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基礎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建設的起點,也是影響育人成效的關鍵階段。傳統基礎教育缺乏明確支點和有力抓手,尤其缺少面向未來、融合傳統的包容性課堂、發展性課堂,影響了基礎教育成效。在邁向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時代,為穩步推進基礎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全面育人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陣地建設為抓手,通過突出服務特色,彰顯育人智慧,為學生提供全方位覆蓋的基礎課堂,更好實現全面育人、立德樹人的理想目標。以課堂陣地建設為抓手,穩步推動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將實現以下價值:
其一,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支持,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共同發展。通過以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為導向,針對每個學生實際,出臺個性化突出的課堂方案,助力學生發展個性。通過選擇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建設內容豐富、學生主導的課堂陣地,在豐富學生選擇項的同時,為學生拓寬個人學習空間提供良好場景。
其二,為學生提供智慧化的學習支持,促進學生實現智慧成長、自由成長。通過以智慧化教育為支撐,充分發揮智慧技術的應用優勢,積極引入智慧教育資源,對傳統基礎教育課堂進行智慧改造,形成了更加智慧的教學形態,既能幫助學生獲取更新、更全的學習資源,也幫助教師做好學生評價,持續改善教學效果。
推動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助力基礎高質量發展的主方向。為幫助學生真正“上好學”,需要以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為基礎,通過踐行素質育人導向,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陣地建設有機融合,全面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積極創新基礎教育模式,持續提高育人質量。以課堂陣地建設為抓手,穩步推動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需要重點做到:
首先,要挖掘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智慧,通過融入基礎教育要求,持續吸收、演化傳統文化,全面夯實課堂陣地建設基礎。要注重汲取傳統教育智慧、挖掘傳統教育思想,通過傳承“有教無類”“學思一體”等育人理念,融入基礎教育新環境,構建個性化、啟發性課堂,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要將傳統文化、育人智慧與基礎教育有機融合,促使其有效轉化為新的課堂模式。通過把握全新育人環境下的教學規律,構建符合學生學習、成長新環境的課堂模式,穩步助力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
其次,要注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不斷反思教學行為,結合教學績效評價、學生意見反饋等內容,調整教學模式,持續改善課堂教學形態,促進學生以最佳狀態參與課堂學習。要以核心素養為目標,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場景,促進學生在相對真實、自然的學習情境中,形成“開放式”學習思維,助力學生在具體解決課堂教學問題進程中,形成必要的學習素養。要養成反思、總結課堂教學效果的良好習慣,通過建設開放、互動、包容的課堂陣地,及時傾聽學生意見,構建差異化明顯、實效性突出的課堂形態,穩步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最后,要注重突出服務育人導向,通過以學生學習、成長為主線,依托數字化教學平臺,將服務學生與發展學生融入課堂陣地建設全過程,形成新的可持續、發展性課堂。要注重突出育人價值導向,通過以助力學生全面成長為導向,充分發揮數字終端的輔助教學優勢,為學生創設趣味、生動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字素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面向未來的新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穩步推動基礎教育“內涵式”發展進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通過發揮智能技術的支持優勢,建設主題明確、內容豐富的課堂陣地,采取高質量的評價機制、智慧化的教學方法,構建全面協同的基礎教育治理體系,更好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