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報,張偉剛,丁強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7)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交通運輸量穩步增長,即使多數高速公路在修建伊始已經考慮到后期可能出現的交通量增長問題,但是,其中的大多數在現今交通量快速提升的形勢下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需求,對此部分高速公路予以擴建是解決交通運輸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當前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技術應用尚不成熟,即使充分借鑒了其他國家先進經驗并將其應用于我國實際情況,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也較多。與平原地區相比,地形水文條件更加復雜的山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擴建難度更大,必須加強工程勘察設計,提升工程安全性以及效率。
1.1.1 階段性
無論是新公路的修建還是對舊公路的擴建,都必須重視對現場狀況的勘察設計。公路勘察設計是改造自然的工程,其理念也是在建設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因此具有量變累積的階段性。隨著人們對于自然環境、工程地質等認識的不斷深入,公路勘察設計理念逐漸成熟。以公路路線選線理念為例,也從最初的“選線地質”發展為“地質選線”,又發展至如今的“生態選線”。
1.1.2 時代性
所有產物的出現和發展都具有時代性特點,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才能夠保證公路勘察設計理念的合理性、科學性。公路建設規模與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水平有極強的相關性,而勘察設計理念也受限于人類認識自然的水平以及公路建設規模,因此,勘察設計時代性特點突出。
1.1.3 矛盾性
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矛盾發展的過程,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理論的發展伴隨著新舊理念的碰撞,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同樣如此,“生態優先理念”的出現便是矛盾發展的結果。
1.1.4 區域性
地理位置、地形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區域資源等均會影響人們對公路發展的認識,公路發展機遇自然不同,因此,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設計具有區域性特點。與其他區域相比,山區地勢更復雜,公路勘察設計理念區域性也更加明顯,如高邊坡、填挖高度等區域性概念。
1.2.1 以人為本原則
公路的修建、擴建的最主要目的是通過交通運輸網絡的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山區公路建設包括勘察設計在內的各項環節工程也要秉承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原則。無論是公路運行穩定性的提升還是公立結構安全性的強調,其本質都是滿足人的需求,因此,在進行勘察設計時,要保證設計方案與人類社會需求相符合,提升設計的科學性,極大地發揮公路功能。
1.2.2 公路景觀原則
公路勘察設計需要滿足快速移動條件下公路營運視點的審美需求,可以將山區高速公路當作大型雕塑,通過對周邊構造物以及道路選型等的合理布局構建符合審美需求的流動景觀,保證公路營運融入自然之美,投入使用后給使用者以美的享受。
1.2.3 營運安全原則
保證營運安全是公路設計施工應置于最關鍵位置的因素之一,因此要重視每個環節的安全落實。營運安全就需要相關人員在公路勘察設計階段切實保障高速公路運輸效益,這一原則主要針對建成后的車輛駕駛員,以此提升交通出行效率。若想實現營運安全,勘察設計人員需要在設計之初就將路線線形、道路輪廓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納入綜合考量范圍,唯有如此,才可以為車輛駕駛人員提供正確行車指導,保障全過程營運安全。
1.2.4 可持續發展原則
現代化建筑施工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周邊環境帶來影響,而在生態文明建設愈發受到重視當下,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各行業、各領域都需要秉承的工作原則,也成為高速公路建設、擴建的重要指導方針。相對其他地形而言,山區生態環境更加復雜,也更為脆弱,大規模的公路建設必然會給周邊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生態失衡、水土流失等發生概率較高,因此,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對此,在勘察設計階段相關人員就應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環保優先,達到公路建設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局面,促使高速公路穩定運行。
整體施工建設方案設計是整個設計過程中最主要的內容,總體設計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山區各種條件,針對性進行路線設計的選擇,同時,能夠了解勘察設計是否與實際狀況相符,是夠滿足建設標準,因此工程勘察設計總體設計方案必須具備整體性、全面性特點。
