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凱,周 寧
(山東省微山湖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永勝煤礦,山東 濟寧 277600)
煤礦開采施工中,部分企業將經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忽略了對現場作業安全的嚴格管理,致使實際施工中時常發生安全事故,不僅威脅著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也給煤礦開采工作的有序開展帶來不利影響。采取“一通三防”的安全控制措施,關鍵在于加大對現場作業安全的管控力度,針對不同類型的安全隱患采取相應的防治手段,最大限度保障礦井生產工作全過程的安全性。
“一通三防”在煤礦開采中的應用主要包含礦井通風、煤塵防治、瓦斯防治以及火災防控。煤礦井下屬于較為特殊的施工環境,具有空氣稀薄的特點,組織開展開采作業的過程中,若現場存在濃度過高的煤塵、瓦斯和有毒氣體,不僅會干擾和阻礙后續施工工作的正常進行,還可能危及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構建有效的通風系統,一方面可以及時抽排處理井下的煤塵、瓦斯以及有毒氣體,另一方面能夠將充足的氧氣輸送到井下環境中,為作業人員營造良好的安全采礦環境。防治煤塵、瓦斯及有毒氣體的形成,主要是以瓦斯防控為核心,最大限度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針對火災、煤塵及瓦斯安全事故的防控,有序落實一系列科學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提高煤礦開采施工對安全隱患問題的應對能力[1]。
將“一通三防”有效實施到煤礦開采施工的全過程安全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強化井下作業一線人員以及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深化礦井開采施工對安全控制工作的重視,不斷提高井下作業在礦井通風、煤塵防治、有害氣體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對現有的井下通風系統予以優化處理,可以以健全和完善的通風設備為著手點,在滿足礦井通風需求的情況下,提高相關設備設施的運行效能,確保井下環境中的煤塵、瓦斯濃度均處于可控范圍內,防止因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過高致使作業人員出現中毒現象,有效防范爆炸事故的發生。貫徹落實“一通三防”的安全控制措施,能夠顯著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學習安全知識和防范措施,嚴格遵守煤礦開采的技術規范和施工要求,積極配合一系列安全管理工作。
在通風設備的選用上,應優先考慮安全有效、運行效能較好的通風機,由專業的技術人員負責統一管理通風設施,并密封處理風筒接口。若煤礦開采對通風要求較高,則可以將風筒適當延長,使得工作面處于良好的通風環境下,充足的風量也有利于降低井下煤塵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保障井下氧氣充足。在開采作業期間,若需要臨時停工,也不能將風量隨意減少。構建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實行責任制,各個通風設備應由專門的負責人予以管理,結合開采施工的實際情況,對通風設備的質量安全和運行性能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其潛在的故障問題和安全隱患被及時消除。若在實際施工中出現停電、檢修以及設備故障等問題,工作面面臨停風狀況,則應暫停開采作業,讓作業人員從礦井中有序撤離,與此同時,將工作面的動力電源切斷,設立明確的警示標志,待通風正常后再恢復施工[2]。
控制井下環境中的瓦斯濃度,是煤礦開采安全管理的重點工作內容。工作人員需要對瓦斯濃度進行檢測,在井下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瓦斯最濃處濃度不超過0.8%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啟正常通風。檢測過程中,若測得二氧化碳的濃度超出1.5%,或是瓦斯濃度超出0.8%,應先采取有效措施排放瓦斯。若是二氧化碳和瓦斯的濃度過高,超出3.0%,相關管理人員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專門的排放作業方案,明確適宜可行的安全處理措施,確保井下二氧化碳、瓦斯被有效排除。對于無法在一天內完全排放二氧化碳和瓦斯的礦井,需予以暫時封閉處理。
在通風正常的狀況下,井下巷道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出1.5%,瓦斯濃度不得超出0.8%,保證供電后通風系統能夠恢復正常運行。掘進煤礦巷道時,若測得濃度較高的瓦斯氣體,且濃度超出0.6%,則應在第一時間內進行預警,暫時中斷割煤作業,亦或是將割煤速度放慢,避免瓦斯濃度再次升高[3]。
有效應對井下環境變化和地質變化,是對煤礦開采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考驗。通過實行抽采試驗,了解礦井下水文地質的具體情況,確定抽采達標后,以掘進施工規定要求的距離標準為基準,組織開展掘進作業。與此同時,若是在局部抽采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煤層結構穩定性不足、變化預兆等特殊現象,則需根據具體的通風作業要求,做好針對性的局部防治工作。以打設瓦斯釋放孔為例,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給定的設計參數,確保一次性打足,并由安檢人員、瓦檢人員予以實地監督和確認。
采用打眼鉆孔的方式疏散粉塵,最好優先選用濕式打眼的作業方式,在打設釋放孔、幫錨桿孔的施工過程中,需由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噴水、滅塵。進行割煤作業的過程中,需將全斷面噴霧、內外噴霧同時開啟。在與頂板距離0.3 m 以內、與迎頭距離適宜的地方懸掛全斷面噴霧,每天全面沖洗巷道前50 m 范圍的區域。
對于煤礦開采施工過程中常用的機械設備,如電纜、設備、風筒以及管路等,應定期除塵和清洗。規定要求巷道積塵厚度不得超出2 mm、連續長度不得超出5 m。在轉載點位置處,應配置有效完備的噴霧設施,確保覆蓋范圍涵蓋整個煤流。綜合防塵處理全工作面,加強對隔爆設施的有效運用,最大限度避免粉塵爆炸事故的發生。對于掘進機設備的選用,關鍵在于保證其內外噴霧的作用效果良好,覆蓋面能夠囊括全切割區域,充分發揮其霧化滅塵的效果。
火災防治是煤礦開采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井下一線作業人員,還是相關的管理人員,均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消防滅火知識,嚴禁井內有火種進入。若井下開采過程中突發火災,應在第一時間內分析判斷火災的性質,確定災區內瓦斯、通風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采用可行有效的方法展開滅火,使得火災的蔓延趨勢得到控制。若火災是由電氣設備著火而引起,則工作人員需在第一時間內將電源切斷,避免出現人員中毒、瓦斯爆炸等危險性更高的安全事故。做好皮帶管理,也是防范火災的一項重點內容。通常情況下,應保持皮帶的張緊度適中、不跑偏,防止皮帶在長時間使用狀態下出現摩擦生熱并引發火災。
加強井下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企業提高對安全控制工作的重視,充分了解和把握煤礦開采作業的特點,以及可能面臨的危險性因素。針對礦井通風、瓦斯防治、煤塵防治等不同類型的安全控制作業,采取科學可行的預防措施與處理手段,保障井下作業環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