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嫦蓮 馬譽
親子閱讀是指成人與幼兒在自由愉悅的閱讀環境中,共同進行閱讀的一種閱讀方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各界逐漸意識到早期閱讀對幼兒閱讀習慣養成、閱讀能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親子閱讀、保障閱讀效果,是現階段幼兒教師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將從家園合作、家長指導兩方面入手進行探析。
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家園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并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以保障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部分家長受到文化程度、育兒水平、時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對親子閱讀活動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親子閱讀角、分享親子閱讀好書、指導家長閱讀方法等方式,協助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保障親子閱讀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以分享親子閱讀好書為例。一些家長不具備專業的育兒知識,在選擇親子閱讀內容時,對書籍的類型、難度的把控不到位,選擇的書籍不符合幼兒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需求,這不僅會造成時間、精力、經濟上的浪費,還會導致親子閱讀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師要對家長進行指導,開展好書推薦活動,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結合教學主題、幼兒實際閱讀能力,向家長推薦多種類型的閱讀書籍,并說明推薦書籍的理由。例如,在以“夢”為主題的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家長推薦繪本《夢幻城堡》。推薦理由是幼兒是天生的幻想家和夢想家,他們認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但現實常常會讓他們感到挫敗,通過閱讀《夢幻城堡》,可以讓幼兒明白通往夢想的路必定充滿艱辛,但事在人為,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教師告知家長推薦理由以讓家長了解繪本思想的主要落腳點,挖掘繪本中的深刻內涵,這能在滿足幼兒發展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
環境對幼兒情緒、認知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家長要注意在家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強化幼兒的閱讀動機。家長自身要先養成閱讀習慣,為幼兒樹立榜樣,引導幼兒參與閱讀活動。家長可以在家中專門創設閱讀空間,并進行精心布置,為幼兒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閱讀環境。家長在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活動時,要在所選內容的基礎上,創設閱讀情境,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家長可以適當改變閱讀空間的布置,加入繪本中的元素,創設閱讀情境。例如,繪本《嘟寶要睡覺》主要講述的是“嘟寶”睡覺的故事。家長可以將家中的大象玩偶擺放在閱讀空間,并在大象玩偶前立一本書。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先讓幼兒觀察閱讀空間與以往有何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嘟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猜一猜本次閱讀的內容,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語言是一門藝術,語音、語調、語速的變化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家長要善于利用語言藝術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幼兒與家長一起進行閱讀探究的意愿。例如,在共讀繪本《十二生肖誰第一》時,家長可以用疑惑的語氣向幼兒提問,如“世界上的動物那么多,為什么十二生肖中使用的是這十二個動物呢?”“十二生肖的順序是怎樣確定的呢?”家長通過拋出疑問,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進而引導幼兒自覺閱讀。
繪本是符合幼兒思維認知發展特點的閱讀材料,與普通書籍相比,圖文并茂是繪本的主要特點,作者將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能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由此可見,利用繪本開展早期親子閱讀,最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幼兒的讀圖識圖能力,讓幼兒從圖片中了解繪本的風格、掌握故事的內容、感知作者的情感。
