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詩歌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背景介紹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因“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揮而導致失敗,紅軍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戰略轉移。陳毅因傷奉命留下,擔負起領導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進行游擊戰爭的重任。當時形勢如黑云壓頂,敵強我弱,贛南游擊隊在敵人重兵圍攻中,斗爭萬分艱苦。1936年冬天,陳毅在廣東和江西交界的梅嶺被敵人圍困20多天,他在極為兇險的環境中,寫下視死如歸又充滿革命必勝信念的《梅嶺三章》。
詩歌解讀
這首詩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關頭的告白。詩人以“泉臺”“烽煙”“血雨腥風”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艱辛,表達了對犧牲者的緬懷,又以“斬閻羅”的十萬“旌旗”、紛飛的“捷報”、遍種人間的“自由花”等意象,表達了不屈的戰斗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詩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臨危而斗志彌堅的豪邁胸懷,譜寫成這一不朽的壯烈詩篇。它猶如掛在夜空中的皎潔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猶如黑夜燦爛的明星,將永遠激勵人們為了壯麗的共產主義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