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張利民,劉晨瑩,李貝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北京 100029)
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ASEAN)于1967年成立于泰國曼谷。多數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面臨調結構、尋新增長點的發展時期,各國政府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吸引外資和私營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等,工程機械產品在此將擁有廣泛的市場,對工程機械設備(包括特種設備)的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制造標準和監管也逐漸引起東盟國的關注。本文現將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特種設備監管機制從4個主要方面作簡要介紹:特種設備監管機構、檢驗檢測所依據的法規標準、認證認可、市場準入要求等。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馬來西亞的特種設備監管機構是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MOHR)職業安全與健康局(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DOSH)下屬的工業安全部。工業安全部下設設計批準處和檢查、發證與認可處。設計批準處負責鍋爐、壓力容器、升降器械(電梯、扶梯、起重機、小型升降機)、壓力管道、大型儲罐的設計批準。檢查、發證與認可處負責操作、維護人員和焊工的發證,對制造、安裝單位審查、注冊及對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審查、注冊。壓力管道由人力資源部職業安全與健康局(DOSH)、 能源交通運輸部能源理事會(EC)、國內貿易和消費事務部工業局聯合管理。
職業安全與健康局(DOSH)主要依據《1967年工廠和機器法,139法案》(2017年修訂)(“Factories and Machinery Act 1967”Act 139)、《1994年職業安全與健康法案》(Act 514)和《石油安全法1984》(Act 302),管理工廠安全、健康和福利、機器設備的注冊、檢驗及相關事務。每個法案又制定了具體的附屬法規,其中與鍋爐、壓力容器、升降機器、管道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和監督關系比較密切的附屬法規有9個,例如《1970年工廠和機械(蒸汽鍋爐和非燃燒壓力容器)法規》《1970年工廠和機械(電動乘客和貨物電梯)法規》《1985年石油(安全措施)(石油管道運輸)法規》等。
馬來西亞對承壓設備制造或進口的強制認證為職業安全與健康局的DOSH認證,根據馬來西亞法律,鍋爐和壓力容器包括蒸汽鍋爐、換熱器、液化石油氣儲罐、儲氣罐、石油化工中的壓力容器等未通過DOSH認證的產品將被馬來西亞海關拒絕入境。馬來西亞海外授權機構由DOSH依據國際標準ISO17020《各類檢查機構能力的通用要求》指定,馬來西亞政府公布了批準的境外第三方檢驗機構名單附于139法案附錄中,2017年139法案修訂版對海外檢驗機構名單有部分增減,我國上海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所是馬來西亞認可的中國唯一授權機構。
新加坡的特種設備監管機構是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 MOM)下屬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局(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Division,OSHD,原工業安全署),負責管理職業安全與衛生方面的事務。OSHD下設職業安全處(OSD)負責壓力容器(包括蒸汽鍋爐)、管道及其配件、提升設備(包括升降機和電梯)三大類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其中電梯的監管是由人力部(MOM)與發展部建設局建筑與建設管理機構BCA、消防局FSB、生產力與標準局PSB聯合管理。OSHD負責起草壓力容器(包括蒸汽鍋爐)、管道和提升設備的實用標準和規范,由人力部頒布執行。新加坡大型游樂設施由新加坡城市建設局依據《新加坡共和國法令游樂設施安全法》來監管。新加坡采用檢驗師體制,各級檢驗師均是政府官員,隸屬于職業安全處。新加坡也批準一些獨立的非營利的中介組織從事法定的檢驗工作。
新加坡的檢驗師體制是由人力部部長任命一名總檢驗師和一定數量的各級檢驗師來執行《工作場所安全與健康法案》(WSH),該法案自2006年3月1日生效,是實施職業安全與健康框架原則的關鍵立法,取代了原《工廠法》(“Factories Act”)。WSH法案中的《工作場所安全與健康(一般規定)條例》(WSH “Workplace Safety and Health (General Provision) Act”)規定了蒸汽鍋爐、起重機和升降機(電梯)、壓力容器、管道、傳動機械等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和改造修理、事故處理和違法行為的處罰等方面實施強制性安全管理與監督。對于海外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新加坡承認ASME、BS EN、JIS標準、DIN標準、AD2000和PD5500等規范。
