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芳華

“大夫,我的體檢報告出來了,雙側頸總動脈多發(fā)斑塊、右鎖骨下動脈斑塊、腹主動脈斑塊并管腔重度狹窄、腘動脈斑塊……這斑塊從頭長到腳,該怎么處理啊?”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患者拿著體檢報告來咨詢斑塊的問題。今天就來聊一聊動脈斑塊那些事兒。
人體持續(xù)暴露于各種致病因素,如吸煙、肥胖、不良飲食習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久而久之可導致動脈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受損的內皮細胞通透性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易于進入動脈壁,并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相繼出現脂質點和條紋、粥樣和纖維粥樣斑塊,以及復合病變3類特征性病變。
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穩(wěn)定型斑塊,其纖維帽較厚、脂質池較小、富含纖維組織或已鈣化斑塊,彩超報告會提示“強回聲”“等回聲”;另一類是不穩(wěn)定型斑塊,其纖維帽較薄、脂質池較大,表現為潰瘍斑塊、斑塊內出血,彩超報告會提示“低回聲”“混合回聲”。
如果把動脈斑塊比作餃子,皮厚餡少的,怎么煮都不容易破,就像穩(wěn)定型斑塊;皮薄餡多的,隨時都有破裂的風險,就像不穩(wěn)定型斑塊。
不穩(wěn)定型斑塊會在“導火索”的作用下發(fā)生“火山爆發(fā)”,出現斑塊破裂并形成血栓,從而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迅速奪走患者的生命。
在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協同作用下,斑塊破裂釋放大量組織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白色血栓,這種血栓脫落后會引起腦、腎、腸系膜等血管栓塞,最常見的就是腦血管栓塞。同時,斑塊破裂導致大量的炎性因子釋放,促進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1的合成,進一步加重血栓形成,演變?yōu)榧t色血栓,使得血管發(fā)生急性閉塞而導致嚴重持續(xù)性心肌缺血。
以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而引起的一系列心腦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ASCVD主要包括冠心病、腦卒中、急性主動脈綜合征。
逆轉斑塊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根本目標,合理膳食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治療基石。
不合理膳食是造成我國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2017年,我國約260萬心血管疾病死亡歸因于膳食因素。2019年,《柳葉刀》發(fā)布的全球飲食領域首個大規(guī)模研究提示,全球近20%的死亡是由于攝入食物不健康導致。造成死亡的不合理飲食習慣排前三位的是:高鈉飲食、低全谷物飲食和低水果飲食。
《中國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研究表明,我國江南及東南沿海一帶地區(qū)的東方健康膳食模式中發(fā)生超重、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風險較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死亡率較低。該膳食模式的特點是清淡少鹽、食物多樣、谷物為主、蔬菜水果充足、魚蝦等水產品豐富、奶類豆類豐富等。此外,人們還具有較高的活動量。
日前,美國預防心臟病學會發(fā)表文章強調,循證飲食模式在預防ASCVD和ASCVD危險因素如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該學會推薦以蔬菜、水果、豆類、堅果、植物蛋白、魚類、低脂奶制品為主的飲食模式;建議將飽和脂肪替換成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減少膳食膽固醇的攝入;減少食鹽、精制谷物和過度加工食品的攝入,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不建議通過常規(guī)補充營養(yǎng)制劑,如維生素制劑的方式來預防ASC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