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浮沉

1934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教授從牛眼中分離出一種黏多糖,這種對于人體非常安全的材料很快被用于一些眼科和骨科的手術。但人們沒想到的是,它在數十年后風靡全世界,成了演藝明星們的最愛。尤其是在中文世界,它還有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名字——玻尿酸。
玻尿酸這個名字是從哪里來的,至今沒人知道,但它就是人所共知的名字——在科普圈,這種荒謬的事情比比皆是,真是“槽多無口”。
這種黏多糖相對標準的叫法應該叫透明質酸,或者一種糖醛酸。只有玻尿酸,完全不知所出。透明質酸不是科學家發明的材料,他們只是發現和提純了它。在人類體內,這種物質也廣泛存在——人體細胞間質、眼玻璃體、關節滑液等結締組織中,透明質酸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在體內發揮保水、維持細胞外空間、調節滲透壓、潤滑、促進細胞修復的重要功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透明質酸被發現之后,首先被用于醫療。在眼科和骨科手術中,新植入的材料和機體并不能很好地融合潤滑,而人工注入透明質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沒有開刀,對于某些關節病的治療,透明質酸也是很好的材料。
透明質酸的高黏彈性對保護關節作用顯著。在行走等低撞擊頻率下,它是黏性的,可以減少組織間的摩擦;一旦你跑起來,它就變成了彈性液體,可緩沖應力的沖撞;負重時透明質酸又是凝膠狀彈性體,給關節緩解壓力。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又發現,不僅是眼睛和關節里,就算普通的皮下組織、真皮中,透明質酸也是重要的一分子。讓皮膚“鼓起來”,透明質酸功不可沒。
自從發現了透明質酸和肌膚的關系,想不讓它火都不可能了。某演藝明星說過:“如果沒有玻尿酸,很多明星會活不下去。”
我們都知道,我們需要什么,但并不是直接吃下去就能獲得,更別說注射了。“注射玻尿酸”的風潮也一直伴隨著“假臉”的傳說存在。
首先必須說明,透明質酸是無辜的,它是個好酸。在化妝品最常說的“保濕”這一功能中,透明質酸是各種材料中的佼佼者,和甘油相差不多。所以說,很多“神奇”的化妝品中,最神奇的部分往往都是只需要幾分錢的甘油,其他所謂神奇的成分功效難有定論。但透明質酸還是憑實力站了出來,化妝品中有它,總不算花冤枉錢(當然也得看多少錢)。
這說的僅僅是抹的化妝品,如果是注射用的,就是另一回事了。透明質酸是一種人類就有的天然物質,這當然說明它是無害的,但也帶來其他問題——很容易被代謝。用純粹的透明質酸注入皮下,幾個小時就會被代謝掉。可能疼勁兒還沒過去呢,這玩意就失效了。
醫美機構當然不會眼看著這錢掙不著。通過長時間的實驗,透明質酸交聯技術應運而生,這種技術使它的分子團結在一起,成為果凍狀可塑形的凍凍,可有效地為皮膚提供支撐。
必須說,交聯技術雖然讓透明質酸的代謝變慢,但它還是要代謝的。最終,你還是你,甚至可能由于各種原因你還不如你了。
醫美需謹慎,必須看資質。
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透明質酸幾乎只用于醫療。人們還沒有發明制造它的辦法,所有的透明質酸都從牛眼和雞冠中提取。你看雞冠子肉肉彈彈的對不對?那就是透明質酸在起作用。
70年代后,透明質酸身價大漲。倒不是因為人,而是因為馬。在英美等國家,賽馬、賭馬在彼時大行其道,一匹馬的戰績可能影響千萬人的錢包。獸醫們發現給馬的關節注射透明質酸可以起到很好的潤滑、減負作用,透明質酸的制造這才引起重視。
目前的透明質酸生產主要來源于兩類,其一是發酵法,這使得透明質酸的成本大幅下降。另一種技術,還是從生物中提取,當然,這樣成本比較高,但為很多“高質量”化妝品所推崇。除了傳統的牛眼和雞冠外,這幾年熱門的材料源自魷魚。
這幾年,用魷魚眼睛制造透明質酸被很多國家和廠商看重,開始實驗和投產。說不定,你抹的護膚品里的透明質酸,就是從魷魚眼睛中制取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