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芳
(廣西田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百色 533300)
廣西田林縣畜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當地依托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牛羊等牲畜養殖產業,羊養殖業得到迅猛的發展,規模化養殖不斷推進。由于羊體表寄生蟲病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發病周期相對較長,造成的死亡率不是很高,常被養殖戶所忽視,等到羊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后,表示病情已快速傳播蔓延,再采取預防措施進行防控難度較大,往往會面臨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需從體外寄生蟲病的危害角度入手,認真探討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特點,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的防控,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
羊體外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不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由于冬春季節,羊的背毛相對較厚,再加上封閉化養殖,羊之間相互接觸,是疥螨病發生流行的高發期。而鼻蠅蛆和蜱蟲的繁殖生長與外界溫度的高低有一定聯系,進入盛夏季節,外界溫度顯著較高,適合上述2種寄生蟲的繁殖生長,因此夏秋季節是2種寄生蟲病傳播流行的高發期。羊庎廯病、鼻蠅蛆和蜱蟲病主要通過患病羊和健康羊接觸進行傳播,或患病羊污染周圍環境后,健康羊頻繁與污染環境接觸是造成病原傳播流行的主要原因。很多養殖戶在放牧養殖期間不注重科學選擇放牧地,放牧場所潮濕低洼,容易積水,羊在戶外活動過程中通過采食飼料或接觸寄生蟲的中間傳播媒介,造成羊感染寄生蟲。冬春季節溫度忽高忽低,圈舍養殖密度較大,環境潮濕不堪,光照不足,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羊毛細而密,皮膚濕度相對較高,缺乏營養是造成庎廯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夏秋季節衛生環境不良,圈舍潮濕不堪,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給皮蠅蛆病、蜱蟲病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
羊體外寄生蟲病所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發病周期相對較長,在某些季節由于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發病較輕,常被養殖戶忽略,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診斷,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機,等到羊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后,表示體表寄生蟲已在整個養殖群體中快速傳播蔓,延造成的經濟損失相對較大。不同的寄生蟲會在羊特定的皮膚感染,造成患病部位的皮膚紅腫瘙癢,大量羊毛脫落,引起羊生長發育不良。某些寄生蟲會吸附羊體表的血液和營養物質,造成體表皮膚出現損傷,再加上寄生蟲繁殖生長過程中也會與羊爭奪營養,羊生長發育遲緩,身體瘦弱,性情暴躁,采食量逐漸下降,極易引發羊騷亂[1]。此外,某些寄生蟲在繁殖生長過程中自身還會釋放大量毒素,對羊的身體造成嚴重損傷,易誘發其他細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當大批量的羊受到體表寄生蟲危害后,造成寄生蟲通過羊之間的接觸,不斷向外傳播病源,使整個羊快速感染引發較大的經濟損失。
羊疥螨病是由癢螨、疥螨寄生在羊體表皮引發的皮膚疾病,患病羊瘙癢難耐,體表皮膚會出現膿皰,皮膚逐漸變得粗糙,大量羊毛脫落,嚴重影響羊的正常進食和精神狀態。防治羊疥螨病需采用內外結合的治療手段,快速殺滅螨蟲。一般選擇使用1%的敵百蟲溶液對患病部位的皮膚進行涂擦,保證藥液涂擦的面積覆蓋到患病區域以外,有條件的還可對羊進行全身藥浴處理。同時使用伊維菌素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治療,劑量為0.2 mg/kg體重。必要時可間隔1周再強化驅蟲1次。
羊蜱蟲病也是威脅羊體表健康的體表寄生蟲病,主要靠吸食羊的血液生存,在潮濕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環境中快速繁殖,往往會造成羊營養不良,貧血,生長發育遲緩。另外蜱蟲通過叮咬皮膚吸食血液造成泰勒焦蟲病等血液原蟲病的傳播流行[2]。殺滅蜱蟲可選擇使用除螨靈進行體外噴灑或藥浴處理,堅持每周使用1次,一般連續使用2~3次,能看到很好的效果。
羊鼻蠅蛆病是狂蠅或鼻蠅的幼蟲寄生在羊皮孔內部,引發鼻腔黏膜出現炎癥或鉆入到大腦組織,造成神經性癥狀的一類體表寄生蟲病。羊鼻蠅蛆病的治療手相對于其他2種體表寄生蟲病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幼蟲階段選擇使用敵百蟲溶液進行羊鼻腔的徹底清洗,向羊鼻腔中噴灑藥物,殺滅鼻腔中寄生的幼蟲。如果進入成蟲階段,驅蟲藥物進行治療效果相對較差,該種寄生蟲病應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羊體表寄生蟲疾病傳播速度相對較快,發病周期較長,易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為避免外來羊傳入新的體表寄生蟲病,應引導養殖戶堅持自繁自愈的養殖管理模式,盡量減少從外地引種的頻率。如果從外地引種,需進行嚴格的檢疫,杜絕一切寄生蟲疾病的引入。外來羊引入養殖場應放置在隔離舍中隔離觀察30 d,確保身體健康,不存在傳染性疾病,尤其是不存在寄生蟲疾病后才能混合養殖,從源頭上把控疾病。
每年春秋兩季是體表寄生蟲的高發季節,養殖戶應按照當地畜牧獸醫部門的統一安排,定期對羊進行體表寄生蟲的驅蟲處理。預防性驅蟲主要包括藥浴處理、皮下注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類藥物進行驅蟲。其中藥浴處理是養殖場最常用最普遍的驅蟲方式,驅蟲前對羊進行剪毛處理,保證羊皮膚可完全被藥液浸透。驅蟲前讓羊飲用充足的飲用水,一般選擇使用0.5%的敵百蟲溶液或0.2%的雙甲脒乳油,每只羊浸泡3 min,并確保驅蟲期間羊頭有浸入藥液的時間。結合寄生蟲疾病的發生流行情況,往往需進行2~3次的藥浴處理,每次藥浴的間隔周期在1周[3]。在藥浴驅蟲處理的同時還應加強養殖管理,注重做好環境的有效清理,避免在地勢低洼的地帶放牧,及時清理圈舍中糞便和各種污染物。
羊體外寄生蟲病在傳播流行過程中會造成羊體表皮膚嚴重受損,病情加重后還會威脅到羊的生命健康,有時還易造成羊繼發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流行,所以在羊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需提高重視程度,認識到羊體外寄生蟲病所造成的危害性,堅持科學養殖理念,采取綜合措施切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保證羊體表健康,提升羊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