人生、生命等厚重和沉悶的話題,這也決定了這類節目如果制作得不夠出彩,就會導致趣味性的缺失,難以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首先,基于本土特色進行創新。慢綜藝創新的根本所在是重視綜藝人才的培養,政府應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以此來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要;實行校企協作的培養方式,讓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推薦著名的綜藝人才擔任講師,解決當前多數專業學生面臨的問題。另外,慢綜藝不能一味地模仿復制,要立足我國實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入挖掘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故事和話題素材,尋求本國的文化元素,打造我國慢綜藝自己的品牌。
其次,整合產業鏈,創造長遠利益。美食類慢綜藝可以聯合廚電、衛浴、家電、食品等品牌進行周邊產品的開發;體驗類慢綜藝可以結合當地特色與旅游產業進行合作,利用當地特色資源開發“民宿+旅游”的產業[6]。總之,慢綜藝要想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就要挖掘出自身的價值。以文化類綜藝《上新了·故宮》為例,節目在聚焦故宮博物院、探索故宮歷史文化的同時,還聯合設計師設計與故宮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并邀請鄧倫、楊穎等明星作為產品的開發官對其進行宣傳,其中“故宮睡衣”“故宮時光旅行系列行李箱”等產品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如此不僅傳播了故宮的歷史文化,也獲得了經濟利益。再如,《親愛的客棧》在錄制時,結合當地綠水青山的環境資源宣傳了當地的民宿,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再次,增添趣味元素,打造多元話題。綜藝類型比較多,但慢綜藝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探討人生、生命、親情、愛情、友情等深厚主題為主,另一種是以展示才藝、游戲、娛樂、競賽等為主。以鐘漢良、郭麒麟擔任常駐嘉賓的《漫游記》這檔慢綜藝為例,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在于增加很多趣味元素,當鐘漢良用眼睛拍照、李晨忍著腰傷堅強坐下時,配上搞笑的后期特效,獲得不少觀眾的青睞。節目剛開播沒多久,就好評如潮,很難讓人想到一個“90后”鬼馬相聲演員與“70后”成熟穩重的魅力大叔之間的故事會這么符合觀眾口味,這是慢綜藝多元化發展的一次成功的嘗試和蛻變。
真人秀節目說到底是為了服務大眾,所以應該在“慢”的理念下增強自身的趣味性,打造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這幾年,我國慢綜藝在逐步發展,主要是為了展現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給大眾帶來溫暖和感動的同時,通過講述一些簡單的道理,傳播有內涵的文化和價值觀。盡管目前這些節目還存在一些不足,但不可否認在當今的時代背景和綜藝市場中,慢綜藝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