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迎霞 曹麗華 楊 陽 原曉娜

4個多月的時間能發生什么?安替奔達(寧夏)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替奔達)從注冊到捧回重磅獎項,見證了自己的奇跡。
它的成長,得益于科技企業孵化機構的鼎力相助。
在寧夏,這樣的受惠科技民企俯拾皆是。從政策出臺到資金支持,從資源配置到人才引進,當地編織起一張全方位服務的大網。
“決定落地寧夏后,對于孵化器的服務質量,說實話心里沒底。”安替奔達執行董事楊海濤坦言。
作為國內第一家將單鏈抗體技術產業化應用于奶產業的企業,他們首先必須建起符合GMP標準的萬級潔凈實驗室。
然而在場地緊俏的寧夏首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要找出這樣一塊空地,并非易事。
“這家企業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團隊成立,‘軟件’很強,咱的‘硬件’不能拖后腿。”寧夏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茹福華表態。
此事迅速擺上中心工作日程。
茹福華將一樓原先另有用途的空地努力協調出300平方米,讓安替奔達建實驗室,還斥資10余萬元改造電力線路,助推項目盡快落地。
沒有“外患”,才能安心發展。
安替奔達2021年4月底注冊,隨后裝修、買設備、招人,當年9月初就在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寧夏賽區行業賽上一舉拿下初創組冠軍。公司首期研發的“雞尾酒混合制劑”療法,高效解決了奶牛乳房炎這一頑疾。
在寧夏各孵化機構,企業能享受到行政代理、培訓輔導等多種服務。銀川市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還引進建立共享的第三方公共檢測平臺,2020年就累計完成食品、飼料、重金屬、廢氣等14大類857小項檢測資格認證。
不少科技民企都被貸款問題長期困擾。
“中小企業融資,真心難啊。”寧夏藍博思化學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博思)董事長楊文茂有感而發。
這是一家給國內外制藥企業提供核心關鍵原料的公司,2016年成立伊始就決定建研發中心,需要資金兩三百萬元。
然而,楊文茂前后咨詢了四五家銀行,對方一聽企業還沒投產,都不給貸款。
未來何去何從?楊文茂一度陷入迷茫。
機遇在2017年悄然而至。在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寧夏賽區決賽中,藍博思摘得初創組一等獎。得獎企業不僅可以獲得獎勵,還享受多項政策支持。
寧夏銀行通過“寧科貸”政策,當年就為藍博思貸款100萬元。這是寧夏科技廳為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而開展的風險補償貸款??恐@筆錢,藍博思很快建好12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之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1年,銷售收入達7500多萬元,利潤2000多萬元。
像藍博思一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寧夏倬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生產高分子材料及精細化工產品需要,向寧夏寧東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申請科技擔保貸款,最終通過“科融?!鲍@得10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據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底,寧夏通過各類科技金融產品累計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本121.7億元,支持科技企業2037家(次)。
地處西北,企業即便含著“金鑰匙”誕生,有一樣資源依然稀缺,那就是人才。
2011年,我國控制閥行業龍頭企業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寧夏菲麥森工業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麥森)。
“一方面,想通過企業化運作提高現有人員薪資待遇,從根本上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另一方面,想以我們60年工業化與30年信息化的經驗,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該公司副總經理吳瑞寧指出。
在技術不斷迭代升級過程中,人才之痛再次凸顯。
“屢遭‘攔路虎’,不能半路撂挑子啊。”吳瑞寧告訴記者,菲麥森通過東西部科技合作聯合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進行攻關,寧夏科技廳也立項支持。最終,一些前沿技術的高端應用在平臺上實現。
近年來,他們先后研發59個工業應用系統,服務國內100多家科技企業。
記者注意到,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背景下,很多率先破局的科技企業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反哺”式服務,助攻更多中小企業發展提速。
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辦的綠蜘蛛眾創空間,成立了國內首個專門為綠色智能鑄造領域創客和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服務的平臺,目前已服務個人用戶9萬多個、企業用戶5000余家,促成交易額累計190億元,累計為行業企業設計并建設4個綠色智能鑄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西部企業想長足發展,用政策留住人才是關鍵。我們期待自身獲得更多支持的同時,能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更好地服務。”吳瑞寧說。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