家長在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時,要引導幼兒關注圖片的繪畫風格、總結不同圖片代表的藝術風格,通過賞析圖片提升幼兒的鑒賞能力。例如,繪本《巫婆奶奶》中出現的人物都很呆萌,人物形象并不寫實,呈現矮小短粗的形象。此類繪本是卡通風格,也是市面上最容易見到的繪本類型。在閱讀此繪本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提出問題:“你還能想起之前讀過的哪些繪本是卡通風格的嗎?”引導幼兒回憶以往閱讀過的繪本。繪本《風鈴草姑娘》采用的是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此類繪本能很好地表現故事的主題與情感,畫面中的繪畫線條、人物的面部表情常被扭曲、夸大,以起到烘托情緒的效果。在閱讀此類繪本時,家長要注意引導幼兒關注線條的變化、人物面部表情的扭曲情況,使幼兒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繪本除上述風格外,還有印象派、民俗風格、樸素主義、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家長要將繪本的藝術風格特點、賞析方法融入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以提升幼兒的藝術鑒賞能力。
以繪本《逃家小兔》閱讀為例,該繪本講述的是一只小兔子與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故事,雖然只有很短的幾句對話,但作者卻在充滿想象的奇妙對話中,處處透露出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母愛。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家長可以先讓幼兒自行閱讀繪本內容、理解繪本故事、初步感受繪本的語言特點和思想情感。然后,家長要帶領幼兒分析繪本圖片,教導幼兒閱讀繪本插圖的方法。以該繪本的第一頁圖片的內容為例,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繪本第一頁的內容,并詢問幼兒,圖片中都有哪些事物,圖片的顏色是怎樣的,它們都在做什么,你如何理解這個場景。在此過程中,家長利用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先觀察圖片中的構成元素,對繪本內容有大概猜測,再觀察、分析圖片的色彩、人物的行為等,最后讓幼兒將獲得的內容進行轉化、遷移,形成自己對畫面的理解、感受。在問答結束后,家長可以對相應文字進行有感情的誦讀,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圖片所表現的含義,實現對第一張圖片的精讀,幫助幼兒掌握繪本圖片的分析方法。
親子閱讀活動主要采用的形式是家長與幼兒之間的合作共讀,這要求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期間,要注重與幼兒開展良性互動,如對話引導、點讀文字、角色扮演等,通過形式多樣的親子互動活動,培養幼兒的良好閱讀習慣。幼兒的思維發散性、跳躍性較強,在提出與繪本內容無關,或者還沒有讀到的問題時,家長不應直接告知幼兒答案,應該對幼兒進行安撫,引導幼兒繼續耐心地閱讀繪本,幼兒完成閱讀后再回答問題,以鍛煉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例如,在閱讀繪本《龜兔賽跑》時,部分幼兒在讀到兔子在比賽途中睡覺這一情節時,會問:“兔子為什么要睡覺?”“它在這里睡覺會舒服嗎?”“兔子睡覺了還能贏嗎?”這些問題在幼兒完整地閱讀完繪本后便會知道答案。因此,家長可以說:“寶寶能提出自己的問題,非常好,不過,這些問題我們留著閱讀完繪本再解答,我想看看寶寶能不能在后續的閱讀中自己找到答案。”以引導幼兒繼續閱讀,培養幼兒提出疑問、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
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一方面可以拉近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另一方面可以擴展幼兒的閱讀量,增強幼兒的閱讀能力。繪本閱讀是幼兒獲取知識、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徑,其豐富有趣的故事、具有想象力的圖畫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吸收、運用知識。因此,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中要鼓勵幼兒采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如與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認識繪本中的人物形象、哪個人物形象帶給自己的印象最深刻、通過繪本閱讀有怎樣的感悟、如果你是作者會如何表現人物形象等,以引發幼兒對繪本的思考,借助繪本內容啟發幼兒的想象,并讓幼兒在采用多種形式表現自己閱讀感受的同時,對繪本故事進行改寫、創編。以繪本《我媽媽》為例,作者運用夸張的形式表現了媽媽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在繪本閱讀結束后,家長可以詢問幼兒,作者眼中的媽媽是怎樣的,引導幼兒總結繪本內容;作者是如何將媽媽的形象表現出來的,在對繪本總結分析后,進行知識遷移;你眼中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是你來創作,你會怎樣表現,讓幼兒回想媽媽的形象,并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表現方式為媽媽創作一本繪本。
親子閱讀的主要參與者是家長與幼兒。一些家長由于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識,難以保障親子閱讀活動的質量。因此,幼兒園要與家長進行合作,為家長提供指導,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時從以下五點出發,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一是家園合作,科學指導親子閱讀;二是營造氛圍,激活幼兒閱讀興趣;三是從圖入手,鍛煉幼兒讀圖能力;四是合理互動,培養幼兒閱讀習慣;五是鼓勵創新,利用多種形式表達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