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蜂虻 編輯:七錦
“初中的我,擁有了自行車去縣城走讀。冬天的嚴寒讓腳長滿凍瘡,痛癢難耐;夏天暴雨打濕衣服和書包,鞋子里面灌滿雨水……”
近日,一封長達6000字的論文致謝讓大家認識了一位來自大涼山的小伙子——陳時鑫。他是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大四畢業生。
出生于農村的陳時鑫,家境貧寒。從小,他就抱著走出大山的愿望,憑借堅強的意志,以優異的成績從縣里的初中考入了省里的重點高中。
2018年,陳時鑫考入南京大學,并在求學期間獲得各類獎學金和證書。依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的收入,他負擔起了自己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去年,陳時鑫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系全獎直博的錄取通知書,即將踏上新的征程。
身穿畢業服的陳時鑫,面容俊秀,目光堅定。談及未來,他更是躊躇滿志:“我希望成為家鄉的第一位博士,攻克EDA的卡脖子難題,設計出鐫刻著自強不息精神的中國芯片。”
他的論文致謝部分被網友稱為現實版《送東陽馬生序》,看哭了無數人。他逆境自強的經歷,讓人們不禁感嘆:“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
作家沈從文小時候十分貪玩,不愛讀書,只念了幾年私塾。進入公立小學后,還時常逃學。有一次,他被老師狠狠批評:“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
沈從文知恥而后勇,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可惜,沈從文家境困難,小學畢業后,他不得不投筆從戎。幾年之后,沈從文為了求學,毅然脫下軍裝,來到北京大學旁聽。
沒有經濟來源的他,一邊打工,一邊寫作。古今中外的書,他一部部翻閱,雖然只有小學學歷,卻在書籍的滋養下,擁有了豐富的精神世界。經過兩年多的旁聽和刻苦的自學,沈從文的文學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他的作品陸續發表在《晨報》《語絲》《現代評論》等刊物上,在文壇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經徐志摩和胡適的推薦,沈從文進了學校任教,并在任教期間完成了許多作品。尤其是1934年的《邊城》,可以說是沈從文文學創作史上的巔峰作品之一。
從“小學生”到大作家,沈從文說:“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腳下書本的厚度,就是人生的高度。作為周杰倫“御用”詞人的方文山,將唯美的中國風融入流行樂曲,創作了《青花瓷》《東風破》《七里香》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他的才華讓很多人誤以為他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其實,方文山的家庭并不富裕,為了生計,他早早就踏入了社會,做過廣告派送員、餐廳服務員、高爾夫球童……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學習,賺錢的同時還在不斷地讀書,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積聚力量。
正如方文山曾經在《圓桌派》說過的那樣:“閱讀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從事歌詞創作的時候,閱讀給我提供了很多創作養分。”
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經說過:“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人生的劇本,但可以通過努力把拿到的劇本演好。最近爆火的新東方講師董宇輝,憑借“三分英語教學、三分百科知識、三分人生哲理加一分幽默金句”,一躍成為直播界的頂流。
董宇輝出生在陜西潼關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父母就告訴董宇輝,讀書改變命運。初中的時候,老師讓大家背誦英文字母。從未接觸過英文的董宇輝,只會念“啊、波、次、得”,被老師誤以為是來搗亂的。董宇輝意識到,小時候教育資源的匱乏,造成了他和其他同學間巨大的差距。但他并沒有自怨自艾,反而發奮圖強,拼命地學習。
他把所有能夠背誦的課文全都背了下來,背完課文,甚至連試卷也不放過,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僅用一年時間,他就從全班倒數第一,變成了年級第一。
尼采說:“凡是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求學階段的董宇輝,用書本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一步步攀上了曾經遙不可及的目標。
高考結束,他進入了西安外國語大學。大學畢業后,他加入新東方,成為了一名英語講師,8年間,聽過他授課的學生超過50萬。如今,他在東方甄選直播間里,不僅用雙語帶貨,還能夠旁征博引、金句頻出,讓人們看見了知識的力量,看見了堅持的力量。
自嘲是“顏值地板”的董宇輝,無法改變他的外貌,也無法改變他的身材,卻憑借著滿腹的才華逆風翻盤。他曾經背過的單詞,都將會鋪成通往遠方的路;他曾經讀過的故事,都將會融進向上攀登的熱血。
B 站有一位名叫“阿正同學Azheng”的up主,用一段視頻自述了他“農村孤兒20年的成長史”。
2002年,阿正同學父母去世,家境困難,和奶奶生活在舊屋里。但他刻苦學習,以鎮上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長沙市里省重點高中的奧數班。高考的時候,他選擇了藝考,專業成績是當年省理科第一名。但是,沒有錢出省讀書的他,只能選擇在長沙設考點的學校,最終進入了湖南師范大學。
大學期間,他用獎學金去了北京,一個人登了泰山,去了張家界。他還參加了許多社團和志愿者活動,認識了很多人,走了很多路。畢業之后,在上海工作了一年,隨后又回到長沙,寫策劃、做方案、錄制《快樂大本營》節目。4年之后,在老板的支持下,他邊工作邊考研,最終重回校園。讀研期間,他申請成為交換生,去了歐洲各國。
阿正同學說:“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無論是從農村到城市,還是從國內到全世界,阿正同學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湖北五峰漁洋關鎮的一家集貿市場內,有一個名叫柯恩雅的小女孩,在案板底下上網課。她的父母在市場里擺攤,照顧生意的同時,需要照看7歲的小女兒,不得不在案板地下架起了紙盒做的書桌。潮濕陰暗的案板,不時傳來“咚咚咚”的切菜聲,但柯恩雅聚精會神的樣子,讓人不禁既心疼又感慨。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柯恩雅在嘈雜的環境中,依然端坐在電腦前,專心學習,不受干擾,網友們連連稱贊:“這才是中國的‘后浪’。”
讀書,或許很苦,但不讀書,就會更苦。眼中有光的孩子,選擇了讀書,選擇了奮斗,心有山海,未來可期。
讀書,讓人的精神世界變得充盈,讓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得多樣,讓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
“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改變命運,從讀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