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劉志海 文/崔秀娜

商河正積極搶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千年一跨的戰略機遇,發展迅速
商河縣地處魯西北,是聯合國地名委員會公布的“千年古縣”,歷史文化厚重。近年來,商河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矚目。2020年,商河在濟南市重點項目觀摩評議和全市綜合考核中取得“雙第5”的成績,排名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第4位;2021年,商河榮獲濟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一等獎,綜合承載、縣域經濟2個單項考核一等獎。
商河人干事創業的精神兒正蓬勃昂揚。除了搶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千年一跨等戰略機遇,商河迅猛發展的原因何在?“千年古縣”所帶給商河的文化底蘊,對于商河經濟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促進作用?孕育出了鼓子秧歌和花鞭鼓舞兩項國家級非遺的“千年古縣”又是如何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獲得跨步發展的?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走進了商河。

《大河之聲》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支參加第十九屆“群星獎”廣場舞決賽的隊伍在寧夏銀川覽山劇場精彩亮相
商河全縣有516個村居,村村有秧歌隊,人人是演員,一村一個樣,“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會走就會扭”。商河鼓子秧歌被譽為“北方漢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商河也因此連續獲評文旅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那隆隆的鼓聲,仿佛就是商河奮進的戰鼓,激蕩出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鼓舞起商河人民干事創業的壯志豪情。鼓子秧歌,已成為商河人的精神血脈,被刻在商河人的文化基因里。
2022年11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喜迎二十大 舞動新時代”——山東省廣場舞展演獲獎名單,代表濟南市參賽的商河鼓子秧歌《大河之聲》力奪頭魁,榮獲一等獎第一名。
自創作以來,《大河之聲》就榮譽不斷。2022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九屆“群星獎”廣場舞決賽在銀川市覽山劇場正式拉開帷幕。《大河之聲》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支參加本屆“群星獎”廣場舞決賽的隊伍在寧夏銀川覽山劇場精彩亮相。
《大河之聲》創新性地用“鼓”這一種角色表現出傘、鼓、棒三種角色的基本律動動作元素,將黃河萬里奔騰的宏大氣勢與男性的陽剛之美充分融合,既保留了鼓子秧歌粗獷豪放的性格特質,同時又根據新時代廣場舞的社會功能和審美特點進行創造性轉化,因此,極受大眾歡迎。
近兩年,商河正通過打造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非遺IP,扎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擦亮商河特色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一組數字可以看出商河在傳承鼓子秧歌方面的“硬核”作為:為全縣1127名秧歌“博士”(秧歌教練)建立秧歌人才庫;組建優秀鼓子秧歌隊伍126支;建立鼓子秧歌經常性活動站點110余處;實施“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全縣60多所學校組建起136支非遺傳承隊伍,累計培訓學員10萬余人。
商河人用“活態傳承”的路徑,用人人參與的熱情,用全鏈條的體系傳承,激活這項國家級非遺。
2022年9月24日晚,商河縣玉皇廟鎮小呂家村的村民們三人一堆,五人一組,早早聚集在村委文化廣場上等待文化大餐“上桌”。本次演出既有京劇、呂劇,又有獨唱、合唱、舞蹈等各類節目,鎮上莊戶劇團的演員們用精湛的表演、敬業的精神和燦爛的笑容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為村民們送來了一場精彩難忘的文化盛宴。
隨著晚會的落幕,商河縣2022年“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工程完成516個行政村的全面演出任務,圓滿收官。
文化惠民工程是商河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重要環節。如今的商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文藝創作繁榮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在山東省群眾滿意度調查評價中,商河縣群眾文化滿意度連年在濟南市區縣中保持首位。

鼓子秧歌,被刻在商河人的文化基因里

以泉城書房為代表的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完善

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

商河人用人人參與的熱情,用全鏈條的體系傳承,激活著鼓子秧歌這項國家級非遺
全縣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完善,縣圖書館、文化館,均為國家縣級一級館,并形成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覆蓋,全年接待讀者近20萬人次。各鎮(街)建有綜合文化站,村居建有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賈莊鎮孟子書院、賈洼鄉村記憶館、懷仁鎮黃河文化展示館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公共文化設施相繼建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注入新的活力。
走進商河賈莊鎮孟莊鋪村,會讓你眼前一亮,這里不就是“向往的生活”嗎?村莊灰瓦白墻、紅花綠樹,處處潔凈整齊不見一絲雜亂,街巷道路平整,小院錯落有致……
但十年前的孟莊鋪村可是遠近聞名的“窮村”,村里“臟亂差”。后來,借著文旅融合的東風,村里辦起了研學游、鄉村游等產業,建起了花卉養殖大棚,引來了多個小型加工廠,村民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今年,孟莊鋪村被評為“2022山東文旅新銳榜”創新品牌十大鄉村旅游目的地。
孟莊鋪村僅是商河發展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近年來,商河深入挖掘梳理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整合包裝秧歌文化、溫泉文化,對接融入黃河文化譜系,聚力打好文化強縣攻堅戰。商河積極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叢書》《走進商河》系列叢書編撰工作,以鼓子秧歌為創作題材的歌曲《一舞千年》正式發布。以“唱響一首歌(鼓子秧歌)、用好一瓢泉(地熱溫泉)、開好一朵花(溫泉花卉)、共享一片綠(綠色生態)”為切入點,商河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奮力開創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促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扎實推進文旅項目建設
作為濟南市打造中國溫泉之都的主要承載地,商河扎實推進文旅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溫泉+旅游”項目,積極開啟省城“南有名泉觀賞,北有溫泉療養”的泉時代。如今,“登泰山、游濟南、再到商河泡溫泉”成為山東旅游的新亮點。
商河地處“三市五縣”交界,區位優勢明顯。商河充分抓住這一優勢,聚焦京津冀休閑旅游康養目的地打造,推進區域協同發展,聯合惠民、臨邑、樂陵、寧津、慶云等縣市,建立魯西北文旅聯盟,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形成區域聚合效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的商河,正在通過豐富的文旅品牌,讓人們在領略商河的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