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雪

近日,有一段視頻爆料,河北衡水某動物樂園的飼養員讓猴子抽煙、涂口紅、穿尿不濕直播帶貨,“被迫營業”,遭到網友普遍質疑。5月27日,相關動物園所在城市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回應,調查核實后會叫停。
就在幾個月前,江蘇泰州也發生過類似事件。經網民舉報,相關部門表示約談動物園負責人。但據媒體報道,該動物園用猴子直播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舉報。的確,當前這種直播內容在短視頻平臺普遍存在,可謂“屢教不改”。這種直播的本質,相當于倚仗新技術手段,把過去民間藝人耍猴的把戲搬進了移動端,擴大了受眾群。
這種網絡“新型馬戲團”的危害性不容小覷。動物保護專家表示,這些行為對動物實際傷害很大,給小猴子喂飲料、零食會損壞它們的腸胃、身體發育;擬人的生活方式會使它們無法適應族群生活,以至于孤獨終老。而比舊式馬戲危害更大的是,短視頻平臺流量大、受眾廣,不良內容的傳播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是深遠的。
不難發現,這種直播基本發生在私人動物園。但現行的法規只針對公有動物園進行管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這種直播屢遭舉報,又能有恃無恐。嚴格意義上的動物園,主要具有動物保護、科學研究和對公眾科普的作用,管理部門涉及住建部、林業和草原局等多部門。越來越多商業景區、旅游開發公司開辦私人動物園,不在上述規定的管理范圍,對這些動物園還只是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管理,缺乏更多更細化的法律支撐。
例如,對于動物表演,截至目前,我國并未針對動物表演有系統完善的立法。再如,對于虐待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將虐待野生動物列為禁止性行為,但沒有寫明何種情形屬于虐待野生動物,也沒有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在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時,缺乏具體的參照。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公眾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識也在不斷刷新。過去人們關注、譴責獵殺和買賣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現在,人們的關心越來越多地上升到動物福利層面,主張尊重動物,善待動物。因此,這幾年動物園涉嫌把動物當成斂財工具的事件一經發現,往往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如以前發生的花錢就能與東北虎幼崽合影等事件。
顯然,與當下公眾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知相比,相關立法、執法、監管層面的工作是落后了,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護野生動物,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力量。
就在前不久,“尋找小象茉莉”告一段落??梢哉f這是公眾參與監督野生動物保護的生動案例。去年,一條網傳視頻引發關注:一頭胎毛未褪的憔悴小象,頂著烈日,用鼻子卷起口琴賣力地吹著,腿腳上的鐵鏈卻牢牢束縛著它,一曲吹罷,它卻無法離開。小象茉莉生存狀況牽動網友的心,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包括眾多明星在內的網友都在為茉莉發聲,多次占領熱搜。最終,小象茉莉終于得以回到云南老家。
關愛野生動物,人人都是參與者。讓我們都來做積極監督的熱心群眾,從抵制不良直播開始。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