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駿 曾曉萍 侯敏 沙宏鋒

如皋黑塌菜
如皋黑塌菜種植歷史悠久,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編修的《如皋縣志》記載:“九月下種,十月分畦,冬后經霜更酥軟”。黑塌菜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長三角地區百姓也對其情有獨鐘,目前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特色產業。為緊跟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潮流,不斷提升如皋黑塌菜產品品質和產業效益,持續鞏固產業特色,要以綠色高效為發展導向,不斷加強綠色生產技術在生產中的集成應用。
如皋黑塌菜株型平展,塌地生長,葉色墨綠,葉片平滑,葉柄扁平,開展度25~35 cm,株高6 cm左右,外葉數20片左右。其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鈣以及大量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C和鈣含量極高。經霜凍后味甜鮮美、質地柔嫩、清香爽口。
生產基地選址、基礎設施及生產設施等應符合江蘇省《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規范》(DB32/T 4278-2022)要求。
為便于機械化移栽作業,建議采取穴盤基質育苗,提高種苗質量、一致性及宜機性。根據栽培時期要求,9月中下旬于設施棚室分批育苗。播種及幼苗生長期間,要保持育苗設施內外環境整潔,嚴格人員進出和環境清潔消毒管理,避免外源病蟲侵染。
①穴盤與基質 根據移栽機械種類要求,采用配套穴盤進行育苗。穴盤使用前應清洗消毒,不使用破損穴盤。育苗基質一般使用草炭、椰糠和蛭石配制而成,草炭和蛭石的比例為2∶1,添加適量的腐熟農家肥或復合肥,穴盤育苗基質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pH值6.0~7.0,孔隙度在70%~90%;并要符合NY/T 2118的規定,無土傳病蟲和有害物質。裝盤前,基質要攪拌均勻,水分適中,達到手握不滴水的狀態即可。
②播種 采用人工或自動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不超過1 cm。自動播種機作業時,應注意檢查吸種器是否堵塞,避免漏播缺穴。播種完成后,使用噴水裝置均勻澆水使基質濕而透,基質含水量80%~90%為宜,稍稍濾干后將苗盤放置在苗床上。

育苗(移栽前)
俗話說苗好七分收。苗期管理要科學水肥運籌,堅持培育壯苗,避免幼苗徒長、黃化和遭受病蟲侵襲,形成弱苗、病苗。壯苗標準:植株健壯,莖不彎曲,外葉無損傷,植株大小均勻,葉片肥厚,葉叢緊湊,根系發達成坨,相鄰根系不纏繞,無病蟲害。
播種后,根據天氣情況和基質墑情,合理進行水分管理,播種后如基質底水足,出苗前可不再澆水,否則建議采用噴灌系統噴水補足,苗期基質含水量70%~85%為宜。一般播后2~3天即可齊苗,齊苗后視墑情補水;第2片真葉伸展后,根據真葉葉色決定是否追肥,葉色黃綠則缺肥,深綠或濃綠為正常;長出第3片真葉時,控水煉苗1~2天,以傍晚和清晨幼苗直立,中午略有萎蔫為宜,促進根系盤根;幼苗4~5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要以“減肥減藥節水”為導向,建議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要施足基肥,適當增施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推進用地養地相結合。
①水肥管理 一般10月中下旬定植,行距30 cm,株距25~30 cm,深度以土表不見基質為宜。定植前,結合耕翻平整,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2 500 kg,深耕,作畦,畦高15 cm、寬150 cm。要求畦面平整,土壤細碎,便于提高機械化移栽效率和作業質量。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墑情,合理確定移栽時間,土壤含水量20%~35%為宜。定植后保障墑情,促進生長,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11月后減少水肥供應。
②病蟲防控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物理和生物等綠色防控措施。種植制度上要堅持科學輪作,可與瓜類、豆類、根菜類及大田作物等輪作,忌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以降低病蟲基數,減少土傳病害發生和防控連作障礙。要保持生產基地及周邊環境整潔,及時清除基地雜草、尾菜等,減少害蟲棲居繁殖場所和病原宿主,切斷病蟲傳播途徑。利用黃板、藍板、誘蟲燈等誘殺害蟲,懸掛信息素迷向絲擾亂成蟲交配繁殖,種植蓖麻、大蒜等趨避作物防控害蟲等。可應用辣椒、大蔥、洋蔥、大蒜等植物浸出液,或環境友好型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應用,降低農藥殘留及環境污染風險。
定植后40~50天,根據市場需求適期采收。一般采收期為初霜后至翌年2月抽薹前,此期采收的黑塌菜品質、商品性均佳。產品采收后,要及時整理并進行快速預冷,避免菜葉黃化、衰老和腐爛,提高商品性,以利于儲運和延長貨架期。以鮮菜上市的,采收時應去除下層老葉,層層疊放,確保整株塌棵狀,減少葉片損傷。作為加工采收時,剝除下層老葉,并切除根莖,保障菜品質量。
為貫徹綠色生產理念,生產基地應配套建設廢棄物與污染物收集與處理設施,實現對各種廢棄物與污染物的分類處置,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以菜幫、殘葉為主的尾菜及雜草等植物源廢棄物經過高溫堆肥發酵后可作為肥料還田,相對潔凈的老葉、菜幫還可用作畜禽飼料,實現過腹還田。對農藥瓶、肥料包裝物、無紡布和廢舊農膜等廢棄物進行集中回收處理,避免殘留,污染生產環境。
根據江蘇省《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規范》要求,建立并保存相關生產檔案,記錄內容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品包裝、銷售等,為生產全程追溯提供依據。生產檔案至少保存2年。