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誠,洪 宇
(1.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揚州供電分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0;2.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連云港供電分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統計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為充分發揮基層統計的信息、監督和服務功能,需要不斷提升統計數據的時效性及準確性。人民日報發文《數據也是生產力》,對數據的價值予以了充分認可[1-3]。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給了每一個行業實實在在的沖擊和挑戰,同時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4-6]。通過對電力數據的價值挖掘,可以實現工作流程的優化,達到提升管理效益的目標[7]。國網公司明確提出“求真務實”的統計工作目標。江蘇省公司也要求加強信息化與新技術手段運用,開展數據自動取數及跨專業數據交叉對比等工作。在上述背景下,揚州分公司立足于電網統計工作實踐,基于RPA 技術,對如何做好電網智能統計作業機器人建設進行探討。本研究對國網下屬其余分公司、其它同類型能源企業統計作業具有參考意義。
在未進行智能化建設前,電網統計作業主要包括明細表的制作與核對、月報表的編制等工作。其中,明細表的制作與核對流程為人工抄錄—人工計算—電話核對—問題修正,全程耗時約80 min。統計月報表的編制流程為數據準備—分析表格編制—分析圖表制作—報告內容填充,一個流程的耗時約為70 min。經梳理不難發現,當前在電網統計工作中主要有兩大痛點:
1)現有作業流程中,還有不少的人工作業步驟,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2)報表數據核查與分析,仍主要依賴統計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經驗,稍有疏忽,就會導致返工,極大地影響了報表時效性。
那么,應該采取何種策略來應對上述痛點?當前,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統計作業的智能化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此,智能統計作業機器人的建設就具備現實必要性與技術可行性。
需求分析是智能統計作業機器人建設的基礎工作,其主要分為三大模塊,各自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作業場景梳理:作業場景主要分為數據報表與分析報告兩類,數據報表包括公司供電明細表、發供用最高負荷表、供電綜合情況表、市公司2 號主要指標表、電力生產情況明細表、售電量月報表、行業用電分類表、售電公司及微電網電量情況表、分壓線損報表和節能減排月報表等10 種報表。分析報告包括揚州供電信息月報、揚州供電公司統計簡報、揚州分縣行業簡報、揚州統計快報、揚州主要指標差異簡報、全公司經營指標月報、1 號分析快報和供用電情況簡報等8 類報告。
2)作業流程梳理:作業流程梳理主要分為5 項內容:作業時序、作業流程、作業步驟、計算方法和核對邏輯,可實現對作業場景的分類與名稱顯示,提供數據來源以及操作流程。
3)數據來源梳理:實現跨系統、跨部門、跨公司數據來源的整合,通過3 大核心系統數據、7 大部門共享數據、6 大類全省下發數據整理海量信息數據。
電網系統智能統計作業機器人能實現以上作業場景、作業流程、數據來源等方面信息數據的采集與管理,實現高效化的數據統計工作。
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就需要運用現有技術手段進行需求設計,即技術選型。技術選型時,要考慮其是否實現如下三個功能:
1)實現源數據的智能采集:RPA 技術是一種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它允許通過配置自動化軟件模擬和人類在軟件系統中交互的動作來執行業務流程。RPA 軟件根據規則與其他系統交互,根據需要執行各種重復性任務。
2)實現數據的智能核對:在程序中編寫大量的判斷條件,很可能是會造成一場噩夢。使用規則引擎卻能夠通過一致的表示形式,更好地處理日益復雜的業務邏輯。
3)實現分析報告的智能生成:模板引擎(這里特指用于Web 開發的模板引擎)是為了使用戶界面與業務數據(內容)分離而產生的,它可以生成特定格式的文檔。
技術選型后,即可進行系統開發,即智能統計機器人的技術實現。本智能統計機器人基于需求分析與需求設計的基礎上研發而成,融合RPA 技術、規則引擎技術和動態模板技術,可實現對數據來源、作業流程、作業場景的統計管理。
智能統計機器人主要功能模塊分為:核查數據報表、自動生成統計報告、校對核驗電廠電量和自動提醒作業流程等,具備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等優點。
在電網統計實踐中,本研究所開發的智能統計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較為豐富。
1)電量智能校核:本單元對應模塊是智能核對模塊,顯示作業任務的編號、時間、創建及修改時間,能對數據報表進行全面核查、深入分析、實時監測,可實現對數據報表的高效化管理。
2)發電類型分析:本單元對應模塊是智能分析模塊,顯示作業任務生成的具體起始時間點,支持下載報告,能快速準確生成統計報告,內容清晰、一目了然。
3)電廠電量監測:本單元對應模塊是電廠電量模塊,分為預警清單、電廠電量和線路電量三個部分,其中,電廠電量部分顯示各電廠的名稱、發電類型,并給出月電量、年電量的統計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數)。
4)用電監測:本單元對應模塊是用電監測模塊,主要針對上述三大模塊進行進度檢測,通過此頁面能直觀了解各模塊待執行任務、異常任務的個數,便于指導部署后續工作。
本智能統計機器人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效率顯著提升,傳統人工制作流程繁瑣,需要抄錄、計算、核對、修正,一整套程序下來合計用時約80 min,但本智能統計機器人僅需20 s 便可實現對供電明細表的制作與核對,相比人工作業在效率上提升240 倍之多,其高效性、高精度是接下來投入市場應用參與競爭的優勢所在。
依托本系統,構建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管理理論三位一體的知識型和創新型現代化管理模式,公司發展部作為體系建設牽頭部門,統籌組織各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精益合作,實現各專業間信息交換和共享,深化分析結論運用,提高統計服務水平,對公司統計工作的持續良好發展、企業經濟效益及綜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2021 年,揚州公司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同級智能化作業輔助系統。每月對生產統計報表進行跨系統數據智能獲取及數據準確性自動核查,減輕了人工作業量,按照“表格—場景”、“報告—場景”完成系統功能模塊開發,從數據自動采集及取整計算、數據智能核查等方面著手,實現統計作業信息化、智能化,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分配、提質增效,推動公司向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管理理論三位一體的知識型和創新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轉變。
智能統計機器人屬于全省首創,并始終受到省公司高層的高度重視,不同新聞媒體也對本系統的研發及應用進行報道,可見其有著較高的社會關注度和認同度。
國網發展部門下達重要指示要在2021 年扎實做好報表統計工作,要實現生產統計知識圖譜生化研究與應用,建立統計指標—明細數據—關聯數據—關聯對象的聯動模型。本項目基于RPA 技術的嵌入式生產統計基層智能作業平臺進行研發,被列入國網統計專業2021 年的重點工作之一,目的旨在推動基層統計系統的集成化、創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提供任務提醒、數據核查、異常監測、統計查詢和自動報告等功能,是以浙江、福建、國網大數據中心帶頭,江蘇負責研發的國家重點項目。
智能統計既是技術工作,也是管理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與完善。接下來,根據國網、省公司的工作安排,揚州智能統計機器人將應用在“網上電網”系統上,揚州公司負責引領并開展省內宣傳的各項工作,計劃在2022 年底,實現全省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