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四川、重慶部分居民的手機中提前接到了地震預警信息:“64秒后地震橫波到達重慶市江北區,震中四川瀘定,預警震級6.9級,震感較強。”什么是地震預警?手機如何實現地震預警功能?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應用信息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暾進行了解讀。
“地震預警常與地震預報混淆,一字之差卻謬以千里。”王暾說,地震預報是在地震還沒有發生時,通過研究分析,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后,但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目標區域前,提前幾秒或幾十秒以彈窗和警報聲告知震中、預警震級、預警時間、預估烈度等信息。
地震預報目前仍是世界性難題,包括美、日等發達國家在內,地震預報,尤其是臨震預報仍處探索階段。
那么,地震預報目前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地震專家說,中國地震局有幾十種監測手段,但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種手段可以直接和地震發生聯系,這是地震預報最大的難點。地震預報分為臨震預報、短臨預報和中長期預報,其中中長期預報相對較可行,臨震預報和短臨預報則十分困難。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從1966年邢臺地震開始,到目前全國已有800余次地震被預報,其中有200多次取得減災實效。從現在預報的精確度來看,一般位置能達到地理位置1度(即110公里乘以110公里)這樣的范圍,時間波動范圍大概達到3—5天,大致可對一些高震級地震進行“破壞性地震”的預測。
瀘定地震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發出了地震預警。目前小米、華為、OPPO等多款國產手機的操作系統都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另外,因智能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可感應震動,一旦手機監測到地震信息,就會向預警中心服務器發送信息。今后有望實現“有人的地方,就有地震預警能力”。部分手機型號可嘗試如下操作打開地震預警功能。華為: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地震預警。小米:手機管家→安全→地震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