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避免內外因素造成的建設進展受阻、建設質量下降。對此,加強山區高速公路建設地區環境勘察成為重點工作內容。山區高速公路的擴建也必須將實地地貌水文、地址地形以及氣候因素等考慮在內,通過高質量勘察掌握更多相關信息,優化總體設計,提升設計方案科學性,據此科學安排施工的材料以及相關設施。
不僅如此,山區高速公路路面的擴建以及實地勘察還必須考慮到我國當前的技術能力以及建設水平,既要考慮技術的局限性,也要利用先進技術的便利性。在進行勘察時,若遇到地質條件不佳、勘察困難的地形則需要充分借助航測數模技術、遙感技術、集成漫游技術等現代化技術設備,這在隧道施工以及橋梁建設中尤為適用。此外,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還要把握整體性,注意縱面以及平面的協調,確保路面擴建能夠實現公路功能的提升。
山區高速公路地質勘探需要大量人工及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實地調查,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為之后的設計工作提供參考。采礦區、溶洞區等山區地質勘探的關鍵內容,風險較高,需引起人員高度重視。人員在收集充分資料大致了解實際情況后,再深入細致勘探,以此提升調查勘探的精準性和安全性,也為之后設計的順利實施以及施工的安全進行提供保障。要做到這一點,勘察單位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深入實地,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克服巖溶發育區、采礦區等特殊地區的勘察難度,為路線設計以及優化提供數據支撐,保證線路設計的合理性。
與其他地形高速公路相比,山區由于地形更加復雜、地勢更為險峻,因此,對路基穩固性的要求更高。人員可優先選擇防滑樁、防滑擋土墻以及錨索相結合的途徑,同時利用排水設施以及綠化設備加強路基。若路基分支較多或者當路基填料范圍有限,則設計人員可以考慮加筋陡坡路堤的使用,將樁板墻與加筋陡坡路堤結合同樣能夠達到穩定路基的目的。對于高路堤,可以在其底部選擇滲透性更優的新鮮礫石作為填料,同時,也可在其中部和底部跟蹤鋪設雙層地質,以此降低不均勻沉降的發生率。
強化安全評估是提升安全設施建設質量的重要環節,需要提升山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的靈活性。具體可從以下幾點體現:首先,高速公路限速以運行速度預測結果為準,不以設計速度為唯一參考;其次,對于環境惡劣路段增設輪廓霧燈,予以合理限速;再次,若相鄰路段速度差過大,則需要提前設置和實施相應交通工程措施;最后,若視覺距離較差,則需要通過開挖視覺距離臺階、拓寬中央隔板等途徑予以處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設成本。
設計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區域地質地形,在尊重實地情況基礎上,形成符合實際發展需求的道路設計。行駛速度設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維持公路路線一致性,同時,可靈活應對多種車輛動態性能。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駕駛員交通心理、車輛行駛速度等因素,將實際速度作為線性設計速度予以平衡設計。另外,山區道路還必須充分考慮險峻形勢,嚴格限制最小彎曲半徑,若為山區重載公路,則可在合理范圍內提升行駛速度為車輛安全行駛提供保證。
室內布線設計就是對突出地形地質、水文、植被等影響高速公路建設的因素予以粗略繪制的簡圖。若在路面擴建勘察過程中出現溶洞,則相關勘測人員必須在充分了解實地情況的基礎上,提升平面圖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幫助設計及施工人員準確了解真實狀況,提升設計高效性、針對性,以此保證工程進度。
地質勘探在整個山區高速公路路面擴建中處于中心環節,將對最終工程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相關勘測部門必須嚴格落實各項制度,切實提升地質勘探質量及有效性,培養責任意識,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及科學勘探方法完成工作,堅決避免因重視度不高造成的安全隱患,通過全面準確勘察資料的獲取提升工程實施的科學性。
與平原相比,山區呈現出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更加復雜的特點,因此,山區高速公路路面擴建難度更高,限制因素更多,傳統的勘察工作可能無法滿足實際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需求。這主要是因為設計人員會因為山區地形地勢、植被河流等的影響無法真實了解實地情況。對此,勘測人員需要重視關鍵地形測,通過多種方法全方位、科學測量特殊路段,為后期設計工作科學性的提升提供基礎。
在設計方案擬訂后,還需要綜合各方專業人員意見,對于不合理之處予以糾正,過程中注意環保理念的貫徹,同時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提升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若出現特殊情況,則需要及時通報上級有關部門。
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對于交通運輸網覆蓋面以及道路質量的要求逐漸提升,除新建公路外,對部分現有高速公路予以擴建處理也是重要工作內容。工程勘察設計是其中的關鍵工作內容,對于保證工程順利實施、高速公路安全運行有重要意義,相關企業以及部門必須予以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