新加坡實行人力部的MOM認證。自2018年7月1日起,海外制造的壓力容器不再由第三方檢驗機構(TPIA)檢驗,而由海外檢驗機構(IB)進行測試和檢驗。海外檢驗機構(IB)應在互認安排(MRA)框架簽署國認可委員會處獲得IB認證,授權審查員(AE)須在有效注冊的IB機構中任職。新加坡認可委員會(SAC)是國家認證機構,其職責包括對合格評定機構的評估和認可、促進政府和行業在認證上的合作、建立和維護合格評定報告和證書的國際互認。SAC是APAC和ILAC的先驅成員,SAC認可實驗室出具的報告和證書得到全球104個MRA成員認可。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1969年1月泰國工業部工業標準局(Thailand Industrial Standards Institute Ministry Of Industry,TISI)成立,1979年正式成為泰國工業部下屬部門。TISI是泰國的國家標準組織,根據工業產品標準法案BE2511(2008)負責制定強制性和自愿性泰國工業標準(TIS),同時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的制定。泰國政府要求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產品有60個大類,涉及8個領域,強制性標準125個。TISI認證僅涉及液化石油氣罐等小型壓力容器標準,大型鍋爐和壓力容器由工業工程部監管。
鍋爐和壓力容器設備的監管機構為工業部下屬的工 業 工 程 部(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Works,DIW),1942年5月成立,負責管理和監督包括危險物質生產、環境和安全在內的工業業務。DIW依據B.E.2535《工廠法》又制定一系列附屬條例,關于鍋爐和壓力容器安全的有2006年5月30日頒布的《鍋爐安全措施—以液體為熱介質的鍋爐和工廠中的壓力容器》、2016年11月29日頒布的B.E.2559《鍋爐和使用液體作為熱導體的鍋爐安全措施》(第2號), 2016年11月30日頒布的《鍋爐內部檢驗的批準標準和方法》(注B.E.2559每次審計的每個周期大于1年但小于5年)。泰國也認同 ASME、GB150、ISO11120、ISO/TS16528、CE及PED等標準。
TISI既是泰國的強制認證的政府主管機構,又是標準制定與管理機構、認證機構,同時還是實驗室認可(LAB)、檢驗機構認可(IB)、認證機構認可(CB)、人員培訓與注冊機構。TISI的國家標準化委員會(NSC)根據TIS17020-2556(2013)《工業產品檢驗和認證標準 -檢 驗 機 構 要 求》、ILAC-P15∶07/2016 ISO/ICE 17020∶2012《對檢驗機構認可》、ILAC-P15∶05/2020 ISO/IEC 17020∶2012 《對檢驗機構認可的應用等要求和指導文件》,對檢驗機構進行認可。泰國TISI的審核和認證結果得到區域和國際認證組織的認可,TISI是亞太認可合作組織APAC,國際認可組織IAF,國際實驗室認可組織ILAC的成員。
越南的標準制定部門是越南科學與技術部下屬的越南標準質量局(STAMEQ),原名越南標準與計量協會,成立于1962年,負責依據ISO/IEC指南制定國家標準TCVNs和國家技術法規QCVNs標準,超過47%的越南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相一致。根據越南2017年第14/2017/ND-CP號法令,越南“勞動、榮軍和社會事務部”下屬的職業安全司對在越南境內經營的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生產、進口、貿易和使用第二類產品和貨物清單進行監管,特種設備在越南被列入其中(詳見法令01/2021/TT-BLDTBXH),其中包括:電梯、電梯安全部件、自動扶梯和乘客傳送帶;壓縮空氣容器(裝有石油其產和液化石油氣的鋼瓶除外);升降臺和升降地板(施工中吊裝用戶的懸空地板除外);蒸汽鍋爐、儲罐和水箱等。
越南與鍋爐、壓力容器、電梯、管道相關的安全技術法規有:2008年頒布的第132/2008/ND-CP號法令《產品和商品質量法》,2018年5月重新修訂;2008年頒布的關于鍋爐和壓力容器的QCVN01-2008BLDTBXH 《國家蒸汽鍋爐壓力容器安全工作技術規程》;2012年頒布的關于扶梯的QCVN 11 2012BLDTBXH《自動扶梯和輸送機的國家安全技術規程》;2019年頒布的關于電梯的QCVN 022019BLDTBXH《國家電梯安全技術規程》;2021年頒布管道的31-2021-BLDTBXH《金屬管道安全技術檢查規程》。
越南STAMEQ的認證中心(QUACERT)由越南科技部設立,主要職責為產品認證、體系認證和培訓等。此外STAMEQ下還有三個質量保證和檢測中心(Quatest)。越南認可局(Bureau of Accreditation,BoA)成立于1995年,原隸屬于標準和質量局(STAMEQ),負責為監測實驗室、醫學監測實驗室、校準實驗室、認證機構、檢驗機構和海外授權合格評定機構提供認可。
通過以上對4個東盟國家特種設備監管機構、法規標準和市場準入要求等方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各國在特種設備監管體系上的異同,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東盟國家特種設備管理體制提供思路和依據。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在特種設備質檢領域的合作日趨頻繁,保證和促進了雙方工業、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不斷發展,東盟各國特種設備的監管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